沙漏遺愛
為什麼要發展成蘇州那樣?整個所轄區域沒有田園,沒有漂亮的農民住宅,都是水泥瀝青路面,整個都鋼筋混凝土,成片的住宅區跟工業區這種生存方式真的好嗎? 嘉興有自己的風格,有江南的韻味,人民生活富裕,農村有漂亮的農民房子,有田園風光,這樣不好嗎?
遊食尚浙江
毫不垮張我基本上毎半個月就去嘉興,在嘉興買了房,所以對嘉興比較瞭解,感覺嘉興就是個農村城市化,人文精神狀態不足,老百姓求安穩沒有上進心,鄉土味濃,不求上進,頭班公交車7這才上班,城市中沒有地鐵,人囗500萬左右、根本就比不上蘇州。感覺住在嘉興死氣沉沉,二年一到趕快將房子拋出。所以一直以來嘉興市區的房價一直漲不動。有價無市。買房容易套住。
為忠
嘉興和蘇州分別是浙江和江蘇與上海接壤的兩個城市,但是縱觀兩城的發展,以GDP為例,2018年蘇州GDP是18597.47億元,位居全國第7;嘉興GDP則為4871.98億元,位居全國第45,只有蘇州的1/4左右,高下立判。嘉興為何沒能像蘇州發展那麼好呢?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嘉興的起點本來就沒有蘇州高。嘉興和蘇州,雖然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是繁華的江南城市,但嘉興底子不如蘇州深厚,這是肯定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是白叫的,上海當初也都是從蘇州手中劃出去的。即使在改革開放之前,蘇州的生產總值都要遠高於嘉興,因此兩者的起點本來就不一樣了。
第二,地理位置靠近不一定就發展得好,比如粵北的清遠、韶關與一線城市廣州接壤,它們卻是廣東經濟比較落後的城市之一,這足以說明地域並非決定性因素。上海本來就是從蘇州劃出去的,兩城有著藕斷絲連的關係,而且蘇州也主動融入上海的發展當中去,因此發展得很好。而嘉興則不一樣,浙江省政府有意識的限制了嘉興的發展,為了防止上海對浙江經濟的虹吸。
第三,蘇南地區在突破舊思想舊觀念上是走在浙北前頭的。改革開放之初,蘇南地區就通過發展鄉鎮企業,走出一條先工業化,再市場化的發展路徑,這樣的發展模式被稱為“蘇南模式”,而浙北地區則沒有這樣的創造性。
錦繡中源
上海的近鄰有兩個:一個就是杭嘉湖的嘉興,另外一個就是蘇錫常的蘇州,兩個近鄰都是明清以來歷史上最富庶的江南地區。
然而改革開放以來,兩個地區的發展有了很大的差別,2018年國家GDP排序蘇州是第七位,地級市第一位,而嘉興排在第四十五位。
嘉興淪落到這個地步,似乎與浙江給嘉興的定位有關。江蘇省第一條高速公路是由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而浙江省第一條公路,是由杭州到寧波的高速公路。由此可見浙江怕上海的虹吸作用。
年前浙江有人提出大杭州灣城市群的口號,將上海置於杭州灣城市群的一翼,似乎有拋棄長三角城市群的想法,作為國家定位長三角的龍頭,中國第一大城市的上海不可能呼應這麼一個口號。
現在上海已經有軌道交通連接到蘇州的崑山花橋地區,不久就要連接到蘇州市中心。而上海到嘉興,甚至有幾條公路都是斷頭或不配套。軌道交通更是遙遙無期。崑山市是全國首強縣級市,而近鄰的嘉善排在63位。
三年前,原來任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院長的胡海鋒,由嘉興市委副書記擔任嘉興市市長,提出全面與上海接軌,風生水起,很多方面開始熱火朝天。房價也由長三角的低窪地每平方米僅6千左右(低於其下面的縣級市)由於上海人的購買等因素,翻了一倍。雖然如此現在還是長三角房價最低的城市之一。
年前胡海鋒由嘉興市市長轉任麗水市市委書記以後,似乎與上海全面接軌的呼聲逐漸平息,對於胡海峰的離開嘉興,嘉興老百姓有些遺憾。
筆者本人十年以來,每個月有兩、三次到嘉興工作。每個月也有兩次到江蘇工作的體驗,對此有一些膚淺的認識,不喜勿噴。
戚廣崇男科
你這個問題好複雜!糾纏太多。我們好好理理思路!
嘉善不如崑山
1: 嘉善目前是縣--縣農業為主,
崑山是縣級市--但工業為主,還有國家級工業區!
這個是歷史原因。崑山偷跑,先自行建出口加工區和開發區再去審批
所以引進企業方面嘉善慢了一拍
2: 位置崑山離虹橋40公里,高速45分鐘,高鐵20分鐘!
嘉善離虹橋和人民廣場60公里以上,高鐵也是沒幾年而且車次少!
3: 交通樞紐上海往西必過崑山,而上海往南可以不通過嘉興哦!可以吳江可以跨海大橋!等
4: 發展重點嘉定的安亭汽車城直接拉動了周邊崑山花橋,而青浦是農業為主,金山化工為主。沒有引進很好的外資是一個巨大缺陷!特別臺資引進!而嘉善更多是民營經濟!
5: 人口流入,崑山攔著大批安徽湖北河南東進的人口。有企業的流入就直接有人留下!而嘉善要靠上海和杭州外溢人口
6: 管理人員:簡單一句話外資臺資帶入先進管理人員和培養了管理人才,而民營經濟很難留下這些!
嘉興和蘇州與以上類似,但最大區別是不是一個等級不好比,蘇州工業園區有幾個?太湖有幾個?
除了區域差異,就是領導管理水平和理念的差異!思想不改革很難超越!
松哥看房產
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浙江地理、地形所致。浙江省域面積中山地佔70.4%,平原佔23.2%,河流湖泊佔6.4%,所以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浙江地形圖
這二分田主要集中在嘉興和湖州地區,而每個省都有耕地紅線,嘉興和湖州的耕地就被限制工業發展。蘇州不同,江蘇蘇北幾乎全是平原,蘇州經常用本地的耕地和蘇北的置換用來發展工業區。
多山的地區有好處也有壞處,沒有耕地就沒有糧食,養不活太多的人,怎麼辦,只有做生意,所以浙江老一輩人多出去經商,也造就了今天浙江發達的民營企業,和富裕的人民。北方地區的平原地帶,就是因為有了地,能養活家裡人,改革開放的時候多在家裡種地,如今還是在家裡種地。不過現在種地也養不活一家子了,也都出去打工或者做點小生意。窮則思變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第二個原因。
浙江發展方向。浙江省政府從一開就沒想過要對接上海,主要想發展自己的“錢塘江灣區”,包括杭州、紹興、寧波和嘉興海寧等“灣區”兩岸的城市。剛提出“錢塘江灣區”時上海被悶頭一棒,上海自己都暈了。浙江根本不陪上海玩,上海還要逼不得已配合一下“錢塘江灣區”。同時浙江大力發展自己寧波港和舟山港和上海港抗衡。看一下浙江港口吞吐量,這也是“錢塘江灣區”有實力叫囂上海的原因之一。
2017年全國10大港口吞吐量
雖然說嘉興沒有發展成蘇州那樣,嘉興屬縣嘉善也不像蘇州的崑山,但是嘉興的富裕程度也是名列前茅的,即使在富裕的長三角地區也是排的上的,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長三角最高。
2017年長三角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年長三角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關注區域城市發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城市觀察員Real陳
大城市的輻射及小城市的主動接軌,需要各自因素的有機結合;並不是單純依靠地域臨近,就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蘇州地區靠近上海最近的太倉,其發展狀態反而不如離上海更遠的常熟和張家港,就足以說明地域並非決定性因素。嘉善落後於崑山,嘉興不如蘇州就不足為奇了。
作為祖籍浙江,出生在上海,定居在江蘇的人士;對於江浙滬地區的發展模式,具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做省際角度分析,江蘇在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致力於本省經濟的發展;其模式屬於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江蘇的行政機構比較強勢,屬於政府主導型經濟。
蘇州地區的經濟發展,其實早在1971年左右就已經啟動,當時被稱為“社辦企業”,我的表姐作為“知識青年”,還擔任“社辦企業”的廠長。1978年的改革開放,1990年的上海浦東大開發,蘇州有足夠的基礎與此對接;正因為抓住了歷史性機遇,蘇州一舉成為“新一線城市”。
而浙江早年的發展,更多是市場化行為;諸多浙江精英都外出經商開廠。“浙商精神”以及“東方猶太人”由此得名,而且藏富於民。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杭州郊區的蕭山的別墅就星羅棋佈,相比之下,江蘇的蘇錫常地區卻相形失色。而大批在外經商浙商迴歸本省,浙江的GDP數據就立竿見影,急起直追成為全國經濟第四大省。
1978年,深圳與珠海、汕頭、廈門一起設立為經濟特區。1984年,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被列為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
斗轉星移,三四十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這十八個城市中間,唯有深圳一枝獨秀,並一舉創造全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發展奇蹟。按照比例來計算,其中大部分城市的發展,沒有完成應盡的歷史使命。
而上述現象的產生,未必就是當地政府及民眾“不力”,而是“天時地利人和”使然。蘇州的成功絕非偶然,其成長過程源遠流長,只是很多網友不瞭解而已。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順祝週末生活快樂!
陸燕青
主要是怪上海,上海一直沒有開發奉賢 金山 兩區,是最窮的三個區縣之二(最窮的是崇明)。到現在,都沒修通到金山的地鐵。到奉賢的也就剛通車2年。
而到嘉定的地鐵已經通了10多年了,甚至修到了崑山花橋鎮。交通的便利,房地產的繁榮,造就了崑山的種種奇蹟。
前段時間傳言上海要和嘉善合作,開發嘉善,馬上有上海人蜂擁而至,把當地房價直接抬起。
所以說,江浙發展快不快,跟上海關係極大。
小老虎已被接班
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歷史積澱,本身就不如蘇州深厚。無論在什麼時期,嘉興始終不如蘇州發達。明清時期嘉興進入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嘉興憑藉著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了浙江省內最富庶的兩個城市之一,另外一個是湖州。當時這兩個城市的富庶程度,甚至於超過了省城杭州。寧波雖然有港口之利,但當時海運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尚未體現出來,所以其發展水準比嘉興要差一個檔次。至於溫州義烏這樣的浙南山區,在歷史上一直都是浙江最窮的地方。發展層次更是遠遜於嘉興。不過,同一時期的蘇州,其發展程度卻在嘉興之上。無論是在農業還是手工業上,蘇州當時代表著中國的最高水準。嘉興雖然也是第一集團成員,卻始終與蘇州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個原因是,浙江省政府的發展戰略。浙江省政府有意識的限制了嘉興和湖州的發展。主要目的有兩點。第一,強化浙江經濟的獨立性減少對上海經濟的依賴,尤其是為了防止上海對浙江經濟的虹吸。第二,嘉興和湖州是浙江省內,少數以平原為主的地區。從保障農業生產的角度來看,為了保障耕地,限制了工業用地的發展。這就導致嘉興很難直接對接上海,接受上海經濟資源的外溢。作為和蘇州一樣,上海相鄰的城市,在經濟發展方面去落後了蘇州一大截。
不過近年來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長三角一體化成為國家戰略。上海憑藉著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優勢地位獲得了主導權。隨著上海都市圈的劃定,必然導致浙江省政府對於嘉興和湖州控制能力的削弱。這兩地對於接軌上海的意願也日益強烈。這是否會導致浙江省政府傳統經濟戰略的調整或者失敗,還有待觀察。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嘉興的經濟雖然在賬面上的成績不如蘇州顯著,但是從人均收入這個硬指標來看,嘉興的成績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農村居民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可以說是中國普通城市當中的典範。
zyb38537240
這個問題比較糾結,嘉善和蘇州兩地本來與上海不分你我很親善,甚至可以說完全融合。但所在的行政管轄不同,蘇州在南京眼裡不得小覷,因為底蘊擺在那裡,蘇州的自由度及民粹要比嘉善高不少,再加上血濃於水的親情,蘇州人無需或少做功課就可以直接融化於上海都市體系。反過來嘉善就不一樣了,本來在杭州眼裡的地位不是很高(蘇杭歷史本來就是一個檔次的或者級別),嘉善就邊緣化了。在傳統觀念裡,蘇州的歷史地位一直沒有變,南京恰到好處的擺平了這個關係。杭州就不一樣了,她的使命有點重,作為省會城市,既要發展自己,又要兼顧地區。所以嘉善的定位不會很現眼,也就是說跟著走不要掉隊就可以。說到這裡一來一去大概也基本清楚了。不過隨著建設的進步和發展,杭州拿到和穩固地位以後,其觀念的變化還是有的,近幾年來各種政策也像發宣傳單一樣的來到嘉善,當然還有政策的適當傾斜,如此而已,嘉善只不過是打了個瞌睡,別忘了改開早期這裡也是紅的發紫的,還有別擔心的就是這裡的人"勤勞"基因是很強大的,周圍的人們有時沒法望其相背的。最後祝願嘉善的同胞,展開新的視角,從新拿出八十年代的幹勁,把美麗的嘉善建設的更好,與邊上的崑山比翼雙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