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些考古發現,這兩位歷史人物還被我們冤枉著

大家都知道歷史是由歷代王朝的史官記錄的,但史官也是人,會受到權勢的影響被迫改寫歷史中真正的真相。比如唐太宗就為了掩飾自己殺兄囚父的事實,命令唐朝史官用春秋筆法敘述了那段歷史,掩蓋了原來的事實真相,抹黑自己的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這些錯誤的記錄容易讓我們錯誤評判過去的歷史人物,但隨著考古發現的不斷開展,人們已經逐漸靠近了歷史的真相,要不然兩位歷史人物至今還被人們誤解。

如果不是這些考古發現,這兩位歷史人物還被我們冤枉著

一是秦朝的秦律。可能大家都認為秦法嚴苛,要不然大秦帝國怎麼可能二世而亡。據說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就是因為戍卒因為害怕在沒約定的•日期到達駐地,導致人心慌慌,因此陳勝吳廣趁勢而起,掀起了秦末大亂。可是近年來湖北雲夢縣出土了一批竹簡,考古專家發現其中有:《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等。

記載秦國法律:“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意思是秦法允許大家因為突發情況遲達營地,罪不至死,可以通過金錢贖買自己的小命,因此大澤鄉起義很可能是陳勝吳廣蓄謀已久的陰謀。

從中可以看出,秦法並不是傳說中的那麼嚴苛,甚至是很通情理。秦法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沒有它,就沒有六王畢,四海一了,它的一些內容對當今社會仍然存在價值。

如果不是這些考古發現,這兩位歷史人物還被我們冤枉著

二是•烽火戲諸侯 中的主角褒姒。相必大家都知道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吧,故事中說道因為周幽王過分寵愛主角褒姒最終導致東周滅亡。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是未必,根據近年來考古發現的竹簡記載,西周的滅亡,完全不是因為主角褒姒的緣故,西周滅亡的罪魁禍首另有其人,他是西周分封的申侯。

當時的申侯是周幽王太子宜臼的外公,因為周幽王後來過分寵愛褒姒有廢掉太子,改立褒姒兒子的心思。於是,太子宜臼憂懼之下逃奔申國投奔外公申侯。周幽王知道後非常生氣,加上奸臣虢石父的暗暗挑唆,於是周幽王動決定進攻申國。可是申侯不是什麼軟柿子,他與宗周各地的諸侯都有交好,而且還聯絡戎族引為外援。

事實不出所料,因為周幽王點烽火沒有人願意勤王,所以申侯很快打敗了周幽王,西周因而滅亡。在西周滅亡的最後的一戰中,褒姒更是一個旁觀者,她只是一個弱女子,竹簡根本就沒有提到關於褒姒“烽火戲諸侯”的歷史事件。

如果不是這些考古發現,這兩位歷史人物還被我們冤枉著

真正的歷史真相到底如何?我們畢竟不是親歷者,那些竹簡和歷史記錄的可信度也不知曉到底有多高,但是我們可以綜合考慮,一起來發現歷史的真正真相,給後人還原真正的歷史真相,這是我們大家都可以做的。

參考文獻:

《秦律十八種》

《效律》

《秦律雜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