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業績翻倍,中泰證券IPO前景幾何?

三季度業績翻倍,中泰證券IPO前景幾何?

近日,中泰證券上會時間暫緩的消息引發了一些猜測。然而,與此同時這家公司披露的三季度業績出現翻倍。

2019年前三季度,中泰證券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73.20億元和19.07億元。其中,淨利潤規模同比翻倍。在A股上市券商中,這樣的增長較為亮眼。

中泰證券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控股股東為山東省國資委旗下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2017年,公司在證券業協會公佈的證券公司會員經營業績排名中一直位列前15名左右。

近年來,券商行業競爭加劇,頭部效應顯現,上市成了各大券商擴充淨資本,力爭上游的不二之選。

因此,無論從內部實力還是外部競爭角度考慮,上市都是中泰證券未來發展的應有之義。儘管當前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是對於中泰證券來說IPO過會依然已經箭在弦上。

1

業績重回增長

時隔三年,中泰證券重回增長。

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20億元,同比增長39.89%;淨利潤19.07億元,同比增長102.31%。同期,A股上市券商中,淨利潤增速超過100%的只有20家,佔比約4成。

從2018年第一季度開始,公司經營性淨現金流回正。2019年上半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淨增121.31億元。

與此同時,公司流動性覆蓋率大幅上升,流動性狀況好轉。

此前,中泰證券曾經歷連續3年的業績下滑。不過,這並非公司經營不善。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困難,有些是內因也有一些是外因。

證券行業是個強週期行業,受經濟環境影響明顯。行業內有個共識,股市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券商股又是股市晴雨表。反之,實體經濟和股市變化也會對券商產生深刻影響。

三季度業績翻倍,中泰證券IPO前景幾何?

2007年以來,上證綜指經歷了大幅波動,我國證券公司經營業績也隨之劇烈起伏。2016年——2018年,我國股票市場整體呈震盪下行走勢,證券市場交易萎靡,投資需求、交易需求和融資需求下滑,直接導致證券行業收入急劇下降。

中泰證券未能倖免。同期,公司營收增速分別為-44.59%、-2.14%和-14%,淨利潤下滑幅度更嚴重些,最少的一年也下滑了26.79%。

進入2019年以後,上證指數開始上揚,證券行業經營業績普遍回升,中泰證券業績大反彈,營收大幅增長,淨利潤更是增長一倍。

2

傳統經濟大省的“券商一哥”

中泰證券前身為齊魯證券,第一大股東是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山東省國資委。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泰證券設有41家分公司、284家證券營業部,遍佈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其中,131家營業部位於山東省內,省內股基交易量達2.36萬億,均名列省內第一,算是山東省“券商一哥”。

山東是傳統經濟強省,GDP規模常年佔據全國前三。截至目前,該省有208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沒有一家是券商。山東省經濟強在傳統制造業,無論從支持實體經濟融資還是調整產業結構的角度來講,擁有一家上市券商無疑是有利的。

有強勢的地方經濟做後盾,即便放眼全國,中泰證券的業績也不算差。

數據顯示,2018年上市券商營業收入中位數為27.7億元。同期,中泰證券該數據為70.3億元,好於70%的上市券商。從盈利方面看,中泰證券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0.09億元,規模在上市券商中依然能排進前15。

證券行業是資本和智力雙密集型行業,除了盈利能力,研究能力也是重要衡量指標。

中泰證券研究業務主要由研究所開展。截至目前,該所已建立完整的宏觀經濟、產業經濟及上市公司研究框架體系,覆蓋宏觀策略、固定收益、金融工程及20 餘個行業研究。

2012年以來,中泰證券農林牧漁、鋼鐵、有色等行業研究團隊多次斬獲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獎項。

東方財富新近發佈了百強分析師榜單。從各機構情況來看,中泰證券6名分析師入圍該百強榜單,前三季度的平均指數收益率為74.39%,在45家券商中排名第一。



3

上會時間推遲

然而,中泰證券也有煩惱,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淨資本規模。

截至2018年年底,中泰證券淨資本規模為190.60億元,在大型證券公司中排名靠後。我國對證券公司實行以淨資本為核心的風控監管體系,淨資本規模偏小,將制約資本中介業務、資本投資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的發展。

因此,上市融資成為中泰證券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選擇。公司招股書中也再三強調將利用上市募資擴充淨資本,從而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

只是,就在臨門一腳之際,上市進程卻遭遇挫折。

近日,中泰證券IPO上會時間被臨時推遲,原因是“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

有報道稱,取消上會或是因為監管部門收到了舉報材料,需要按程序核查。對此,眾人都將目光轉向今年5月的一樁私募產品兌付危機。

浙江寧波一名投資者對中泰證券三隻代銷私募基金產品產生質疑,三隻產品到期後未能足額兌付,該投資者據此要求中泰證券承擔保本保息的責任。

中泰證券曾經正面回應。

首先,上述產品投資標的是公開市場債券。由於經濟整體下行,部分實體企業遭遇流動性危機,不少債券都遭遇了評級下調、兌付困難的情況。

其次,中泰只是該產品的代銷和託管機構,相當於幹了箇中介和保管的活兒,而該基金管理人是一傢俬募機構。投資標的不是中泰證券選的,公司也並未承諾對其保本保息。

若上述回應屬實,該事件對中泰本身能造成多大影響還很難說。巧就巧在,公司正在申請IPO,輿論壓力或多或少會加大該事件對上市進程的影響。監管按正常程序實施核查,上市時間因此被推遲。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會暫緩不代表終止IPO。待審核事項結束,中泰證券有可能重新進入排隊狀態,等待下一次上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