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國:戰後德國經濟為何能快速崛起?背後又有何因素?

德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和發起國家,

以戰敗國的身份受到了來自戰勝國的各方面的制裁。國家領土一分為二,東德西德形成;軍事上被要求縮減軍備力量,限制其發展。

但是,擋不住的是經濟的快速崛起,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德國就一躍回到並超過了戰前的水平,被稱為“德國經濟奇蹟”。

而現在,德國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總量居歐洲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四,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在世界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德意志帝國:戰後德國經濟為何能快速崛起?背後又有何因素?

一、 德國重視科教發展和人才培養

二戰後的德國要發展經濟,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勞動力不足。大量男性青壯年在戰爭中喪生,據統計,大約有一千五百多萬的男性人口死亡,戰後的德國人口出生率一直處於一個低水平。與此同時由於德國戰敗,在戰爭期間佔到德國人口29%的被強制勞動的外國人和戰俘也基本消失,進一步使德國的勞動力供不應求。

在男性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負責維持治安的盟軍指揮中心甚至發佈了一項半強制性的勞動令規定年滿 15歲的、50歲以下的女性,只要無法證明家中有需要照顧的老人、小孩或其他必須照顧的非勞動力,就必須去當地勞動局報道,進行原本由男性承擔的繁重的工作。可以說,二戰後的德國,有很大部分是由女性建設起來的。不過,這種情況並未維持很久,五六十年代,外國勞工大量湧入德國,出現了嬰兒潮,為德國發展經濟提供了大量勞動力,

創造了一個前提條件。

德國本身國土面積並不大,只有三十多萬平方公里,資源更談不上豐富,海岸線也不算狹長,走上科技興國的道路似乎是必然,因此德國極其注重科學教育。德國人也素來以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理性精神而聞名。戰後,德國政府更加註重科技的發展,投入大量資金在科技研發上,減免稅收,鼓勵科技創新。

德意志帝國:戰後德國經濟為何能快速崛起?背後又有何因素?

德國也十分注重人才的培養。人們的學歷普遍較高,即便是在職職工,政府也重視對他們的職業教育。“雙元制”的職業培訓制度,工人在勞動之餘也系統地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培養了一大批的高素質人才,再加上德國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德國工業迅速發展,德國品牌也享譽世界,這一切都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

二、 美國的經濟扶持——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美國稱歐洲復興計劃,是指二戰後美國為了和蘇聯爭奪在歐洲大陸的勢力,對歐洲各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援助,重建戰後格局的計劃。雖然帶有意識形態色彩,但就其經濟方面來講,馬歇爾計劃對歐洲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在它實施的短短几年裡,歐洲經濟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快的發展速度,社會發展一片繁榮。其中,工業發展超過戰前水平,

工業增長達35%。

德意志帝國:戰後德國經濟為何能快速崛起?背後又有何因素?

德國在馬歇爾計劃中同樣受益匪淺。作為二戰的發起國德國戰敗後的景象同樣是滿目瘡痍,基礎設施毀壞嚴重,戰爭賠款急需大量資金,行業發展百廢待興。這時,馬歇爾計劃為德國送來了總額十幾億的美元,大大促進了德國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為經濟發展注入了一支有力的

強心劑。

馬歇爾計劃的影響不止於此,除了直接促進德國經濟發展,它也加速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聯邦德國是締約國之一,加速了國內煤炭和鋼鐵產業的發展;1957年,歐洲六國簽訂了《羅馬條約》,達成了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一致看法;1958年,歐洲投資銀行成立;1965年,歐共體正式成立,歐共體結合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三者,是三者的統一體。1991年,歐盟成立,歐洲一體化又向前邁出一大步。

德國通過歐共體,加強了和歐洲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繫,憑藉其產品的優勢,外貿出口量不斷提高,貿易順差明顯,促進資金向本國的流進,

同時,因其經濟的不斷強大,在歐洲的話語權也不斷加強,在歐洲事務中的影響力也有提升。

德意志帝國:戰後德國經濟為何能快速崛起?背後又有何因素?

三、 德國卓有成效的經濟、社會改革

說到經濟改革,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享有“社會市場經濟之父”

路德維希·艾哈德,作為聯邦德國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他於1949年被任命為聯邦德國的經濟部長,主管戰後聯邦德國的經濟重建事務。艾哈德廢除了原有的數百條的經濟管制條例,實行多種所有制共存的經濟制度,打擊壟斷,保護競爭。這種社會市場經濟制度實際上是中和了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和蘇聯的計劃經濟制度。政府不再做“旁觀者”,積極地干預到經濟生活中去。

德國也進行了徹底的社會政治改革。政府吸取了歷史的經驗教訓,在國內清除法西斯主義,充分保證人民的民主權利,在外承認自己曾犯下的錯誤,道歉態度誠懇,並積極進行戰爭賠償。推行社會福利制度,避免人民的極端貧困,減少了社會動盪的因素,有利於國家的穩定發展。

德意志帝國:戰後德國經濟為何能快速崛起?背後又有何因素?

德國政府推出的社會改革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通過稅制改革減輕稅負壓力;勞動與就業市場改革保證了勞動力的充分就業;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和對福利國家的改革則更好地提高了人民的福利水平。

由此可見,戰後德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不僅得益於美國馬歇爾計劃的外在資金援助,更主要的原因是國家內部,是政府的徹底的社會、政治改革和德國人民的一絲不苟的態度共同努力的最終結果。

參考文獻:

1、《德國戰後經濟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