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民警也是班主任的他,用什麼打開了16歲殺人犯的心結?

那是一雙迷茫的眼睛,躲在厚重的黑框眼鏡後面,大部分時間都耷拉著眼皮,一動不動地盯著地面,可一旦身邊發生異動,就會立馬露出敵意,警惕地打量著四周……眼睛的主人是王平最關心的學生——16歲少年小丁(化名)。王平最擔心的就是,這雙眼睛會不會再次發出兇光。

半年前,小丁工作的工廠宿舍裡發生了一起命案,作案手法是用鐵棍敲擊後腦勺,死者是工廠的一名工人,兇手正是小丁。回想當天的場景,小丁也說不清自己為什麼殺人,他只記得當時心情極度煩躁,看到同宿舍的工友回來,突然控制不住自己,掄起一根鐵棍就重重地打了過去,一下、兩下、三下……

小丁被送進了王平的班級,一個特殊的班級。2017年,杭州市看守所在“重教育,輕關押”的理念下成立了一所學校,就坐落在看守所裡面,取名“育新”,所有犯過事的未成年人被集中關押在這裡接受教育。當時,一直從事未成年人管教工作的看守所民警王平擔起了重任,成為這裡的“班主任”。

無知少年

王平記得小丁剛被關進來時的樣子,一臉的木訥和冷漠,唯一的情緒波動就是沒來由的暴躁。王平找他談話,可換來的卻是冷笑。

“這裡不少孩子剛進來都是這個樣子,對法律毫無敬畏之心。”王平說。

16歲的小強(化名)原本在職高唸書,邁入青春期的他對性充滿強烈好奇。一天,他和2個哥們一起找到一個不到14歲的女孩,3人輪流對女孩進行了侵犯。小強是蹦跳著走進看守所的,王平形容他那時的樣子是“整個人張牙舞爪”。王平找他談話,他就嬉皮笑臉地問,是不是談完就可以出去了。

還有個男孩一臉茫然地問王平,“我還沒到14歲,為什麼會被抓進來?”他說原先打算偷到14歲就不偷了;還有一個精通電腦、自詡天才卻做了黑客的少年,戲謔地對王平說,“放我出去,我可以給你30萬元”……

“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無知,有些人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犯的錯有多嚴重。”王平嘆息道。

是民警也是班主任的他,用什么打开了16岁杀人犯的心结?

王平組織少年們寫書法

打開心結

杭州市看守所位於良渚,王平平時住在杭州市區,每天上下班就要2個多小時。有人問他:“犧牲和自己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去管這些犯過事的孩子,值麼?”王平覺得值。

王平剛開始從事這份工作的時候,曾遇到過一個因盜竊進來的少年。瞭解到少年的身世後,王平覺得自己沒法簡單地將他定義為“壞孩子”。少年的整個家族都有“家暴”的惡習,他爺爺從小打他的爸爸和大伯,他爸爸和大伯從小打他和他堂哥。少年是斷著一隻手進看守所來的,他輕描淡寫地告訴王平,這隻手是被他父親打斷的。由於受不了他父親的惡打,他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逃走了,他也是從家裡逃出來的,因為沒錢,就和一幫混混一起,靠小偷小摸維持生活,“但還是經常被我爸找到,免不了再被暴打一頓”。後來,在王平的關心下,少年的手臂痊癒了,心傷也慢慢癒合,出去時他答應王平“一定去找份正經工作”。

“沒有人是沒來由地變壞的,包括小丁。”王平帶小丁看過好幾次心理醫生,不厭其煩地找他談話,有時小丁不願意開口,就提議他寫日記,“隨你怎麼寫,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在日記本的首頁,小丁用鉛筆大大地寫了一個“爸”字,再附上一個感嘆號;在日記本的第二頁,小丁畫了一個愛心,愛心裡面寫著“我想你們了”。王平知道,小丁說的“你們”是指他的家人。

小丁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父母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雖然很愛孩子,但卻不知道怎麼教育。小丁有一個雙胞胎弟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父母在教育小丁時經常以他弟弟為榜樣,這讓小丁覺得自己只是個附屬品。他在日記本中寫到:“我覺得爸媽有弟弟就夠了,我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多餘的。”

小丁曾經自殺過兩次,一次是在老家喝農藥,一次是輟學後跑到賓館房間裡開煤氣瓶,可都沒死成。“他想通過犯罪的方式了結自己。”王平慢慢走進了小丁的內心。

是民警也是班主任的他,用什么打开了16岁杀人犯的心结?

王平帶領少年們讀書

心靈解藥

經過長期的實踐,管教民警發現,親人的幫教、感化是教育失足少年最有用的方式。因此,在杭州市看守所的門口,設有一個信箱,專門用來接收家屬的信件。

犯了強姦罪的小強,從小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相依為命的母親是小強最大的牽掛。雖然在外面經常是小混混的模樣,可一回到家裡,小強就會立馬錶現出乖乖崽的樣子。母親是社工,週末的時候,小強還會跟隨母親一起去養老院幫忙掃地,一起做公益活動。所以直到出事的那一刻,小強的母親還無法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做出這種事。

小強進了看守所後,他母親幾乎每天都給他寫信,甚至還會錄好視頻託民警帶給他看。在母親的情真意切之下,小強有了很大改變,還拜託王平幫他買一本烹飪類的書,他說自己在職高裡學的就是烹飪,“我想學好這個手藝,以後出去了當廚師,讓媽媽過上好日子。”

小強的變化讓王平很受鼓舞,於是,他更加積極地聯繫小丁的父親,讓小丁的父親定期給小丁寫信。由於不識字,小丁父親寄來的信都是由自己口述、別人代筆的。雖然文字很粗糙,可小丁卻如獲至寶。王平從監控裡看到,深更半夜,小丁還坐在那裡,一遍一遍地讀著父親的信。“看到他這樣的舉動,其實我是興奮的,因為這說明他內心還有感情。殺人犯法,他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但我希望通過努力,扭正這個少年的價值觀。”王平說。

“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有一座花園,但如果沒有園丁,花園就會變成洪水肆虐、野獸橫行的荒野。”王平說,他想一直做這個園丁,當好“班主任”。

浙江法制報 zjfzbs

是民警也是班主任的他,用什么打开了16岁杀人犯的心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