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還是出手了,軍方高層接連出訪韓國,一旁的安倍或憂心忡忡

等了這麼久,美國終於不再作壁上觀,準備出手介入日韓關係了。

白宮還是出手了,軍方高層接連出訪韓國,一旁的安倍或憂心忡忡

自從7月份日本對韓國發起一系列經濟制裁措施,首爾方面為了反擊,宣佈終止了美日韓間的"情報共享機制"。作為沒有軍事自主權、僅有自衛權的日本而言,一切行動都非常仰仗外部情報。

所以,就像安倍利用經濟措施遏制了韓國的"七寸"一般,首爾方面也同樣是對準了日方的"軟肋"進行反擊。只不過,韓國這次有點"用力過猛",在反制日本的同時,也得罪了美國。要知道,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戰略部署,遏制俄羅斯的戰略計劃,同樣是以"情報共享機制"為基礎的。

此外,按照規定,日韓間的"軍情協定"只要沒有一方提出異議,都將在每年的11月23日自動延期。若有一方不願意續簽,則需要提前90天告知,而韓國正是在8月22日宣佈不再續簽的。也就是說,本月23日,將是"日韓軍情協定"的最後期限,如果韓國不能回心轉意,該協議就將自動作廢。

白宮還是出手了,軍方高層接連出訪韓國,一旁的安倍或憂心忡忡

故此,眼看著"軍情協定"作廢的倒計時不斷跳動,日本又"不見兔子不撒鷹",不願妥協的態度十分堅決,美國也無法保持鎮定了。

據新華網報道,自從13日開始,美軍參謀長聯席主席、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國防部長等多位軍方高層,都將接連到訪韓國,分別出席韓美軍事委員會會議,以及韓美安保會議。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美軍參謀長聯席主席已經在12日率先到訪了日本,與安倍就"軍情協定"等問題進行了磋商。這次美軍高層如此密集地到訪韓國,或將為繼續維持美日韓同盟,以及恢復"軍情協定"一事上,對韓國施加最大限度的壓力。畢竟距離23日的協議廢除期限,只剩下10天時間了。

雖然說,"倒計時"不斷逼近,美日雙方都隱隱感覺到了情況不妙,打算通過對韓施壓來防止情況惡化。但實際上,韓方早就表示過,只有日方取消經濟制裁措施,才會考慮恢復包括軍情協定在內的多項措施。

白宮還是出手了,軍方高層接連出訪韓國,一旁的安倍或憂心忡忡

因此,首爾方面既然已經給出了一個前提條件,那麼如今解決矛盾的契機,依舊還是在美日雙方身上。

首先,對於日本來說,放緩對韓方的經濟施壓,是解決矛盾的一個重要前提。

雖然說,"軍情協定"的廢除的確對日本造成了不小影響,但我們要清楚一點,促使安倍對韓動手的誘因,其實還是兩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在兩國民眾就歷史遺留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之時,安倍才選擇了通過對外手段,來轉移國內壓力。

如今,日本內部也壓力也不小,先後2名內閣成員因"醜聞"辭職,安倍又因"公款招待自己人"而身陷囹圄,斷然不會輕易做出讓步。至於韓國,本就作為"受害者"一方,更不可能主動做出讓步了。所以,這個前提說著簡單,但要想實際運作起來,仍舊有著不小的阻力。

白宮還是出手了,軍方高層接連出訪韓國,一旁的安倍或憂心忡忡

其次,對於美國來說,極有可能面臨"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尷尬處境。

要知道,作為昔日的"老大哥",眼看著日韓盟友"掐架",白宮反倒藉著這個空檔,向首爾提出了每年47億美元的軍費分擔額,儼然一副"落井下石"的做派。如今,"倒計時"漸漸逼近,要想挽回這段盟友關係,美國就必須在軍費分擔額上做出讓步。這一讓步,就意味著白宮此前的作為,都將付之東流。

事實上,從客觀角度而言,美國即便在軍費上做出了讓步,也能憑藉"軍情協定"進行"止損",甚至賺取更多的收益。美國一直希望以美日韓同盟為軸心,輻射印度、澳大利亞、越南等國,進一步推進印太戰略的實施。而其中的最重要一個步驟,就是維持"軍情協定"的存在,以及增加防務費用的分擔額,才能推動這個龐大的戰略體系。

白宮還是出手了,軍方高層接連出訪韓國,一旁的安倍或憂心忡忡

最後,美軍高層頻頻出動,就意味著對韓國延續"軍情協定"一事勢在必得。在這樣的不撼動的態度,以及基於印太戰略的考量,美方雖說極有可能對韓施加最大限度壓力,但實際上也少不了對日本的"敲打"。

因此,美國這回極有可能會對日韓"各打五十大板",這對原本已經取得贏面的日本來說,顯然是不利的。至於安倍是否會因為美方的舉動,再度面對令人憂心的國內壓力,也是一個未知數。這齣好戲,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