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智慧零售TOP100

2019智慧零售TOP100

誰把十年後的社會需求想通了,誰就有了下一輪勝利的基礎

自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新零售”至今,這位鄉村教師代言人的話似乎正在得到驗證——“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一說,只有新零售”。

對於新零售的提出,他給出的解釋是,未來五年電子商務仍會保持高速增長,但我們要思考的是十年之後。“新零售是在引領中國電子商務十餘年之後,隨著技術進步和內外環境變化,對整個商業體系不斷思考,自然演進的結果。”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技術的創新推動著行業向前發展,“新零售”的出現也不過是大勢所趨,“變”才是亙古不變的規律。

“新”是新業態,“新”是新思維,“智慧”是新的必然演進

繼阿里提出新零售後,蘇寧提出了智慧零售。智慧零售時代由此成了中國現代零售業發展歷經的第四個階段。顧名思義,與新零售相比智慧零售更需要技術的賦能。當下,大家都在談數字經濟,談數字化轉型,對零售企業來說,兩者也已成了不可避免的話題。

移動端應用的發展和數字化環境,促使搜索驅動的零售轉向了場景零售,讓智慧零售的發展成為可能。智慧零售旨在通過線上線下共同宣傳將線上的用戶引致線下,進而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獨特的消費體驗,最終將客戶沉澱到線下。

從新零售到智慧零售,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零售模式湧現出來,但無論這一模式被如何定義,都無法脫離技術、脫離“人、貨、場”三要素而獨立存在,不斷地演變和升級,這些新興零售模式值得關注的點究竟在哪裡?

1、“新”技術會帶來“新”業態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的應用率先會帶來企業內部組織之間的重構,職能之間的重構,隨著時間的積累,進而引發企業組織之間的重構。從整個行業的角度看,各個發生重構的企業猶如多個相互咬合的齒輪,勢必會推動整個商業業態發生變化。所以,“新”技術會帶來“新業態”。

這兩年,無論是阿里巴巴、蘇寧這些電商龍頭企業,還是優衣庫、居然之家這些傳統的零售公司,都在嘗試著新的探索。盒馬鮮生的自助結算系統,蘇寧極物的全場景智慧零售體驗店,優衣庫的虛擬試衣,居然之家的智慧門店都在對新業態進行著闡釋,也豐富著智慧化轉型背景下零售的表現形式。

2、“新”模式的背後是企業家思維的轉變

每一個變化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機遇,在現代商業社會,也常把這個機遇稱為風口。“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言論讓不少人認為懂得借勢就能走向成功。然而,卻忽略了一個前提——要能看見風口。

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適應環境,應對變革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從適應變革直至駕馭變革,檢驗的是一家企業思維的靈活性。智慧零售也好,無界零售也罷,折射出的都是在萬變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家思維的轉變。

商業發展中,能讓一家企業走向滅亡或走向卓越的從不是技術,技術更多扮演的是一個加速器的角色,但企業家的思維卻會讓一家企業走向巔峰或者跌落谷底。

思維的轉變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危機意識,因為有危機,所以懂得先發冷靜地思考。阿里巴巴之所以提出新零售,正是對未來十年電商之路的思考。蘇寧之所以加碼智慧零售的佈局,正是出於對未來公司面臨境況的思考。然而,危機意識的背後,貫穿這一始終的是企業家應擔負的責任。

“效率”革命是為了“服務”革命

新零售、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的模式都旨在落實全渠道策略,實現真正的效率革命。

智慧零售的實踐,離不開技術的加持,數據和技術是企業為用戶服務中完美的“望遠鏡”和“顯微鏡”。能夠為企業提供清晰的消費者畫像,瞭解他們的喜好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減少交易過程中涉及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而幫助商家吸引有潛在需求的消費群體,增強原有用戶黏性,降低獲客成本。

但拋開外在的形式,零售商業所要思考的本質問題是什麼?不外乎在什麼樣的場景下,能為消費者帶來什麼樣的服務,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從根本上說,實現效率革命的意義是為了實現服務革命。因此,在應用數字化和智慧零售轉型的過程中,企業一定要處理好數據、技術和服務之間的關係。

慶幸的是,我們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意識到這一點並付諸實踐。智慧零售企業優衣庫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一直都貫徹技術和數據都應服務於消費者的理念,在提升用戶體驗和商品服務方向上深耕。蘇寧利用數字經濟帶來的優勢,為農戶提供新平臺解決農產品銷路的渠道問題,助力精準脫貧,同時,通過建設智慧物流體系,將新鮮的果蔬第一時間送達消費者身邊。

好的技術服務提供商是懂得讓技術變得有溫度,好的零售企業是懂得讓消費變得有情感。感性的消費引導理性的變革。

2019智慧零售TOP100

關於“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爭論

站得越高就越受矚目,對於企業如此,對於行業亦然。

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讓人們記住了馬雲這個名字。在新形勢前,因把握機遇轉型而收穫頗豐的創業者眼中,他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因為他帶給了他們更多的機遇,從而獲得了現有的成功。但在一些按部就班以傳統批發零售為營生的人眼裡,對於他的負評可能會遠遠多於感激,因為電子商務給傳統批發零售商帶來的衝擊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死,他們未來的去向。如果理性地去看待這一問題,可以歸結為是互聯網的發展使然,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然,最後落到這一規律——時代在向前發展。

發展能很好地解釋新舊事物的更替,卻無法解釋兩不同性質事物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把電子商務的出現、新零售、智慧零售的出現歸結為時代發展的結果,卻不能簡單地將其背後代表的虛擬經濟看作是取代實體經濟而發展的結果。

在新零售的概念提出時,董明珠和宗慶後都認為所謂的“新零售”,拋開技術創新,不過是時代的表現形式,而這新興的商業模式正是導致實體經濟衰退的因素之一。有關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爭論又被推向了熱潮。

在互聯網經濟出現以前,金融行業被視為虛擬經濟的典型代表,電子商務的爆紅,似乎拓寬了虛擬經濟的範疇。對於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關係,一知名教授形象地將實體經濟比作鍋中的水,虛擬經濟比作騰空的水蒸氣,如果沒有水,即便下再大的火也無法產生水蒸氣,但如果沒有水蒸氣,又不能做出新功。眾所周知,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但兩者又相互依存。

找到“根本”和“一”才是關鍵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就根本。

迴歸理性,新零售也好,智慧零售也罷,並沒有真正脫離實體經濟而獨立存在,將這些新的零售模式看成是導致實體經濟衰退的誘因並不明智。在這樣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家在思考問題時,或許應該跳出傳統思維的禁錮,新零售掀起的這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爭論轉變成“新型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的爭論可能會更有意義。

有時問題遠沒有那麼複雜,簡單一點,思考問題時落足根本,什麼才是企業發展中應該固守的核心?一切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