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靠“這招”月入百萬,有這等好事兒?

許多人都有一個單純的夢想,想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什麼是喜歡的生活?大概就是把自己的愛好修煉成了自己的“生存技能”吧。Z時代的那波年輕群體迎面襲來,一度壓力倍增。

95後靠“這招”月入百萬,有這等好事兒?

“70後炒股,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在炒幣與炒鞋的夾縫中生存真的太“南了”,好像00後快要輕而易舉的實現那觸不可及而又美好的夢想了,比如“球鞋一面牆,堪比一套房”,“我18歲,炒鞋月入百萬”,“炒幣不如炒鞋,4天純賺30萬”......

這是一群“豬”遇到風口了嗎?最貴的鞋居然炒到了1.4億元,簡直驚呆。不過不少人會好奇,真的有人會去買嗎??果然廣大網民還是機智的,紛紛表示是貧窮限制了自己的行動力和想象力。

95後靠“這招”月入百萬,有這等好事兒?

炒鞋的狂熱在2019年遠遠超過大眾的想象,央視財經評論分析到:炒房為何越炒越“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麗巖認為,是炒鞋平臺助推了價格暴漲暴跌,一些網紅平臺助推了這種虛擬交易的泛濫。

北京市嶽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嶽屾山認為,炒鞋或者炒其他標的物,誰都可能成為擊鼓傳花的接盤俠。

那這已經存在的現實是一個偶然嗎?到底炒鞋能賺錢嗎?到底是哪些人在炒?他們是怎麼炒的?這一系列問題,我們來細細探究一下。

背後有一雙雙“看得見的手”

目前,一些“炒鞋”平臺呈現出參與者數量多、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劇烈、證券化的特徵。“炒鞋”行業背後甚至存在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

包括毒、Nice、鬥牛、當客(get)、YOHO!有貨、識貨、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10餘個國內“炒鞋”平臺,成為炒鞋者們的目光聚焦所在。可以說,這些平臺就是那一雙雙“看得見的手”,暗流中隱隱助長了炒作熱潮。

95後靠“這招”月入百萬,有這等好事兒?

譬如,最為火爆的“毒”,尤其得到一些球鞋狂熱者的瘋狂追捧,堪稱炒鞋的“龍頭”平臺。這個國內最大的球鞋轉賣平臺,通過C2B2C的模式,作為中間鑑定方和平臺方,將買賣雙方精準對接。具體來說,流程是這樣的:買家拍下球鞋後,賣方需要自己發貨到毒,經過鑑定後,再由毒寄送給買家。

據36氪報道,2018年中旬毒每月GMV已經接近2億元,預計2018年全年可達20億元,2019年達到60-70億元。

在如此炒作熱潮下,央行上海分行在10月份下發了《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其中明確指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及時防範此類風險。

根據《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內容,提示炒作風險大概有三個,分別為:“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日交易量巨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槓桿服務,槓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操作黑箱化,平臺或個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鞋是怎麼“炒'的?

炒鞋是如何一步一步火起來的?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炒鞋的整套“產業鏈”。

從炒作手法上,目前市場上備受關注的主要有NIKE(耐克(NKE.US))、ADIDAS(阿迪達斯)和AIR JORDAN(AJ,耐克旗下品牌)三大球鞋品牌,有平臺就此根據上述品牌球鞋24小時的交易額,編制了三大指數:AJ指數、耐克指數和阿迪達斯指數,並加入了漲跌幅、K線圖和“雲炒鞋”,其頁面佈局十分類似傳統股票交易所。

95後靠“這招”月入百萬,有這等好事兒?

炒鞋三大指數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個熱門款的成交金額已達到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市場的成交額。由此可見,“炒鞋”已成一定規模,並衍生出金融屬性,堪比炒股。

另外,最近火熱的區塊鏈也早被引入在該行業的實際運用中。比如,欲達到潮牌和幣圈的融合——全球首家可“炒鞋”的交易所——55交易所。

據瞭解,55交易所推出的“潮牌通證”,是全球首個實物資產通證,即運用先進的區塊鏈技術,將市場溢價極高的潮牌通證化。ATO則是開發的特有銷售協議。通過購買“潮牌通證”,用戶可選擇購買潮牌的一部分、可選擇交易獲利,也可選擇兌換實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既然“炒鞋”已經出現明顯的“風口”,一些金融領域的“先知”肯定是要參與這場資本遊戲的。欠款千萬跑路的成都球鞋圈“劉餅乾”在接受紅星新聞專訪“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拿自己的青春去賭博"中提到鞋圈雖然像賭博,但裡面有穩賺不賠的莊家,除了平臺有穩定的每單手續費利潤,金融機構還可以為鞋販子提供豐厚資金,創造一個巨大的資金池,從中收取利息。

他說到:“金融機構的參與,會把我們的起始資金變得更大,比如他們採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讓你用一萬元買到10雙鞋子,無形中產生5倍槓桿,他們只收取手續費和利息,這5倍槓桿帶來的金融風險是我們自己承擔的。”

除了大資本和金融機構,還有很多外來資金加入,比如劉餅乾的債主中就包含了房地產商、餐飲老闆等,他們會拿一部分資金出來炒鞋。正是這些無形槓桿的存在和外來資金的湧入,使球鞋的交易量越來越大,營造出一種虛假繁榮的景象。他還表示“以前我們能大概判斷鞋圈是真繁榮還是假繁榮,但現在連我們鞋商自己都無法判斷這個鞋子是好是壞,市場是否健康了。”

95後靠“這招”月入百萬,有這等好事兒?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最接近錢的地方最需要陽光,就算週中每天都是晴空萬里,但週末真的可能會始料不及。炒鞋界的“龐氏騙局”最典型的也就是劉餅乾事件了,但不止於此,讓人意外的是,只要在網上隨便搜一下,就會發現鞋圈的多方跑路現象十分嚴重。有直接的供貨商跑路了,有人氣火爆的平臺跑路了,還有之前看好鞋圈的資金紛紛撤資,一系列就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了,再難恢復。

劉餅乾在接受採訪時,道出了背後一系列的暗箱操作:

“舉個例子,我手裡有1000萬,球鞋的單價很高,我不可能去操控所有鞋子,但我可以去操控某一款。某款鞋市場單價是2000元,我把它全部買入,將價格抬升至3000元再銷售。我可以把這批鞋子瞬間全部買空,之後再以4000元的價格上架。如此反覆操作,營造出一種這款鞋很好賣的假象,在這款鞋子被抬到1萬元的過程,很多同行和消費者看到這個鞋子的利潤空間和漲幅空間很大,會陸續跟進購買這個款。最後,我通過2000元購買的鞋,慢慢就會被其他人陸續接盤,整個過程我只需付出平臺手續費成本。”

為什麼會出現炒鞋熱?

“年輕人喜歡的東西總是好的”,總有人這樣說。那真的會有那麼多人去買鞋嗎?需求已經這麼大了嗎?到底是真的需要鞋穿還是隻是為了“炒”而“炒”?

主要原因可能是以下三個方面:

1.投資與投機判斷不清晰。

鞋子本是拿來穿的,可是現在越看越不像只是穿那麼簡單。證券時報則把鞋子的價值拿出來做了分析:

“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基礎和承擔者,而固定股息和分紅則是投資價值的物質基礎和承擔者。按巴菲特的說法,炒作的鞋子就是隻“不會下蛋的母雞”,不具備投資價值。當然,如果從投機角度來看,標的只要能夠產生市場價差就可以投了,因此,鞋子是具有投機價值的。因為並不具有固定股息和紅利等價值基礎,買入鞋子的目的就是為了高價賣出,沒有人會願意長期持有,即便有也是為了更高的價格預期。”其實在炒鞋這個論題上看,大家都是持有投機這一觀點的,認為泡沫終將是泡沫。

2.太過年輕不一定是好事。有業內人士表示,“炒鞋”行為實際上是將幣圈的浮躁、割韭菜之風引入心智尚未成熟、缺乏金融風控意識的95、00後群體之中,把鞋圈當成“韭菜園”。大家太相信類似炒鞋暴富、比特幣暴富的新聞使得“炒鞋”者過高地估計了“炒鞋”致富的概率,可是“欲速則不達”是有它本身的道理的。

說到這裡,在這波風氣中,媒體的資訊炒熱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在大環境的躁動下和對事物規律本質不瞭解的年輕群體中,會形成這個“風口”就相對比較容易理解了。最主要的,別忘了還有一波觀望者,這波想深入市場蹭“風口”卻又能輕易退出的老江湖,成為了助推者。

3.人性的弱點。不論是貪婪、無休止的慾望,還是想賺錢的投機心理,其實都是每個人天性裡所具有的特點,可是很多事情與規律本身就是反人性的,這也是金融市場最鮮明的特點之一。

“炒鞋”帶給人們的是未知的神秘感、不確定的投機,還滲透著貪婪慾望的暴富幻覺。這裡面有所謂的短期贏家,但是存在不存在長期的贏家,答案未可知。

4.亞文化、邊緣文化的趨勢使然。文化的發展是這一背後不可忽視的因素,邊緣文化的發展慢慢在和主流文化有了區分甚至產生了衝突,比如球鞋屆裡響噹噹的展覽——Vrigil Abloh的個人展覽“FIGURES OF SPEECH”,身為Off-white的主理人和侃爺曾經的“御用造型師”,個人展覽中琳琅滿目的球鞋,球迷們大飽眼福之外增加了對這一文化形成的影響,典型的邊緣文化型的風格代表還有VANS等,這種獨特的圈層文化的推動者必然也會創造某種看起來不可能的“文化“。

95後靠“這招”月入百萬,有這等好事兒?

5.Z世代的群體特徵。要說Z世代是怎樣的一群人,標籤也是很多了,根據第一財經數據的《Z世代圈層消費大報告》顯示,中國的Z世代人群(16-24歲)約1.49億,每月可支配收入高達3501元。Z世代的消費能力快速增長,同比增速遠高於其他年齡段人群。

在這個特殊的群體時代裡,粉絲經濟盛行,情緒營銷使得消費呈爆炸式增長,Z世代圈層的“鍊金術”則是小眾圈層、IP跨界、文化出圈、內容共創。這一高度自治性,以及更高流動性的“遊牧”族群,營銷上做到了在虛擬與現實、熟悉與陌生間的無縫切換。因此,“炒鞋”現象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具有時代屬性和特色的。

市場終究要回歸理性的,國家央行上海分行只是個提醒,相信大家也越來越能看清炒鞋的本質和套路。很多人呼籲“鞋穿不炒”,希望之後的鞋圈產業鏈能發展得更生態、更健康。小編我還是踏踏實實做著點滴積累式的財富增長夢想吧。

95後靠“這招”月入百萬,有這等好事兒?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95後靠“這招”月入百萬,有這等好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