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朔州市打造“中國雜糧強市”

日前,省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領導小組發文公佈2018年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落實情況考核結果,朔州被評為優秀等次,名列全省第一。

至此,朔州已經連續三年奪得全省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優異成績,這標誌著我市在打造“中國雜糧強市”邁上了新臺階。

重磅!朔州市打造“中國雜糧強市”

朔州突出小雜糧“特色”優勢,全面實施“一一五”大糧食安全戰略(即“一個總抓手”: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一個總目標”:打造“中國雜糧強市”;“五大工程”:優質糧食工程、基地建設工程、科技創新工程、品牌創建工程、互聯網+糧食營銷工程),大力發展小雜糧精深加工,全市小雜糧年加工能力達到28萬噸,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小雜糧生產基地之一。

  • 首先是規模化發展夯實小雜糧產業基礎。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2018年,全市小雜糧種植面積155萬畝,比上年增加10萬畝,產量4.5億斤,比上年增加13.25%,全市雜糧加工銷售收入達到13億元,人均收入近千元。同時,採取“政府+企業+農戶+合作社”的模式,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重點打造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純綠色50多萬畝小雜糧種植基地。
  • 科技化工程提升小雜糧產品質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朔州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強化培訓,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大力推進高科技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努力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目前,全市共有40多家小雜糧加工企業,累計投入資金5億多元,使技術更新升級得到進一步保障。實施互聯網+糧食營銷工程,積極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推廣“網上糧店”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使產品遠銷全國,走向世界。
  • 品牌化建設推動小雜糧走向世界。近年來,朔州成功打造了四個“國字頭”區域性公共雜糧品牌:朔州市、懷仁市、平魯區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分別命名為“中國雜糧強市”“中國綠豆之鄉”“中國紅山蕎麥之鄉”。山陰縣申報“中國富硒小米之鄉”近日通過專家評審,同時還被山西省糧食行業協會命名為“山西富硒穀子強縣”。目前,全市“三品一標”總數達到了74個,為小雜糧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注入了新活力。


記者:馮彩霞 尹曉宏

監製:張日東

編輯:李 倩 馬 芳 孟錦濤(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