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李商隱《夜半》,夜的寂寥,對孤獨的人是一種煎熬

三更三點萬家眠,露欲為霜月墮煙。

鬥鼠上堂蝙蝠出,玉琴時動倚窗弦。

——唐代:李商隱《夜半》


讀一首詩李商隱《夜半》,夜的寂寥,對孤獨的人是一種煎熬


對一個孤獨的人來說,最愁人的則是夜晚來臨。世界被黑暗籠罩,一團悄寂。憂愁偏於此時興起,時而煩躁,時而悽愴,不能自抑。希望早點睡著,但是又苦於做不到。剛一躺下,又坐起來,想著一天空空過去,尚有許多事還沒有開始做,不願意就這樣睡覺。坐一會,又安慰自己最好早點睡。如此反反覆覆,無可奈何。如果獨自外出夜行,則如孤魂野鬼,寂寥百倍。樹影如魅,蟲聲如泣,如若逢著黃鼬疾躥,烏鴉突喧,則悚懼恐惶,可不處處驚心。想想就害怕,剛一開門,又關上回屋。


讀一首詩李商隱《夜半》,夜的寂寥,對孤獨的人是一種煎熬


於是,重新躺在床上,優思百端。悔恨往昔,傷心眼前,惆悵未來。整個人生,沒有一絲值得開懷的地方,不住地嘆息。想著,想著,自己也忍受不了,開始煩躁起來。就不能拋開這些嗎?想要看一本書,但是剛一翻開,沒讀幾個字,就又丟到了一邊,沒有心思再撿起。在狹隘的房間裡,四處張望,卻發現,沒有一處,可以放置自己的目光。如果牆壁上有一些墨寶,或者名畫,或許能對著沉思一會,但是除了一團雜亂,正如此時的心緒,沒有任何藝術的東西。


讀一首詩李商隱《夜半》,夜的寂寥,對孤獨的人是一種煎熬


也沒有心思憑窗,看一眼外面的夜。心理知曉,每夜都是那樣,找不出任何新意。秋未深,夜半時,也已覺著有些涼意,當然還沒到霜降的時候,但是秋露已很重。詩云:“白露為霜。”霜與露,大概有些相近之處,只是寒意深淺不同而已。此時的月亮,不知道漂到哪個位置?夜已過半,應該在中天吧?肯定不是,月已下弦,屬於殘月,出來得遲,應該還偏在東方天空。且不管在哪個位置,月光此時,肯定柔媚如紗。謝莊《月賦》中,有一些描寫月光,極優美的句子,如“白露曖空,素月流天”、“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飄灑如水、冉冉如煙,真是婉妙非常。賦中又云:“隔千里兮共明月”,不知此時誰與我共此明月呢?況且此際我都沒有看一眼,於此時,又有誰,會眺望明月呢?可憐月亮的孤獨,可惜那麼好的月光,沒有人欣賞。


讀一首詩李商隱《夜半》,夜的寂寥,對孤獨的人是一種煎熬


夜深已如許,鳥兒應已都已睡了,蝙蝠是夜裡飛翔的動物,不知道此時還在不在飛?如果仍然在天空飛著,月光之下,應該是一種美妙的景象。從人眼中望去可能是那樣,但是對於蝙蝠來說,或許沒有美好,只是一種清冷吧?老鼠也是在夜裡行動,不知道此時躲藏在哪裡,啃噬什麼東西呢?人類佔據的城市,可以驅逐大型野獸,但是終究不能滅絕老鼠和蟑螂。它們與人類共存,雖然隨時有被殺死的危險,仍然不會逃離。畢竟這裡也是它們的棲息地,從前是,現在依然是。


讀一首詩李商隱《夜半》,夜的寂寥,對孤獨的人是一種煎熬


累了,不想再多想。外面那麼開闊,也不屬於我。正如王粲《登樓賦》中所嘆:“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一個人只管侷促在這樣小的房間裡,忍受著孤獨的侵襲和憂愁的纏繞,無處逃脫。

這夜,好寂靜啊!一個人,真的好寂寞!王維《秋夜曲》雲:“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偏於此刻,才能深切地理解。不知道此夜,有多少同我一樣心懷憂愁,寂寞難眠的人?這樣的夜,對於孤獨的人,真的是一種煎熬。如果外面有一副琴,於此時,獨自坐著信手撫弦,也強過這樣躺在床上憂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