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莊園: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歎為觀止

在煙臺棲霞市,有一座北方保存最完整的地主莊園,它有6個大院,480餘間房屋,總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它的名字叫牟氏莊園。

牟氏莊園: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歎為觀止

新中國成立時,南方大地主以四川劉文彩為代表,北方大地主就是牟氏家族,其莊園因為要做“階級教育展覽”,讓其成為農民控訴地主罪惡的鐵證而保留了下來,有著300多年曆史的牟氏莊園,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莊園。

牟氏莊園: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歎為觀止

  牟氏莊園的奠基人是牟墨林,又名牟二黑子,最鼎盛的時候,牟家擁有土地6萬畝,山嵐12萬畝,有佃戶村153個,四鄉糧倉23處,房屋5000多間,同時還經營了二十餘家工商鋪號。莊園內的每一處建築都嚴格按照封建地主階級的等級觀念佈局。大廳供奉祖先,老爺居住樓閣,妻妾子女居於平房,一干傭人居於群房。糧倉、磨房、油坊、棺壽房、家塾、賬房、甚至還有賭館和煙房,多在群廂,形成了一個自我封閉,自給自足的小社會。

始建於清雍正元年的牟氏莊園,到民國24年(1935年)才形成至今規模。整個莊園面南背北,共分三組,包括六個院,佔地2萬平方米,建有萬堂樓廂480多間。縱觀重重四合院相疊,橫看條條通道相間,層次清晰,主次分明。

  沿著高低不平的特色石板路,便來到古槐掩映下莊園的“西忠來”大門前,據說這是牟氏莊園六個大門中最為顯赫的一個。門前一對有著80多年曆史的石鼓上,6位工匠花了2年多時間雕刻出“福祿壽禧”“麒麟送子”“劉海戲金蟾”……栩栩如生的浮雕,精美多姿的圖案,令人感嘆。抬眼間,2米多高大門上“耕讀世業勤儉家風”的金色對聯,更是讓人過目不忘。

  牟氏莊園的石牆均平整如鏡,石縫細如線。經來自清華、北大、北京旅遊學院的建築專家和文物專家考證,莊園的石砌牆是全國傳統建築中最好的。兩塊石頭之間沒有任何粘合劑,打磨不平的地方用銅錢作墊。據說當年莊園主人發給工匠一定數量的銅錢,磨不平石牆就把銅錢墊上,如果磨平了,銅錢就歸自己所有。所以,工匠們為了留下銅錢,就將鏨牆磨得非常平整。同時,牟氏莊園的青磚、灰瓦皆由豆汁浸泡,可以防風化。不褪色,因而整個莊園雖然歷經百年風雨侵蝕,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古樸風貌。院落裡有一面花牆,砌有三百八十六塊六邊型的牆石,任取其中一塊,均可與周圍石塊組成六邊型花卉圖案,總體上組成一個百花相連的連續圖案。其細緻精巧令人歎為觀止。

牟氏莊園:北方頭號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幾代人聚族而居,歎為觀止

莊園在建築上的奇妙數不勝數,其中“三大怪”最為人稱奇:

一是煙囪壘在山牆外。牟氏家族當年耗資四十三萬兩白銀興建了四百八十多間廳堂樓閣,計有煙囪一百餘座,都是用精雕的花崗岩石條託在山牆外面,用豆汁泡過的小方磚砌成,獨立於山牆之外(有的立於前牆外),如同一個個小小的空中樓閣,凌空聳立,讓人感到神奇而又獨特。牟氏莊園的煙囪壘在山牆外,不僅造型美觀,起到了點綴、美化樓房的作用,而且抽力大、不倒煙,並可防火,另外,為了防潮保暖,莊園所有建築的房坡內全鋪了一層柞木炭。

二是火炕口在寢室外。莊園的主人喜歡一年四季睡熱炕,即便是夏天,也要燒炕除潮,暖身健體。但是,如果按常規將炕洞口開在炕前臉處,將草木搬進室內燒炕,一是影響室內衛生,二是負責燒炕的僱工進入老爺、少爺的寢室,老爺少爺們感覺多有不便,三是擔心發生火災,將萬貫家產毀掉。於是,他們就創造性地在窗外留有炕洞口,讓僱工每天在室外就可按時燒炕。

三是穿堂門兒一線開。牟氏莊園共有六個既自成體系又相互銜接的大院,每個大院內向排列著六棟或四棟正房,每棟正房又與東西兩廂及南門樓構成一個典型的小四合院。這六個大院內的正房儘管數量有別,但是都開的是穿堂門,即正房除最後一排外,均是前後開門,一線相連。這便突破了山東農村“街門房門不對開,房門不能前後開”的老規矩。平時,牟家各幢正房的後門是關閉的,從這幢正房到那幢正房,必須經過更道。只有貴客來訪時,牟家才將所有的門打開,讓客人穿堂過門,直達各幢正房,以表示對客人的敬重。再就是在重大節日時打開眾門,在各個門旁點上蠟燭,形成燈火長廊,以顯示牟家的和衷共濟富貴吉祥。

如今的牟氏莊園不僅推出了石文化、麥作文化和文物展覽,還開闢了“牟宗三紀念館”、“牟庭紀念館”、“郝懿行紀念館”,以其實物和著作展示了名揚中外的大儒家牟宗三、大學者牟庭、郝懿行的風采。而牟氏家族六百多年的興衰,折射的不僅是時代的變遷,也演繹出無數的傳奇故事,《牟氏莊園》這部戲就是這座地主莊園風雲變幻生活的縮影。有建築,有故事,這座龐大的地主莊園也因此成了一座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文莊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