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沙少了 完秀村牧民回老家定居

貴南縣森多鎮完秀村附近,一個巡護站,如同一座雄偉的豐碑,挺立在黃沙頭的前沿。巡護站的瞭望臺下,成片的烏柳隨風搖曳,瞭望臺上,多傑加正在用望遠鏡望著遠處。

风沙少了 完秀村牧民回老家定居

黃沙頭的新景象。本報記者 趙俊傑 攝

今年52歲的多傑加是黃沙頭國家沙漠公園巡護站的站長,也是貴南縣森多鎮完秀村的牧民。3年前,多傑加來到巡護站,與8名護林員共同守護著周邊300多公頃的防護林,負責這片防護林的防火、盜伐和澆水灌溉工作。

风沙少了 完秀村牧民回老家定居

多傑加講述黃沙頭的治沙歷史。 本報記者 才讓三智 攝

多傑加以前養著100多隻羊,家中也有草場,由於草場不斷被沙丘掩埋,面積逐漸縮小,他們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也受到了影響。

“沙丘每年都以15米左右的速度掩埋著草場,當時我們很擔心,不知道該怎麼辦。”

“還沒有治沙的時候,家裡做飯吃的時候,飯碗裡都是沙子。”

“孩子們上學的時候,上一節課後把書立起來都能倒出沙子來。”

……

多傑加講述著一樁樁以前的生活場景。

1996年,貴南縣緊鑼密鼓地開始了防沙治沙工作,在沙丘上種樹、種草、安置草方格沙障,一系列防沙固沙措施,讓沙丘吞噬周邊環境的速度變得緩慢,直至現在沙丘已經不再移動了。

风沙少了 完秀村牧民回老家定居

草方格沙障。本報記者 祁宗珠 攝

當時防沙固沙所使用的部分工具,如今陳列在巡護站的大廳裡,鐵鍬、糧食袋、大水缸等老物件向人們講述著當時的艱辛。

巡護站的牆上還張貼著許多治沙工作中留下的珍貴照片。

多傑加介紹這些照片時,在一張公路的黑白照片前,停下了腳步,他指著照片說,這張照片上的公路就是現在巡護站門前的西久公路,多年前每當颳風時,整個路面都被沙子覆蓋了,公路上的沙子有近40釐米厚,車輛根本沒辦法通行,更不要說公路兩邊的草場了。

現如今,防沙治沙取得了成效,公路兩邊的草場植被恢復了。還種上了樹,西久公路和附近的草場再也沒有被沙子掩埋過。

1996年前,由於風沙太大,加上沙丘吞噬草場,完秀村的好多牧民都搬離了這裡。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貴南縣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如今牧民又回來了,森多鎮政府也遷到了黃沙頭附近。

黃沙頭綠了,風沙不再肆虐,群眾的生活不再受影響,23年的治沙經歷,多傑加深切體會到了沒有風沙的日子是多麼幸福。

“我經歷過風沙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也體會到了沒有風沙的日子是多麼幸福的事情,我會在巡護站做好巡護工作,保護好這片樹林,不讓風沙破壞我的家鄉。”多傑加說。

防沙治沙工作依然在進行,不少巡護員依然堅守在這裡,巡護站如同一座雄偉的豐碑,擋住了風沙肆虐的腳步,記載了23年的治沙成效,承載了巡護員護林固沙的責任,更是一道不讓風沙越過的紅線和一片不達目的誓不休的精神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