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場化法治化激發資源要素活力

魯網11月14日訊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其中關鍵是轉變政府職能,深化市場化、法治化改革。今年以來,青島市認真落實中央改革部署和省委要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用開放創新改革的意識和心態寫好“劇本”、邀來“名角”、當好“場務”,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全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設置併發揮好市場配置機構的作用,讓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相得益彰。充分尊重和利用市場規律,凡是市場能幹的一律交給市場,在市場失靈的領域則更好地補位,切實用好政府這隻有形之手,充分釋放市場這隻無形之手。在這次機構改革中,青島在17個與市場關聯度高的政府部門,專門設立了市場配置促進處,優化配置市場化改革力量,研究找準部門主責主業與市場配置相結合的切入點,注重運用市場化機制和手段調節經濟活動,加快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市場發展活力進一步迸發。1-9月,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23.3萬戶,增長11.4%,其中新登記企業8.8萬戶,增長29%,高於近兩年來22.8%的平均增速,達到了民企註冊增長率的一個“峰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3%,其中民間投資增長20.3%,同比提高28.7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52.6%。

暢通政商溝通渠道,激勵企業家創新創意,讓企業真正成為主角。充分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完善機制,暢通渠道,推動企業家創意創新。一是建立激發企業家創意創新機制。鼓勵企業提出好點子、好創意,政府去研究論證,成全企業的創新。像梳理形成《百家企業發展創意方案彙編》,對經論證可行的採取“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精準扶持。以頭部企業或行業協會提出的方案為基礎,研究制定了支持創投風投、超高清視頻、藍色藥庫、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政策。二是建立行業協會商會列席有關會議制度。給重點行業協會、商會設置收發文“戶頭”,讓他們及時看到有關政策文件;邀請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列席黨委政府有關經濟工作會議,給予等同於部門負責人的發言權,及時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三是構建政企開闊暢通的“綠色通道”。完善重點企業負責人與市領導“直通車”制度,設立企業微信群,促進企業家與黨委政府有關領導點對點、點對面的交流互動。

推行重大公共政策公開答辯、重大項目陽光發佈,讓公共資源陽光透明。推進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資源管理公開化、透明化,讓企業和公眾參與政策制定和項目創意,提升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實行重大公共政策公開答辯制度。對一些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讓企業家、專家、市民等各界人士全程參與,使政策制定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發動動員、凝聚共識的過程。像15個攻勢作戰方案就是以公開答辯方式制定,由市級分管領導同志帶領主要實施部門一把手組成答辯團,公開接受市級領導同志和相關部門、企業、專家提問;方案研究通過後,以中文和外文的形式,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發布。實行公共資源陽光發佈制度。把握青島未來發展需求,對土地資源、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等全部通過媒體公開發布。像城陽區探索推行公共資源“陽光推介”新模式,舉辦重大建設項目資源陽光推介會,集中發佈交通市政設施、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等總投資1010億元的237個項目資源。目前,已落戶企業11家,引進資金5億元、意向資金15億元。

崇尚法治精神,提升現代治理能力,讓公權力規範運行。

青島市強化政府的法人主體意識和契約精神,敬畏法律,尊重規則,打造人人平等依法辦事、可預期可信賴的制度環境。一是開展黨政群機關履約專項清理。摸底排查出涉及政府原因導致的各類未履約問題414個,依法分類做出處置,堅決避免“新官不理舊賬”的法盲表現。二是鼓勵企業“民告官”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對所有的“民告官”案件,均要求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今年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已出庭應訴49件,這成為對公務人員最好的法治教育。青島中級法院從10月1日起開展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民告官”更加深入高效。三是建立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制度。採取政府向法律服務中介機構購買服務方式,對公共政策進行宣傳解讀、適用諮詢、實施監督、效果評價、權益維護,督促各項政策兌現。目前,已選擇5家業內影響力大的律師事務所承擔這項工作,並在城陽、即墨兩區試點推進。(通訊員 時典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