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遊列國靠什麼生活

孔子周遊列國靠什麼生活

孔子奔馳在列國十四年·吳澤浩繪

孔子周遊列國,是一個壯舉,在他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孔子周遊列國的時間,開始於魯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孔子時年55歲;結束於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時年68歲。歷經十四年。他先後到過衛、宋、曹、鄭、陳、蔡、楚等國,在此期間,可謂屢遭波折,歷經磨難,但他秉持志向,堅定不移,推行大道,不遺餘力。

孔子第一站來到衛國國都帝丘,衛靈公對孔子禮遇有加,給予孔子與在魯時同樣多的俸祿。不久,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使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並派人公開監視他的行動。孔子只好於當年冬天,帶領弟子離開衛都。途中經過匡地時,被匡人圍困。因為孔子的形貌與陽虎類似,而陽虎曾欺凌過匡人,故匡人見到孔子誤以為陽虎又來欺負他們,遂圍之。後來匡人消除了誤會,才放孔子離開。經過蒲地時,又趕上衛國的公孫氏在蒲叛亂。公孫氏扣住孔子,要求他不能回衛國,並要挾孔子盟誓。孔子答應了公孫氏的要求,但離開後又回到衛國。

孔子居衛期間,晉國的佛肸在中牟反叛晉國執政趙簡子,派人招請孔子,孔子欲往,子路認為不該去,最終沒去。後來孔子曾想去晉國見趙簡子,行至黃河邊上聽說晉國的賢人竇鳴犢、舜華被殺,孔子對趙簡子失望,於是又回到衛國。魯哀公二年(前493年),在衛國居留四年的孔子因長期不被重用,終於離開衛國。在去陳國的途中,孔子經過宋國,有過短暫的盤桓,拜見過宋景公,但不僅沒有受到重視,還因為譏評司馬桓魋勞民傷財,幾乎招來殺身之禍,只得連夜逃走。在去鄭國的途中,孔子與弟子失散,其落魄之狀,被鄭人形容為“喪家之狗”。魯哀公六年(前489年),吳國犯陳,楚國發兵救陳,發生戰亂,孔子離開陳國,準備到蔡國的負函,就在去蔡國的路上,孔子一行遇到絕糧的危難。弟子疲餓不堪,而孔子仍講誦絃歌不衰。孔子因為聽說楚昭王有聘請他的意思,於是帶領弟子南渡穎水,前往楚國。然而,由於楚昭王去世,新立楚惠王卻無聘任之意。魯哀公九年(前486年),仕楚無望的孔子離開楚境,重返衛國。

在長期的奔波中,孔子歷盡艱辛,備嘗冷暖。《莊子·山木》說:“再逐於魯,伐樹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商周,圍於陳蔡之間。”遭遇數度困頓與危險。孔子周遊列國,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做出的無奈選擇。但是,在那樣一個諸侯紛爭、戰亂頻仍的時代,孔子的“德治”、“仁愛”等思想難以獲得各國君主的認可。孔子在各國遊歷十四年,雖然最終未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這十四年的漫遊歷程,卻使孔子廣泛地接觸到春秋時代的社會現實,深入的瞭解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實際情況。正是這一點,決定了孔子不是一個脫離實際的空談者,而是一個有著強烈實踐精神的思想者。十四年中所到之地,在文化上都具有不同特性,而且無論是草野之間,還是在廟堂之上,都能令他廣採博收,集百家之長,以為己用。可以說,孔子整個思想體系的最終成熟,正是在這十四年間完成的。而且,在十四年的遊歷中,孔子所到之處,都廣收門徒,積極宣傳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極大的提高了他本人和他思想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我們粗略地瞭解了孔子周遊列國的情況後,有一個問題也隨之顯現出來:孔子一沒入仕,二沒做工,三沒農耕,四沒經商,在這十四年裡,他靠什麼維持生活?

為一探究竟,我們還需回到那個年代去尋找答案。

周遊列國的第一站是衛國。因為孔子是魯之聞人,賢德之名已在外,所以受到衛靈公的敬重。《史記·孔子世家》曰:“孔子遂適衛,主於子路妻兄顏濁鄒家。衛靈公問孔子:‘居魯得祿幾何?’對曰:‘奉粟六萬。’衛人亦致粟六萬。”衛靈公問孔子,在魯國得俸祿多少,孔子回答說俸祿糧食六萬。衛國人也致送糧食六萬。這段記載告訴我們,孔子周遊列國時得到了所在國政府的資助。雖然衛靈公敬重孔子,給予豐厚的資助,但卻養而不用,他並沒有採取孔子學說治國理政。

孔子周遊列國期間,經常住在權卿貴族家裡,這為孔子的食宿提供了方便。

孔子早以“知禮”名世,仕魯又政跡顯著,已是頗有聲望的名人賢士。離魯國周遊,不乏迎住之主。據說衛靈公寵臣彌子瑕曾欲因子路,使孔子歸己,以藉此提高聲望,特對子路言,若“孔子主我,衛卿可得也”。時彌子瑕“幸於靈公,不以正道”,孔子不欲往來,故當子路轉告彌子之意後,孔子以“有命”,即一切由命運安排而加以拒絕(見《孟子·萬章上》)。孔子最終選擇的是子路妻兄衛賢大夫顏濁鄒家。

孔子經“匡地之圍”返衛後,寄居知名賢大夫蘧伯玉家。孔子居衛不得志,“恐獲罪焉”,離開衛國。本欲至陳,途經匡地時,因被誤以為陽虎,而遭匡人圍困,與之定盟,只得又返回衛國。《史記》說,孔子返衛後“主蘧伯玉家”。蘧伯玉是已享有聲望的賢大夫,史言衛靈公時,蘧伯玉賢而不用,彌子瑕不肖反被任之,史魚驟諫不從,當其將死彌留之際,命其子,勿“治喪正室”,以此力勸衛靈公進用伯玉,後人稱為“尸諫”,於此可知伯玉之賢。孔子對蘧伯玉十分敬佩,曾贊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論語·衛靈公》)此次返衛,寄居蘧伯玉家,自亦是擇善而處之意。

孔子一行來到陳國,陳國國君陳湣公聽說孔子遠道而來,非常高興,很快就召見了孔子。陳國大夫司城貞子久慕孔子大名,把孔子一行接到自己家中居住。後來陳湣公又吩咐把陳國最好的賓舍收拾出來給孔子住。《孟子·萬章上》雲:“是時孔子當阨,主司城貞子,為陳侯周臣。”陳侯周即陳湣公。但孔子在陳究竟任何官職,於史無徵。很可能陳湣公待孔子以上賓之禮,但並未授以官職。

通過以上事例,可以證明,孔子在周遊列國期間,曾得到卿大夫們的幫助。

史料顯示,孔子周遊列國期間,還得到部分富裕學生的奉獻。

陳國的貴族青年公良孺。他仰慕孔子的道德和學問,想拜孔子為師。他出身陳國世家大族,在陳國有一定勢力,以五輛車隨從孔子游學。《孔子家語·困誓》曰:“孔子適衛,路出於蒲,會公叔氏以蒲叛衛,而止之。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為人賢長,有勇力,以私車五乘從夫子行,喟然曰:‘昔吾從夫子遇難於匡,又伐樹於宋,今遇困於此,命也夫!與其見夫子仍遇於難,寧我鬥死。’挺劍而合眾,將與之戰。蒲人懼,曰:‘苟無適衛,吾則出子。’以盟孔子,而出之東門。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於負乎?’孔子曰:‘要我以盟,非義也。’”公良孺不但為孔子奉獻了五輛車,還以超人的勇敢保衛了孔子的人身安全,其精神令人欽佩。

蹤上所述,孔子在周遊列國期間,得到了政府的資助;得到了貴族大夫們提供的幫助;以及富裕學生們的奉獻。這一切都為孔子在周遊列國期間的活動,提供了經濟保障。而傳說中的有錢學生子貢,其實出生很晚,發財更晚,他最多隻能為孔子的晚年生活提供一些補貼。

孔子周遊列國靠什麼生活

孟繼新 1958年生。彭門創作室導師,曾就職于山東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資料研究室。現為曲阜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濟寧市政協特約文史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認證文博專家;曲阜市文史館員。長期從事儒家文化、孔府文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