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這一種能力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這一種能力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這一種能力

文 | 昱辰心

“我太難了。”


最近,一位司機大哥在抖音上的哭訴,竟然被活活頂上了熱搜,可見天底下“太難”的人到處都是。

太難,究竟有多難?

勵志減肥、健身,但還要參加各種飯局,我太難了!

勵志學習一門語言,但還要兼顧工作和帶娃,我太難了!

堅持早起、讀書、寫作,但是每天996實在是缺覺啊,我太太難了!

長時間的投入並享受一份工作,但是領導他就是讓我愛不起來啊,我太太太難了!

最近,我認識了今年剛畢業的小Y,他在一家外包公司做測試工作,工作清閒,上班刷手機,下班打遊戲,日子過得渾渾噩噩。

我問他:“這是你想過的人生嗎?”他說:“不是”

“那你想過怎樣的人生?”他說:“不知道。”

“那你有想要做的崗位嗎?”“開發吧,賺錢多。”

“那有去嘗試學習相關知識嗎?”“沒有,懶,太難了。”


小Y的情況其實和很多大學畢業之後,沒有進入自己理想崗位,公司的大學生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選擇了,不努力,不改變。

和小Y不同,我認識一個新精英的學員小P,國防生,畢業之後就在部隊,當了7年兵的他,一直在改變和成長,從個人戰略課的學員,到和新精英合作兼職做項目,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名分析師。

的確,改變,革自己的命,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隨心所欲、隨波逐流,只會讓人漂向更兇險的漩渦。

要知道,“太難”的生活,與其等著它找上門來,不如我們直接去找它。因為當你不斷去制定目標,積極行動改變,嚴格自律,不斷自我迭代的時候,你就能在不斷克服“困難”的人生路上越走越好。


生活可能並不會變得更容易,但你對所有的事情都有了掌控感。

而真正能做到以上,獲得人生“掌控感”的人,和麵對現實“等,靠,要”的人,根本的不同,其實來自於內心的力量。心理學上把他稱為“內驅力”。而這也是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的根本原因。

不信你看,內驅力強的人:

你健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他們數年如一日,身材越來越好。

你讀書“一時興起,走馬觀花”,他們卻把每一本書都讀成了自己的“修養”。

你寫作,寫著寫著就放棄了,他們利用寫作“出課”“出書”,成功變現。

你工作,“上班煎熬,下班放羊。”他們“上班高效,下班充電。”不斷精進,升職加薪。

作為芸芸眾生的你還在漂泊的時候,他們卻像裝上了小馬達,逆流而上,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離自己的目標更進一步。

那麼到底要如何喚醒自己的內驅力呢?分享3點給你~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這一種能力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這一種能力

從“被要求”到“我想要”

內驅力,說白了就是自己驅動自己的能力。喚醒內驅力的第一步是滿足自己可以決定自己做什麼的需要,在心理學上也被叫做自主需要。我把這個過程叫做,從“被要求”到“我想要”。

來訪者小Y在決定自己未來工作的過程中,一直受到家人的動搖,父母反覆要求他回家考體制內,考銀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我問他自己是不是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他一方面說想要和人打交道,不想單純對著代碼和機器,另一方面又在開發和產品的崗位間猶豫不決。

一方面被要求,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樣的情況下就容易猶豫而失去行動的能力。

那麼,如何幫助他喚醒“內驅力”?其實就是找到“想要”什麼?

第一,進行自我探索,瞭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自我探索有很多種方法,包括:

標準化的正式職業測評,例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MBTI測評,職業錨測評。

(私信,回覆測評,即可得到測評鏈接,瞭解自己)

另外,你還可以嘗試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拿一張A4紙,寫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1.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天,你會做什麼?

2. 如果你現在有100萬,你準備怎麼花,為什麼?

通過以上的方法瞭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第二,想要自主,先證明你有自主的能力。

想要自主,你要能夠自主做決定,並承擔後果。

當說到自主,常常有人會說,我也想自主啊,可是父母不信任我,小Y,實習期間,就自己租了單間,一個月到手工資不到4000,房租2000塊,再加上動不動打車上班,每個月都需要父母支持,一問父母要錢,家人就要求他回家就業。

其實,自主感不是爭吵和要求來的,而是你能夠證明給別人看“我可以!”

在一次辯論賽上,我聽到一個特別勵志的故事,“25歲的女孩,從家人安排的出版社,街道辦事處離開,自己創業,現在自己開著奔馳,每年給母親好幾萬塊。”

她說,那個曾經把她弄進出版社,讓她在體制內街道辦事處和5,60歲的大爺大媽一起上班的媽媽,現在什麼都聽她的。

想要“自主”,請先證明你有自主的能力。

通過以上兩點,瞭解自己想要做什麼,並且能夠決定自己做什麼的時候,你就完成了喚醒了內驅力的三分之一。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這一種能力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這一種能力

從“太難了”到“我可以”

有沒有發現,我們做那些自己能夠做好的事情更有動力。並且,那些在某一方面已經有所成就的人,會越來越努力,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成功。


有一句話說得好:“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從事各種活動中,需要體驗到一種勝任感,包括收穫到報酬,反饋,交流並且免於受到負面評價,這樣的話,我們會增強行為的內在動機。

當我問小Y為什麼不去學習相關的知識的時候,他反覆和我說到,覺得“太難了!”我追溯了他以前的學習經歷,發現,小Y在學習並取得成就上一直缺少正面反饋,他高中復讀一年,第二年考大學時,還是父母花錢高價上的。

所以,學習一直讓他感受不到“可以勝任”。

想要真正能夠勝任一件事情,需要我們在能力的部分進行修煉,生涯規劃裡有一個模型叫“能力三核”,將我們的能力分為,知識,技能和才幹。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這一種能力

▲“能力三核”模型 ▲

要想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需要不斷學習知識,固化技能和內化才幹。

1. 學習知識,就是我們常見的方法:人,事,網,書。

2. 固化技能,需要我們不斷反覆的進行刻意練習,從《刻意練習》這本書中可以提煉出四個訓練標準:

只在學習區學習、大量重複訓練、持續獲得有效反饋、精神高度集中。

3. 內化才幹,通過知識學習,技能練習,在這個領域反覆的實踐,最終上升和內化為自己的氣質和才幹,成為個人的品牌。

當你真正在某一個領域擁有了能力,並能不斷精進之後,帶來自我認可、成就感時,大腦就會將這行為與積極情緒連接起來。等再次行動時,就會感到開心,並且動力十足。

所以,針對小Y的情況,我的建議是:

從最小的“可行性行動”開始,

1. 利用業餘時間,開始學習相關的課程知識,接觸身邊從事相關職業的人,進入相應的圈子。

2. 尋找可以實習或者兼職做“項目”的機會,鍛鍊自己的技能,產生一定的效果之後,進入良性循環,就會越來越容易驅動自己去行動。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這一種能力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這一種能力

從“混圈子”到“歸屬感”

“我想要”和“我可以”都是從自己出發的,但其實,內驅力還存在於我們和周圍的環境和他人的關係中。

心理學上,稱這種情況稱為個體需要來自周圍環境或他人的關愛、理解、支持,體驗到歸屬感。

小Y在諮詢中提到,父母期待他回家,考公務員或者進銀行工作。周圍的朋友都是“無業”狀況,還提到“北京並不是一個讓他有歸屬感的城市。”所以他並沒有動力在北京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真正的在這裡付出。

改變父母的看法很難,但是他可以利用一些辦法,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要在“一座城市”“一家公司”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我的建議是“混圈子”:

1.利用週末的時間,參加興趣活動,培訓班,找到自己的“同行”“同好”圈。

2.真正融入一家公司,努力的在工作中獲得價值,和同事共同合作,建立關係。

寫在最後:

現在你知道如何喚醒自己的內驅力了嗎?

首先,進行自我探索,瞭解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開始去行動。

其次,通過“能力三核”模型,進行知識的積累,技能的練習,才幹的內化,不斷精進。

最後,通過混圈子,建立情感的聯繫,把外部的力量內化。

以上,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