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南岔縣解決 13 件最急最憂最盼民生實事

東北網11月14日訊南岔縣堅持抓主題教育,立足解決實際問題,讓人民群眾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解決“上學難”問題。為徹底解決家長和學生對劃片招生不滿意,入學必須出具父母房產證、學生隨父母在本學區居住等多項證明,手續繁瑣的問題,全縣中小學校實行陽光招生。家長可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自主擇校,學校實行師資配備均衡、陽光分班、分班過程公開、分班結果隨機的舉措,真正實現學生自主擇校“上學不求人”。

2、解決群眾“多跑路”問題。以往群眾在不動產登記窗口辦理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時候,需要繳納80元登記費,核銷款由公積金南岔管理部交給群眾。現今,不動產登記中心免收辦理人80元登記費,由住房公積金經辦部門定期向縣財政局直接繳納資金,簡化報銷環節,真正讓群眾“少跑腿”。

3、解決出行不便難題。針對廣大群眾反響強烈的出行難問題,全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投入資金1600萬元開工建設了8.4公里通山路北出口道路和2.7公里的湖山街道路項目,現已完成建設改造竣工通行。

4、解決供熱管網老化問題。投入資金1億元開工建設了24公里供熱管網和供熱設施改擴建項目,現已運營供熱,使群眾住上了暖心房。

5、解決群眾反映房屋老舊不保溫等問題。投入資金1.67億元開工建設了7個小區80棟老舊樓房外立面牆改造、景觀綠化、通山路體育場等項目,現已完成全部工程,解決了老舊小區群眾房屋保暖和無活動場所難題。

6、解決農村群眾文化基礎設施不足問題。新建村文化活動廣場15個,面積1.36萬平方米,使農民廣場文化需求得到滿足。

7、解決扶貧產業發展問題,穩就業、增收入。建設完成300棟掛袋木耳大棚、格潤藥業經典名方車間、伊佳菌源菌包廠、三農服務隊等扶貧產業項目10個。向貧困人口分配產業收益67.24萬元,全縣163戶、274名脫貧人口人均增收2454元,脫貧人口最低純收入5416元,實現穩定脫貧。

8、解決群眾擔心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加大食品安全檢查力度,對嬰幼兒配方乳製品經營單位進行檢查,對6家不符合相關經營條件的單位,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對4家未達到冷藏要求單位限期整改,保證食品安全。開展醫療機構周邊藥品、非法渠道採購藥品專項整治,檢查藥品經營單位200多家,查辦非法渠道採購藥品案2起,移交公安機關涉嫌生產銷售假藥案1起,對藥品生產環節中罌粟殼使用強化管理,現場監督,取得了群眾滿意效果。

9、解決弱勢群體生活困難問題。對弱勢群體落實了“先診療後付費”政策,解決了中興村三組水源井水量不足、4戶貧困戶牆體裂縫、1名建檔立卡高中生就餐補貼、2名跨省務工貧困人員交通補貼問題。解決了4名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34名三至四級殘疾人困難生活補貼和23人次醫療救助問題。

10、解決群眾反映的鍋爐噪聲擾民問

題。對城區內10家浴池使用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整改為生物質鍋爐,熱電廠新上75噸循環硫化床鍋爐完成脫硫脫硝設施,淨化了空氣、降低了噪聲、減少了汙染。

11、解決水質差、水源地汙染問題。縣政府投入資金9548萬元,開工建設了20公里供水管線改造及新建項目;集中整治水源地,取締了二級保護區農家樂1戶,設立了4個一級保護區拐點座標和道路警示牌,與水源地周邊農戶簽訂“三減量”協議,並確定專人負責定期檢測,確保不發生水汙染情況,讓百姓真正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12、解決群眾就醫難問題。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與哈醫大一院、醫大二院、醫大四院等多家醫院合作,建立遠程會診協作關係,利用遠程醫療平臺、醫聯體微信群,為貧困患者提供遠程會診服務,為患者節省了費用,減輕了負擔。

13、解決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問題。目前,對全縣25個村衛生室進行了維修改建完善,標準化建設率達到70%以上。落實三級醫院下鄉對口幫扶工作,提升村醫對常見病的診療服務能力,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