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不!是一年五季

對中醫稍有了解的小夥伴一定會好奇一個問題!天地有五行,人有五臟,食分五穀,為啥一年卻是四季呢?

其實一年真的有五季!

在中醫上講,季節有:春、夏、長夏、秋、冬,分別與五行、五臟、五穀、五色、五聲等相對應,共同組建了中醫哲學基礎。

一年四季?不!是一年五季

長夏一詞源於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的《黃帝內經》。在五行學說中,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中醫學中配之以肝、心、脾、肺、腎五臟,五季中配之以春、夏、長夏、秋、冬五季。脾為人體的後天之本,五行屬土,居中央為中土,與長夏之氣相通,主氣為溼。《內經》中存在很多諸如此類關於長夏的記載。

一年四季?不!是一年五季

關於五行與五季誰源自於誰這個問題,學者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不少醫家認為,長夏是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長夏來彌補,於是春夏秋冬加上長夏就合乎五教。一部分學者提出不同的觀念,認為在《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也就是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人們應用的是“十月曆”。

十月太陽曆法的特點是:一年分成十個月,每月三十六天,一年分五季,每季為兩個月七十二天,這就是我國古代“三十六”“七十二”這兩個神奇數字的由來;每月36天,每月為三旬,每旬十二日;上半年為陽年,下半年為陰年,分別從冬至(陽旦)、夏至(陰旦)為起點。每一年所餘的5~6天分二次(冬至、夏至)用於過年節,不計入月數的劃分。

一年四季?不!是一年五季

彝族現存十月太陽曆法

這部分學者認為“十月曆是中國最古老的歷法,陰陽、五行和八卦的起源實與十月曆有關。”五行概念的形成是源於人們基於處在“五季”生活中的歸納和總結,後用于歸納、標記事物和現象的屬性特徵。

關於長夏的到底在何時說法就更多了!

除了十月曆的五季分法外,也有學者認為長夏應為農曆六月,或者說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其餘四季如常。還有學者認為長夏分主四季中每季的後18天。甚至還有學者認為長夏有名而無實。千百年來,各家對長夏之義莫衷一是。

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都在應用西方曆法的四季之分了,不過作為中國人的我們也不能忘了長夏這一季,無論究竟如何去定義長夏,長夏在一年五季之中是有著重要的地位的。在中醫學中也是應用甚廣,無論是防病養生,還是遣方用藥都離不開長夏~希望有一天中醫界可以探索出長夏的真義,讓小夥伴們在也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