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到3.0,看北京營商環境進階史

2018年優化營商環境1.0版35個政策;2019年初2.0版114個政策;到如今3.0版204項政策。

數字成倍增長的背後,是企業真實感受得到的“減環節、縮時限、降成本”,是持續釋放的創新創業創造動能,更是北京刀刃向內、用於自我革命的勇氣和魄力。

今天,發改君就和大家一起梳理從1.0版到3.0版的進階史

企業登記改革不斷拓展

1.0版,北京通過設立區級企業開辦大廳、實行一窗受理、推廣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免費刻制公章等舉措,將企業開辦環節縮減至4個,辦理時間壓縮至8天。

2.0版,通過優化“e 窗通”平臺,實現企業“一窗、一網、一表、一次申報、最多跑一次”,開辦企業環節壓縮至1個,辦理時間壓縮至1天。

6月14日,北京日記攝影有限公司申請企業開辦業務,辦事人員在北京市企業登記“e窗通”平臺完成執照、公章申領操作,市場監管部門審核通過後,上午10點多到達朝陽區市場監管局登記註冊大廳,僅用了9分鐘就領取到了營業執照和公章。

3.0版,北京市還將國家未要求的企業變更也納入改革範圍,推行企業變更“網上辦、容缺辦、承諾辦”,在豐臺區試點企業地址變更承諾受理,企業在“e窗通”平臺承諾變更地址真實有效,無需提交房產證明即可辦理變更登記,改革範圍更廣。

工程建設項目變“先批後建”為“先建後驗”

1.0版,按照國務院關於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要求,出臺了19個政策文件。

2.0版,在全國率先推行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監管、驗收、登記全封閉式項目管理體系,並取消了獲得各類規劃條件審批、環評登記、施工圖審查、設計和施工直接承包登記等9個環節,實行“一表受理”“聯合驗收”“無打擾服務”減少了8個環節,建築許可的辦理環節由23個優化為5個、辦理時間進一步壓縮為20天。

3.0版,改革繼續以“減環節、減時間”為重點推動流程再造,在試點區域加快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落地,對符合條件的投資項目,由企業按照政府公佈的標準作出承諾,變“先批後建”為“先建後驗”,進一步減少政府審批,給予企業決策更大自主性。

獲得電力“三零”服務向用氣項目延伸

2018年,北京市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電力接入全免費的地區之一,這得益於當年北京在全國率先推出的低壓項目“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專項服務,不僅使辦理環節從6個縮減為2個,平均用時由141天大幅縮減到15天,小微企業用戶獲得電力接入成本更是從19.2萬元直接降為0元。

2.0版,進一步通過將申請報裝用電與簽訂供電合同合併辦理、掘路審批全部並聯辦理等方式,實現了低壓電力接入壓至2個環節、15天以內辦結。同時,推出高壓臨時用電“省力、省時、省錢”三省服務,實現高壓10kv臨時接電3個環節辦結、時長壓減至20個工作日以內。

此外,北京市今年已通過小微工程用氣辦理“三零”服務,將辦理時間壓縮至4個工作日以內。



3.0版,進一步提出將其他項目用氣辦理時間壓減至8個工作日以內,比國家要求標準時間縮減一半。

不動產登記試點實行 “智能秒批”

從1.0到2.0,對於不動產登記最大的變化在於,實現了從連夜排隊、現場取號、多次跑路到企業群眾只需進一個門,在一個窗口,交一套材料,用一個環節,跑一次路,花費最多一天的“六個一”服務。不動產登記全面推行了“一網通辦”,將原來需要在房屋交易部門、稅務部門、登記部門三個部門辦理的交易、繳稅、登記業務合併到一個窗口辦理,環節從4個縮減到1個,全程實現“一個環節、一天辦結”服務方式。

6月20日,辦理朝陽區利澤西園二手房轉移登記業務的買賣雙方體驗了方便快捷的新流程,雙方在辦理完網籤並通過稅務預審後,在朝陽區不動產登記大廳僅用了43分鐘就一次性辦理完了所有手續。

3.0版中,不動產登記的速度還將加快。

海淀區探索利用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辦理不動產登記,試點實行 “智能秒批”,徹底改變百姓連夜排隊、現場取號、多次跑路的現象。

辦理納稅省事、省時、省錢、省心

如今,在京企業辦理納稅不僅時間短,而且“少跑路”,省事省心。

在減流程方面

通過制定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和“全程網上辦”清單,實現5類162項辦稅業務“最多跑一次”、152個納稅事項“全程網上辦”、7類300餘項涉稅業務“全市通辦”。推行財稅一體化輔助申報系統,納稅人只需2~3分鐘便可完成從申報準備到申報辦結的全流程,實現“一鍵申報”。經初步測算,納稅時間從207小時減少到138小時。

在減稅負方面

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今年前8個月,新增減稅降費1368億元,企業和個人普遍得到實惠,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近1800億元。進一步激發了民營經濟主體活力和創造力。

京津攜手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

兩年來,京津兩地通力合作、攜手並進,實現口岸單證精簡、流程優化、成本降低、時效提高,打造更便利的進出口貿易模式,整體通關時間由111個小時壓縮為83個小時,壓縮25%。

一方面堅持創新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建立進口“提前申報”容錯機制,推行進口商品“先放行後改單”“先放行後繳稅”“先驗放後檢測”;創新“岸邊直提”新興疏港模式,在全國率先將出口退稅申報、企業註冊備案等6類業務整合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成為一站式出口退稅的“北京樣板”並在全國推廣,截至目前累計退稅額已超過32億元。

另一方面,推出新版“一站式陽光價格”清單,設立100家“陽光物流”直營店,打造港口“陽光價格”升級版,實行收費目錄清單公示制度,所有收費明碼標價。

同時,大幅精簡單證,將報關單、報檢單合併為一張報關單,進口單證由原來11個壓縮至3個,出口單證由原來7個壓縮至3個,切實提高通關效率。

試點動產擔保統一登記系統

整合市場監管部門和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兩個系統,大力推廣統一登記系統全程電子化運行,取消登記擔保人和擔保權人身份限制,提供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服務。率先在全國開創了企業徵信報告網銀查詢和自助查詢,為提高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的便利度發揮積極作用。有權威分析顯示,統一的動產擔保登記系統可使企業在銀行融資時的可獲得性提高8%,貸款可獲得性提高7%,貸款利率下降3%,貸款期限延長7個月。

率先推進營商環境涉法改革

破產辦理質效穩步提升

北京法院積極探索破產案件新審理方式,一是建立了破產案件快速審理機制,對破產案件進行繁簡分流,將簡易案件納入快速處理範圍,案件平均審理時長逐年下降。二是成立北京破產法庭,將破產案件集中管轄,大大提高了破產審判的專業性、規範性。三是出臺了《關於破產程序中財產網絡拍賣的實施辦法》,優先使用網絡拍賣處置財產,辦理破產成本從22%下降到17%,例如在北京華都肉雞公司破產重整案件中通過互聯網公開競價方式以9.6億元完成股權出讓,超出財產估值1.7倍,相比線下拍賣節省了700萬元。

執行合同24小時“不打烊”

北京法院積極推進訴訟全流程網上辦理,實行商事糾紛網上立案24小時“不打烊”,並通過建立北京法院分調裁一體化平臺、送達一體化平臺、北京法院微訴訟平臺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等平臺,大幅提升了立案、審理、文書送達效率和群眾便利度水平,今年1-9月,全市法院通過北京法院集約送達一體化平臺發送電子送達280800件,電子送達平均使用率達到34.2%。

從1.0版到3.0版,北京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企業創新創業動能持續激發,尤其是北京每日新設科技型企業數量逐年大幅增長——從2017年98家、2018年200家,目前達到215家,實現翻番。全市擁有獨角獸企業82家,接近全國半數。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2%,遠超OECD國家2.5%的平均水平。科研產出連續兩年位居英國《自然》雜誌評價指數全球排名第一,北京已成為全球創新創業最活躍城市。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我們約你一起見證~

從1.0到3.0,看北京營商環境進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