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平仄規律》:喜歡寫詩詞的朋友值得品鑑

詞的平仄規律;“句”與“豆”;律句,拗句(常見拗句、少見拗句、罕見拗句),詞的拗救。1~11字句的規律。

詞的平仄句法是有規律的,但是又比律詩複雜許多。下面我們來仔細講解。

《詞的平仄規律》:喜歡寫詩詞的朋友值得品鑑

(一)“句”與“豆”

詞的句法裡有“句”和“豆(讀)”。句,大家都不難理解。豆是什麼呢?它是詞的特點之一。

1、一字豆

前面介紹詞譜時,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這第一個字就是一字豆!這種五字句相當於一字豆加上一個四字句,和律詩中的律句是不一樣的。例如:辛棄疾《沁園春》“正驚湍直下”應該讀成“正——驚湍直下”而不能讀成“正驚——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聲,仄聲中又常用去聲,很少用平聲。

2、三字豆

還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滿江紅》“憑欄處、瀟瀟雨歇。”就是上三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讀成“憑欄——處瀟——瀟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記!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規律。

介紹詩律時我們談論過律詩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樣,詞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許多相似點,此外,詞的拗句還可以細分為常見拗句、少見拗句和罕見拗句!

常見拗句使用頻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見拗句頻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罕見拗句很罕見,往往見於少見詞牌(特別是長調),而且是該詞調的特徵性句子!

下面我們根據句的字數來分別介紹:

1、一字句 律句:平 仄

一字句很罕見,《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釵頭鳳》上下闋末句可以看作疊用的三個一字句“仄、仄、仄。”除此以外,沒有見到一字句。

2、二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 少見拗句:仄仄。 罕見拗句:仄平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韻。而“仄仄”很少見,“仄平”更罕見!

(1)用“平平”的例如《南鄉子》上下闋第四句: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2)用“平仄”的例如《如夢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疊句: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有些詞調下闋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這時的二字句必須入韻!例如:

《滿庭芳》下闋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平,平仄仄。”

《霜天曉角》下闋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見於這句。

《沁園春》下闋首句可以變成“平平,(仄)仄平平。”

3、三字句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見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見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律句如果單獨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變通。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換“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變通。

(3)“平仄平”、“平平平”較少見,《長相思》上下闋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長相思》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4)兩個三字句組合,常見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搗練子》、《漁父》、《鷓鴣天》等。在小令裡,這種格式非常嚴格,不能變通。在長調裡,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記:後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蘇幕遮》、《祝英臺近》等。

(仄)(仄)仄,(仄)平仄。《相見歡》、《滿江紅》等。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仄仄平,仄仄平。《長相思》。

(5)三個、四個三字句組合。常見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訴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調歌頭》、《六州歌頭》

一字豆領四個三字句,如《六州歌頭》下闋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詞的平仄規律》:喜歡寫詩詞的朋友值得品鑑

4、四字句

律句:(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常見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少見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和“特種律”句

律句常見“(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種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來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認為這是一種“特種律”句,第三字必須用平聲。翻開王力主編的《詩詞格律》等有關書籍上的詞譜,有許多“特種律”句。但是經過嚴格的校對,這些所謂的“特種律”句,一個接一個地被否定!如果每個詞牌用16首作品校對,90%以上的特種律都被推翻!如果用32首作品,則99%以上的都被推翻。綜合大量校對結果,古人喜歡使用“仄平平仄”這種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極少數句子因語法要求必須用“仄平平仄”外,幾乎沒有“特種律”!六字句情況也大致相同!

(2)常見拗句:

平仄仄平 《一叢花》上下闋倒數第三句。

仄仄仄平 《沁園春》第三句。

平仄平仄 《永遇樂》第三句。

平平仄平 《太常引》上下闋末句。

(3)少見拗句:

仄平仄平 《沁園春》第三句。

仄仄平仄 《雨霖鈴》第三句。

平仄仄仄 《沁園春》第一句。

(4)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這三種句式非常罕見,常見半常見詞調是見不到的。史達祖《壽樓春》中罕見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5、五字句

(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常見拗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裡本句第一字有時是可以用仄的)、(仄)仄仄平仄。少見拗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罕見拗句:其它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見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聲。後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其它極罕見(沒有見到)。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時可以互換,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應變化,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例如:

《摸魚兒》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且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休去倚危欄是上二下三“(仄)仄仄平平”,但一般都是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辛棄疾另兩首也是上一下四。)

6、六字句,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樣,有所謂的“特種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但是嚴格校對後,“特種律”還是被推翻了!例如:

《如夢令》三十三字 單調,仄韻。別名:《憶仙姿》《宴桃源》《比梅》《無夢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例句:《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注:四個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各家詞譜,基本都把《如夢令》的四個四字句標註成“特種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當我們讀李清照另一首《如夢令》時卻難以理解: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聲,難道李清照出律嗎?——這肯定不可能的!經過校對後發現,雖然詞人喜歡用“特種律”,仍然可以用律句!二者僅是統計學上的差別!

(2)常見拗句:

(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嬌》下闋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嬌》上下闋末句。

(平)平(仄)仄仄仄 《水調歌頭》上闋第三句,下闋第四句。

(3)少見拗句:

(平)平(仄)平(平)仄 《齊天樂》上闋第二句,下闋首句。

(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紅》下闋倒數第二句。

(4)罕見拗句:其它都屬於罕見拗句。

7、七字句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擴展,所以變化基本相同。

(1)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2)常見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裡本句第三字有時是可以用仄的)、(平)平(仄)仄仄平仄。

(3)少見拗句:

(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賀新郎》有四個七字句可以用這種格式。

(4)罕見拗句:其它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見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況前面已經介紹。後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其它極罕見(沒有見到)。

8、八字句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來說,三字豆末字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絕對的。

岳飛《滿江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毛主席《沁園春》:引無數、英雄盡折腰。

9、九字句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也可以是三字豆加六字律句(可以換一字豆加兩個四字句)。

《詞的平仄規律》:喜歡寫詩詞的朋友值得品鑑

最常見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虞美人》、《相見歡》、《南歌子》等。

10、十字句

罕見,《摸魚兒》上下闋各有一個十字句。格式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1、十一字句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後五字往往是律句。如《水調歌頭》的上下闋各有一個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下六,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是上四下七,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三)詞的拗救。

詞的拗救和律詩有所不同:律詩拗了,往往必須救,而詞往往是拗而不救。詞中僅有本句自救,即律詩中孤平的自救!該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聲(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應該補償一個平聲,變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則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能算作“出律”的!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