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才7歲的小女孩眼睛裡被男同學強塞進許多小紙片,同樣身為媽媽的我,真的心疼死了!

今年9月開學以來,河南許昌禹州的李女士突然發現女兒多多的眼睛裡會時不時冒出一些小紙片,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竟取出至少有幾十片!多多哭著向媽媽說出了原因,這些紙片是她被3個男同學按住往眼睛裡強塞進去的!

眼睛裡隨便進一粒沙子都會難受得不行,更何況是無數張小紙片!我無法想象這名小女孩的媽媽該有多心疼。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更令我生氣的,是這所學校的校長的答覆,他居然將這種明顯的霸凌行為,輕描淡寫為“七八歲的小孩也沒啥惡意,就是在一起玩而已”。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聽到這樣的言辭,我頓覺心驚,校長是真不懂孩子,還是真不懂惡意?

如果是他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也出了這樣的偶發事件,不知道他還會不會說“只是玩而已”?我是一萬個不放心,把孩子教育問題、安全問題託付給這樣的學校。

就在上個月,大荔縣京師童迪幼兒園,孩子因為吃飯慢而被罰去廁所吃。

最讓人心寒的是,涉事老師的這種變態、非人性化的野蠻教育,居然得到了園方領導的默認。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事情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有孩子回家說嗓子疼,家人以為孩子是感冒發炎,隨後帶其去醫院檢查,醫生給出診斷是燙傷,讓孩子以後飯吃慢一點。

受害孩子一直在京師迪童幼兒園上學,現在是大班。但是從中班開始,就有孩子被趕去廁所吃飯。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爆料的李姓家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才知道在學校吃飯要快,即使是燙一點,也要趕快把飯吃完。

這也是嗓子遲遲不好的原因。

他詢問了其他幾名家長,得到的也是孩子同樣的回覆。

有孩子的人,看到這樣的新聞,會害怕不?氣憤不?用盡心思和精力去守護的孩子,卻在保護範圍內遭受這樣的反人性懲罰教育。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孩子總要成長,他終將會慢慢離我們遠去,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身在江湖,不“挨刀”幾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這類虐童事件,在幼兒園或小學的孩子,也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傷害”,幼兒園是小團體,玩具被搶,偶爾被欺負,身體被推到,也可能發生。

而孩子的自保能力,都是家長給的。

那當孩子被欺負,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

對於一些小齡孩子來說,表達能力還沒有發展完全。貿然去問孩子:“你今天有捱打嗎?”“老師兇不兇呀?”因為不會表達、恐懼等原因,孩子一般不會“告密”。

不如試試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讓孩子當老師,家長或者洋娃娃等當學生,圍坐在小板凳上,引起情境再現。模仿對於孩子來說是“天賜之力”,會無意識還原,曾經發生在課堂上,他親身經歷過的情節。

假如出現“吼”“罵”“打”等情況,家長就得提高警惕,發現細節。吼出口的是什麼語言,打人使用的什麼道具,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問出來。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愛和安全感是最強大的底氣

有一次帶娃在小區玩,看到過這樣一場景。

一群小孩子,在玩裝修用的沙子,其中有一個小女孩,拿著鏟子,在認真地挖沙。

不一會兒,來了一個男孩子,二話不說就開始搶小女孩的鏟子,小女孩不給,男孩就推了她一把,她跌倒在地上。

女孩的媽媽聞聲而來,抱起女兒,問了事情經過。

媽媽護著女兒也護著女兒的鏟子,溫柔地對小男孩說:“你想玩是可以的,但是要經過鏟子主人的同意。”

這位媽媽的做法簡直棒極了,對於小齡孩子來說,不願意分享只是因為物權意識的發展,千萬不能盲目的強迫孩子分享或者指責孩子。

孩子被欺負,愛和安全感才是孩子最強大的底氣。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有你在的地方,你都會保護她,為她出頭。

你的愛,是撫平傷口的良藥,是孩子勇敢的底氣。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家長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除了給孩子不被欺負的底氣,榜樣的力量也同樣不容忽視。

日常生活中,假如家長自己收到不公平待遇,也要堅守住自己的原則。用實際行動說話,告訴孩子,誰都沒有權利傷害自己。

尹建莉說過:

“如果家長不在人際交往上斤斤計較,孩子自然能學會豁達;如果家長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體地解決爭端,孩子自然也能習得這方面的智慧。”

不傷人是自身教養,不被人欺負是強大的氣場。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勇敢拒絕,但偶爾需要化敵為友

要告訴孩子勇敢說“不”,拒絕那些不合理的、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行為。但絕不是養成一個“高冷娃”,誰都不敢靠近。有些孩子可能真的沒有惡意,也不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從中調和一下了。

比如有一次。兒子在樓下騎自行車。有一個小男孩,就是喜歡去拉或者推自行車。

這樣做,對他對兒子來說,都挺危險。男孩媽媽“教育”了很多次,都沒有效果。兒子也被這樣的遭遇弄得很不開心。

我趕緊把他們兩個召集在一起,開小會。

我對男孩說:“你是不是沒有朋友在一起,所以想和哥哥玩,才去拉自行車的呀?”

男孩點點頭。

接著我說:“你可以和他玩,但是你要先徵求哥哥的同意。”

男孩有點羞澀,但還是開口了。

兒子本來性格很爽快,他一問就答應了。

接著我給他們說了一下一起玩的規則,和要避免的危險,從那以後,他們就成了朋友,到現在見面了還經常一起玩。

有時候幫孩子變強,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打回去”,當你亮起拳頭的時候,就是在告訴孩子“你看,暴力可以解決問題”。

還有一種方法是變敵為友,在社交中巧妙地、平等地和其他小孩成為盟友。

7歲女孩眼睛被強塞紙片: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火了

寫這篇文章的用意絕不是慫恿家長們惡意揣測或無端生事,虐童或校園霸凌事件的新聞的確很多,但這種事件也絕稱不上“大多數”,我們只要教會孩子堅定的拒絕和合理的解決爭端,孩子自然不會淪為霸凌者眼中的可以被欺凌的對象。

最後,希望那些被欺凌的孩子早日擺脫傷害的陰影,那些霸凌者的心中,早日種下愛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