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师兄的“太极圣手”李香远,最后成为董英杰师傅,倾囊相授

师承杨澄甫的董英杰,原名董文科。1897年,出生于河北省任县北街。因参加南京擂台击败英国拳王,所得奖金分发百姓,自己一分不取。一战成名。江湖人送“英杰”二字。从此董英杰在太极的道路上,所得大道,终成一代太极名家。还著有《太极拳释义》流传后世。董英杰学过诸多外家拳,有丰富的对战经验。我们就慢慢来讲述董英杰学拳的过程中,是怎样一波三折,最终所得大成的。

原是师兄的“太极圣手”李香远,最后成为董英杰师傅,倾囊相授

上次说到李增魁觉得董文科(董英杰)的太极已经打的有模有样了,想为董文科再寻个更高的学艺去处。便生了带董文科去李宝玉那里看看的想法。董文科回家准备了些礼物,赶着车和李增魁一道去见李宝玉。

李宝玉,字香远,又名景清,河北邢台县会宁村人。自幼习武,幼年即拜刘瀛州为师,习练三皇炮捶、夫子三拱手、大力金刚掌等。成年后,他又与刘师傅之子刘东汉,一起拜永年杨兆林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并且学有所成。杨兆林去世后,因为家里贫困,无力置地殡葬,李宝玉就将家中田产变卖,去永年后葬了师傅。

杨兆林的好友,武氏太极拳传人李亦畲的嫡传弟子郝为真,听说李宝玉卖田产厚葬师傅,深深为之感动。他亲自来到邢台,把他收为入室弟子,让他吃住在永年自己家里,不仅不收他一文钱的拜师礼,还尽心竭力的将武式太极拳的真谛倾囊销售。

原是师兄的“太极圣手”李香远,最后成为董英杰师傅,倾囊相授

李宝玉自从得到郝为真传授,勤学苦练,精磨细研,他将郝为真传授的武式太极拳与自己所学的各种拳术相融合,形成了有自己特色、别具一格的太极拳,终成一代太极大师。

现在邢台一带,广泛流传着李宝玉先生传授的郝式太极拳。尤其是他的太极阴风掌和伸彭收捋旋转圈,在当时堪称一绝。其手法独特,劲力浑厚,招法凌厉,有人称之为“硬太极”里。李宝玉实为郝氏太极的衣钵传人。

李宝玉出师以后,走南闯北,经历过无数对手,但很少听说过他在哪里失败过。武林中人称他为“太极圣手”。现在山西昔阳一带的赵庄、南横以及县城里等许多地方,一直有许多人在习练李宝玉传授的郝式太极拳,他们将李宝玉尊为师祖。

刘瀛州和董文科来到李宝玉家里后,说明来意。在过去武行里面有规矩,若是没有人推荐是不能轻易授拳的,武林人士都深知此道理。李宝玉见是自己的授业恩师亲自将董文科送来,就知道这样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也听说过任县北街的董文科为人仗义,功夫不错,更何况这一次又是自己的启蒙恩师亲自推荐,哪里还能说不行。再说董文科猛一见,李宝玉比自己也大不了几岁,个头比自己还着小。他能有那么大能耐吗?心里面疑惑,但嘴上没有说。

原是师兄的“太极圣手”李香远,最后成为董英杰师傅,倾囊相授

李宝玉让董文科将”太极十三式“演练了一遍,又让董英杰和自己对打,董文科原本有炮锤根底,这几年还与来访者多次交手,具备了许多实战经验。近来他又跟随李增魁师傅学了”太极十三式”的招式用法。自认为可以和他较量一番。董文科与李宝玉刚一接手,便使了一个搂膝打掌,照李宝玉当胸推去。李宝玉略一侧身,用了个懒扎衣,一把捋住了董文科右臂,微微一用力,董文科就觉着半个身子都被制住,不能动弹。

董文科这才平下心来,这一学就三年未归家。

明天我们会更新,李香远带董文科去见雷公山访友,李见兴。据传为唐朝皇家李氏后裔。三人互相教授绝技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