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師兄的“太極聖手”李香遠,最後成為董英傑師傅,傾囊相授

師承楊澄甫的董英傑,原名董文科。1897年,出生於河北省任縣北街。因參加南京擂臺擊敗英國拳王,所得獎金分發百姓,自己一分不取。一戰成名。江湖人送“英傑”二字。從此董英傑在太極的道路上,所得大道,終成一代太極名家。還著有《太極拳釋義》流傳後世。董英傑學過諸多外家拳,有豐富的對戰經驗。我們就慢慢來講述董英傑學拳的過程中,是怎樣一波三折,最終所得大成的。

原是師兄的“太極聖手”李香遠,最後成為董英傑師傅,傾囊相授

上次說到李增魁覺得董文科(董英傑)的太極已經打的有模有樣了,想為董文科再尋個更高的學藝去處。便生了帶董文科去李寶玉那裡看看的想法。董文科回家準備了些禮物,趕著車和李增魁一道去見李寶玉。

李寶玉,字香遠,又名景清,河北邢臺縣會寧村人。自幼習武,幼年即拜劉瀛州為師,習練三皇炮捶、夫子三拱手、大力金剛掌等。成年後,他又與劉師傅之子劉東漢,一起拜永年楊兆林為師,學習楊式太極拳,並且學有所成。楊兆林去世後,因為家裡貧困,無力置地殯葬,李寶玉就將家中田產變賣,去永年後葬了師傅。

楊兆林的好友,武氏太極拳傳人李亦畲的嫡傳弟子郝為真,聽說李寶玉賣田產厚葬師傅,深深為之感動。他親自來到邢臺,把他收為入室弟子,讓他吃住在永年自己家裡,不僅不收他一文錢的拜師禮,還盡心竭力的將武式太極拳的真諦傾囊銷售。

原是師兄的“太極聖手”李香遠,最後成為董英傑師傅,傾囊相授

李寶玉自從得到郝為真傳授,勤學苦練,精磨細研,他將郝為真傳授的武式太極拳與自己所學的各種拳術相融合,形成了有自己特色、別具一格的太極拳,終成一代太極大師。

現在邢臺一帶,廣泛流傳著李寶玉先生傳授的郝式太極拳。尤其是他的太極陰風掌和伸彭收捋旋轉圈,在當時堪稱一絕。其手法獨特,勁力渾厚,招法凌厲,有人稱之為“硬太極”裡。李寶玉實為郝氏太極的衣缽傳人。

李寶玉出師以後,走南闖北,經歷過無數對手,但很少聽說過他在哪裡失敗過。武林中人稱他為“太極聖手”。現在山西昔陽一帶的趙莊、南橫以及縣城裡等許多地方,一直有許多人在習練李寶玉傳授的郝式太極拳,他們將李寶玉尊為師祖。

劉瀛州和董文科來到李寶玉家裡後,說明來意。在過去武行裡面有規矩,若是沒有人推薦是不能輕易授拳的,武林人士都深知此道理。李寶玉見是自己的授業恩師親自將董文科送來,就知道這樣的關係非同一般。他也聽說過任縣北街的董文科為人仗義,功夫不錯,更何況這一次又是自己的啟蒙恩師親自推薦,哪裡還能說不行。再說董文科猛一見,李寶玉比自己也大不了幾歲,個頭比自己還著小。他能有那麼大能耐嗎?心裡面疑惑,但嘴上沒有說。

原是師兄的“太極聖手”李香遠,最後成為董英傑師傅,傾囊相授

李寶玉讓董文科將”太極十三式“演練了一遍,又讓董英傑和自己對打,董文科原本有炮錘根底,這幾年還與來訪者多次交手,具備了許多實戰經驗。近來他又跟隨李增魁師傅學了”太極十三式”的招式用法。自認為可以和他較量一番。董文科與李寶玉剛一接手,便使了一個摟膝打掌,照李寶玉當胸推去。李寶玉略一側身,用了個懶扎衣,一把捋住了董文科右臂,微微一用力,董文科就覺著半個身子都被制住,不能動彈。

董文科這才平下心來,這一學就三年未歸家。

明天我們會更新,李香遠帶董文科去見雷公山訪友,李見興。據傳為唐朝皇家李氏後裔。三人互相教授絕技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