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關魅力秀

偏關地形東仰西伏,似人首之偏隆,為歷代重要軍事關隘,故名偏頭關。偏關古稱林胡,北漢天會元年始名偏頭寨,元大德三年改名偏頭關,清雍正三年置縣。偏頭關與雁門關、寧武關並稱長城外三關,有“金雁門、銅偏關、鐵寧武,生鐵鑄成的老營堡”之說。明代山西巡撫何喬新詩作《偏頭關》,曾這樣描述:“雄關鼎寧雁,山連紫塞長,地控黃河北,金城鞏晉強”。偏關縣抓住全省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契機,實施“旅遊強縣”戰略,旅遊產業發展風生水起,給了遊客更多來偏關的理由。


偏關魅力秀

老牛灣

偏頭關長城

偏關魅力秀

偏關境內長城具有時間跨度大、空間分佈廣、類型構成多等特點。從歷史年代上看:現存早期長城6.1公里;保存較好的明長城120公里,由黃河邊、二邊、內邊三大段組成。長城沿線三里一墩,五里一臺,二十里一堡,墩臺多達千餘座,明代稱“一關四十九堡”,城堡相望,營寨相接,處處設關,步步設防,形成一套非常龐大的軍事防禦體系,成為明代“晉北鎖鑰”“永鎮邊陲”之地。從建築類型上看:偏關長城包括石砌長城、磚包長城、土夯長城、崖壁長城等四種基本類型,全國長城的四種建築類型偏關縣都有。而且現存關、隘、烽、堠、墩、臺、營、寨、城、堡、望臺等各種形式,類型之多全國罕見。偏關長城經歷了幾百年甚至數千年的風雨侵蝕,至今基本保存完整。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長城專家董耀會說,偏關長城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在全國都是少有的,可以說偏關是中華長城古堡第一縣。從分佈數量講:主要是外長城51公里,內長城39公里,黃河邊36公里,長城望臺139座。以護城樓為總烽的六路傳烽,共有火路墩174座,有水陸關口9座。以偏頭關為中心的城堡,一線城堡有8座,二線城堡有6座,三線城堡有6座。以古堡面積劃分:10萬平方米以上的有3座,1萬至10萬平方米的古堡城堡有19座。

偏關的美食

偏關魅力秀

偏關縣盛產糜、谷、豆類、蕎麥等小雜糧。其中張雜穀子是偏關縣主要雜糧之一。偏關的酸撈飯讓人回味無窮,香噴噴的胡油燜酸粥是養育偏關人民的主食之一。

酸粥潤腸腸,羊肉香窩窩。養羊是偏關縣的大產業,每年的賽羊大會盛況空前,成為當地人一年中最為期待的人文盛景。1995年,偏關縣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評為養羊先進縣,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肉羊生產技術示範縣,是山西第二個養羊大縣。偏關羊肉口感綿軟,是遊客來偏關必嘗的美食。

三晉水電第一縣

偏關魅力秀

萬家寨古代就是有名的屯兵重地,如今又是全國知名的水利樞紐。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北幹流托克托至龍口河段峽谷內,左岸隸屬偏關縣,右岸隸屬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每年向內蒙古和山西供水14億立方米。電站裝機108萬千瓦,年發電27.5億度。工程於1993年立項,1994年底主體工程開工,1995年12月截流,1998年10月1日蓄水,1998年11月28日首臺機組發電,2000年全部機組發電。萬家寨水利樞紐是一座以供水、發電為主,兼有防洪、防凌等功能的大型水利樞紐。2005年萬家寨水利樞紐成為全國水利風景區和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點、山西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天下有名老牛灣

偏關魅力秀

偏關老牛灣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據《山西通志》記載,老牛灣古堡建成於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總兵王璽在此地築牆,崇禎九年(1636年)兵備盧友竹建堡,從築牆距今已有552年的歷史。

作為晉西北民俗文化的搖籃,偏關老牛灣知名度很高,老牛灣景區距離偏關縣城49公里,老牛灣村被稱為石頭民俗博物館。這裡有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的晉蒙黃河大峽谷。是山西省攝影家協會以及內蒙古師範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的攝影寫生基地。萬家寨黃河上游形成了長達40多公里的高峽平湖。每到冬天就會是一個天然冰場,據國家權威監測部門認定,冰上運動項目冰層結冰厚度需在15公分以上,而老牛灣冬季冰層厚度可達40-80公分左右,冰面晶瑩剔透,平整光滑,被國際滑冰組織評為國內最為理想的天然賽道。滑冰比賽從2013年延續至今,已成功舉辦過5屆,吸引了來自荷蘭、德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參加,參賽總人數達600人左右。2016年以來,偏關縣盤活整合文旅資源,全縣上下形成共識,深挖黃河長城資源優勢,引進山西高新普惠旅遊文化戰略投資,推動老牛灣華麗轉身,全面升級。

紅門口地下長城

偏關魅力秀

偏關縣“紅門口地下長城”位於水泉鄉水泉村。水泉村古稱水泉營,始建於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是長城紅門口的駐軍堡,紅門口是長城要塞,水泉營是鎮守紅門口的遊擊將軍署,號稱“三關前哨”。1968年,當地人民響應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展開此項工程,建成現存全國規模最大的戰備地道。紅門口地下長城景區,是偏關邊塞軍事歷史風情遊的一部分,由紅門口遺址、水泉營古堡、戰備地道三部分組成。目前,水泉營古堡正在修復古道、古牌樓、古戲臺。完成戰備地道改造2600米,適合開放的有1650米。水泉戰備地道的主體功能是藏運兵員,上下三層,出口眾多,四通八達,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

石窯洞是我家

偏關魅力秀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偏關人民創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可以說是天人合一的成功範例。石窯洞既是偏關先民們與自然不斷鬥爭的結果,也是偏關人民不斷改善自身生存條件的偉大創舉。久居偏關的胡淑清說,偏關的窯洞一般有靠崖式、下沉式等,具有自身調節小氣候的功能,有冬暖夏涼保溼恆溫的獨特優勢。遊客在此住上一晚,更是體味到了濃濃的鄉土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