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軍遭對手火力壓制,駐敘俄軍視若無睹不動如山?戰機航程不夠?

同時代的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中,相比F-111和“狂風”,蘇-24的性能和可靠性要差的多,更不要說其包括研發在內的總體造價,再扯就要提到蘇聯特色軍工研發模式了。即便如此,到目前為止,蘇-24依然在俄羅斯空軍中扮演主力對地攻擊角色,此前,俄軍本打算退役所有的蘇-24,其職責有蘇-34替代,但很不幸,嚴重的經濟衰退打亂了俄軍的一系列計劃,蘇-24被迫在升級後繼續服役,而蘇-34則面臨蘇-30SM的強力競爭。

敘軍遭對手火力壓制,駐敘俄軍視若無睹不動如山?戰機航程不夠?

駐敘俄軍中,蘇-24是當之無愧的對地攻擊主力,性能落後但可靠性還可以,備件充足,繼續扮演其炸彈卡車的角色,投擲的主要是老式無制導高阻炸彈,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上已經甚少使用昂貴的制導炸彈。駐敘俄軍雖然也有蘇-30SM和蘇-34等先進戰鬥機,但很少用於對地攻擊,而是被用來威懾地中海方向的北約威脅,在敘利亞,俄軍將不少老式戰機是作為消耗品來使用的,對新式戰機,更多的還是進行實戰測試,軍費上的捉襟見肘,實際上已經影響到了俄軍的作戰模式,西方觀察家認為俄軍實際戰鬥力早已開始下降。

敘軍遭對手火力壓制,駐敘俄軍視若無睹不動如山?戰機航程不夠?

駐敘俄軍幾乎參與了敘軍的一系列戰役,為敘軍提供了最為重要的空中支援,如果沒有駐敘俄軍的空中支援,僅靠敘利亞政府軍,形勢遠沒有目前這麼樂觀,敘利亞政府軍甚至會在消耗戰中損失殆盡。但現在卻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駐敘俄軍在以最高每天超過一百架次的強度支援敘軍在敘東北部攻勢的同時,卻對敘軍在東北部的苦戰視若無睹,俄羅斯方面甚至宣稱土敘兩軍未發生衝突。多種跡象已經證明,俄羅斯介入敘東北部安全區問題,實際上是犧牲敘利亞主權和領土完整、幫助土耳其控制敘東北部安全區,以拉攏這個北約第二大成員國。

敘軍遭對手火力壓制,駐敘俄軍視若無睹不動如山?戰機航程不夠?

有相關評論認為,駐敘俄軍沒有介入敘東北部戰事,是因為基地距離戰場太遠,俄軍戰機航程不足,這就有點扯了,不要說俄軍蘇-30SM和蘇-34戰鬥轟炸機的大航程,在此前的敘軍南部戰役中,駐敘俄軍都能為當時在東南部蘇韋達省與極端武裝作戰的敘軍提供火力支援,如今為何不能為東北部敘軍提供支援?況且,俄軍使用敘東北部的卡米什利基地易如反掌,即便不能部署固定翼戰機,部署米-35這類武裝直升機也沒問題,俄軍對正在敘東北部的苦戰視若無睹,不動如山,根本不是什麼技術問題,而是壓根兒不想得罪土耳其。

敘軍遭對手火力壓制,駐敘俄軍視若無睹不動如山?戰機航程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