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八路軍一般用什麼子彈?

首響


要想弄清楚八路軍所用的彈藥,就要清楚八路軍所用的武器裝備。
八路軍在抗戰初期,武器之爛,可以說開創了先河,算起來八路軍的前身紅軍雖然武器裝備也不怎麼樣,但並非爛到一定程度。
紅軍初期在對抗國民黨圍剿過程中,經常取勝,也因此繳獲不少武器,而且本身紅軍也有自己的兵工廠,規模還不算小。
在興國縣就有一箇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這個地方修配槍械多大上萬支,生產的子彈40多萬發,而三次反圍剿勝利以後,又在革命根據地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兵工廠“官田兵工廠”,後來成為我國兵器工業的前身。
只不過這些生產槍械的設備,以及大部分的重武器,後來都丟棄在長征的途中,因為沒有辦法,部隊轉移過程中,要靈活機動,一些基本生產槍械的器械和重武器,全部都丟在半路上了。
改編成八路軍以後,由於轉入敵後作戰,中央的武器裝備很難送達,況且即便是能送到,老蔣多半也都剋扣不想給,當然老蔣也不算摳門,一直都是按照三個師的兵力配給運送武器,等八路軍都發展到40多萬人的時候,武器裝備數量還是不長。
而剩下的一部分人就只能繼續使用老槍械,比如俗稱的老套筒,也就是漢陽造,是清晚期仿製德國步槍委員會88式步槍來的,使用的是7.92毫米圓頭子彈。
另外抗戰戰場上,也有繳獲日軍的三八大蓋,數量部隊,專供部隊一些老兵或者神槍手使用,彈藥是6.5毫米的尖彈頭。
另外老蔣也有兵工廠送來的中正式步槍,是仿德國標準的毛瑟步槍,彈藥7.92毫米尖頭型毛瑟步槍彈。
還有部分莫辛納甘步槍,這種步槍是大革命時期,蘇聯援助北伐軍的裝備,使用的是7.62毫米尖頭彈藥,據說這種尖彈頭也是俄國跟著德國一塊兒改的。
步槍的種類很多,其中好包括少部分的李恩菲爾德步槍,英國造的,口徑7.7毫米,不過雖然用的多,但是戰士們並不怎麼喜歡,彈藥也並不好找,一般經典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刺刀質量還是不錯的,只是後期刺刀質量太差,連卡榫也沒有,拼刺的時候太吃虧。
機槍方面有捷克式輕機槍,這種機槍國軍裡也裝備不少,彈藥相對容易找,而且性能也不錯,因此裝備最多,彈藥口徑7.92毫米毛瑟步槍彈,和中正式步槍是通用的。
機槍裡面其實也有鬼子的歪把子,和三八大蓋彈藥一樣,但是不好用,廣受嫌棄。另外由於步槍和機槍類型較多,其實並不太好總結,至於軍官,我們最熟悉的還是駁殼槍,口徑是7.63毫米手槍彈。

漫步史書


八路軍在抗戰時期裝備的武器五花八門,使用的子彈型號也非常多。八路軍裝備的步槍主要有三種,一種是38式步槍,一種是中正式步槍,還有一種是漢陽造步槍。漢陽造步槍使用的是7.92毫米的圓頭子彈,中正式步槍使用的7.92毫米的尖頭子彈,日本的38式步槍使用的是6.5毫米的子彈。除了這三類步槍之外,八路軍還裝備了少量繳獲自國民黨軍隊和日本軍隊的其他口徑步槍,同時八路軍兵工廠也自行研製過一些步槍,不過這些步槍都沒有大批量生產。


這三類主要步槍中,八路軍數量最多的就是漢陽造步槍。漢陽造步槍的製造難度低,我軍的兵工廠能夠進行批量仿造,38大蓋和中正式步槍的技術難度都比較高,仿造起來也比較麻煩。除了步槍之外,八路軍還裝備了機槍和手槍,八路軍裝備的手槍主要是駁殼槍和王八盒子。其中駁殼槍使用的是7.63毫米口徑的子彈,王八盒子使用的是8毫米的手槍彈。


八路軍裝備的機槍主要是捷克式輕機槍和馬克沁重機槍以及歪把子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使用的子彈和中正式的子彈通用,歪把子輕機槍使用的子彈是6.5毫米減裝彈,馬克沁重機槍使用的子彈,是7.9毫米機槍彈。因為這些槍械使用的子彈型號非常多,所以八路軍兵工廠在進行子彈生產的時候,需要根據各類槍械的裝備數量不同,進行分類生產。

在整個抗戰時期,八路軍的子彈供應一直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因為八路軍兵工廠的生產能力有限,一些槍械的子彈又無法在戰場上繳獲,所以在整個抗戰時期,士兵在作戰時期能夠領到的子彈非常有限。在作戰之前,大部分八路軍士兵只能領到3-5發子彈,一旦子彈射完就只能拼刺刀。而兵工廠本身的生產技術比較有限,為了能夠製造出更多的子彈,在戰鬥結束後,兵工廠會要求士兵將用過的子彈殼收集起來,將這些子彈殼收入兵工廠後進行再加工。

子彈殼在擊發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變形的情況,所以再加工之後的子彈,精準度會有所下降。在整個八年抗戰後,八路軍戰士都是在這種彈藥匱乏的環境中進行作戰,我們的抗戰先烈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堅持八年抗戰並最終趕走日本侵略者,實在是十分的不容易。


軍武小咖


抗戰時期,八路軍裝備很差,沒有統一的制式槍械,槍械來源繁雜,型號更是五花八門,主要武器有四種:漢陽造、中正式步槍、三八大蓋和駁殼槍。各種子彈規格如下。

中正式步槍主要由河南鞏縣兵工廠 、廣東第1兵工廠和金陵兵工廠生產,仿製德國標準型毛瑟步槍 ,它的子彈規格是:7.92mm*57mm

漢陽造主要是由武漢兵工廠生產,仿製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它的子彈規格是:7.92mm*57mm。漢陽造的子彈和中正式步槍是通用的。

三八大蓋主要是由日軍那裡繳獲,子彈規格:6.5mm*50mm。三八大蓋槍相對好繳獲一點,但子彈很稀缺,日軍為防止被繳獲,沒有大戰的情況下,每名士兵攜帶的子彈數量只有60發。

駁殼槍,又叫盒子炮,仿製德國毛瑟軍用手槍,生產廠家有:漢陽兵工廠、 鞏縣兵工廠、 大沽造船所、 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 重慶武器修理所、 衡陽軍械局等。它的子彈規格是:7.63mmx25mm。駁殼槍主要配備八路軍基層軍官和偵察兵、武工隊。

由於子彈工藝複雜,八路軍自制子彈的產量並不高,遠遠滿足不了戰爭需要,所以八路軍除了要求節省子彈外,還要求在戰鬥中回收子彈殼,利用打過的子彈殼重裝彈藥,八年抗戰實在不容易啊。

有補充的請在留言區補充,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關注花木童說史!


花木童說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外行不要亂說了,6.5毫米子彈幾乎是不用生產的。

八路軍很難繳獲日軍什麼三八式步槍,歪把子機槍更是屈指可數。

真以為鬼子這麼容易打的!

八路軍主要使用的武器是7.92毫米毛瑟步槍彈,主要用於漢陽造和中正式步槍。

同我們想象的不同,其實造子彈沒有什麼難度,只要有雷汞、彈頭和子彈殼,其實普通老百姓也能製造子彈。

當時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有兵工廠,主要就是製造子彈和手榴彈。

早在紅軍時代,紅軍就有這些兵工廠。

嚴格來說,他們沒有製造子彈,而是復裝子彈。

復裝子彈的難度也不大,外國很多槍迷為了省錢,就是自己復裝子彈。

八路軍戰士在作戰時,要儘量將子彈殼撿回來,也會有專人負責打掃戰場尋找子彈殼。

後方兵工廠拿到彈殼以後,對底火位置進行簡單加工,加入雷汞和發射藥,然後裝上彈頭就可以。

早期水平差,製造的彈頭很多都是上下一般粗的圓柱形。

這種子彈不能打遠,遠了精度就不行了。

利害得失,這種不規則的子彈宿舍射程近,一旦射入人體就更不穩定,殺傷力更大。

有時候,游擊隊狙擊漢奸或者日本軍官之類,就專門在近距離使用這種子彈。

只要這種子彈擊中敵人,基本必死無疑,這也是製造粗劣子彈的人始料未及的。


後來,八路軍逐步自制和搞到了很多加工設備,就開始可以製作流線型的彈頭了。

加工彈頭也沒有什麼難度,紅軍時期因資源匱乏甚至搞過木頭彈頭。

彈殼如果缺少也是可以解決的,可以使用機床用銅板壓制。

當時民間銅元還是很多的,作子彈足夠了。

這種子彈復裝技術上很容易,但要保持一定生產數量就比較困難。

八路軍在戰爭後期正規軍就有60萬,加上地方武裝就有100多萬。

按照每人至少20發子彈來算,就要至少2000多發子彈。

這是不可能的。

新四軍的大兵工廠,月產量最高時期也不過二三萬發子彈。

在百團大戰之前,八路軍正規軍步槍子彈平均每槍不足20粒,手槍子彈平均每槍23粒,輕機槍子彈平均每槍30粒。

自然,這個彈藥數量比紅軍時代要高(紅軍戰士很多時候每人只有5發子彈)

但彈藥還是比較匱乏的!

而且這種復裝子彈的性能很爛,一般發射5發子彈左右,步槍就要清理槍膛、槍管,遺留的殘渣太多。

如果不清理直接強行發射,就會出現嚴重故障,甚至炸膛。

而且,有一段時期,八路軍的捷克式輕機槍經常出現卡殼現象,導致部隊出現額外傷亡。

後來反覆排除故障,才發現原來是復裝的子彈口徑竟然不是7.92毫米,略有差別。

輕機槍對於子彈要求很高,很容易就卡殼了。

最後上面強行下令命令,要求輕機槍一律不許用復裝子彈,這才解決了問題。

那麼,沒有兵工廠供應的游擊隊怎麼搞到子彈?就是靠繳獲?

當然不可能了。

游擊隊本來裝備就差,人數又少,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能經常拼命的。

其實,大部分游擊隊的子彈是收集來的。

當時中國是不禁槍的,民間有大量槍支彈藥,只要有錢不能搞到少量子彈。

另外,由於抗戰期間有很多大戰,中日雙方都顧不上打掃戰場。

一些子彈被村民撿走,可以賣錢。

藏槍不容易,藏子彈就很容易了,隨便挖個坑埋了就可以。

所以,民間子彈還是不少的。

自然,這些子彈對於八路軍這種幾十萬規模的部隊,是杯水車薪,對於游擊隊也就足夠了。


薩沙


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是裝備最差,甚至可以說就沒有裝備,他們的裝備主要是靠自己的堅強意志的戰鬥,來奪取敵人的武器裝備來逐步武裝自己,所以他們所用的槍支和子彈,也是五花八門。即便是建立一些設備簡單的兵工廠,生產子彈的能力也無法完全滿足戰場的需要。要想自己製造槍支就更是 “難上加難”,當時的兵工廠的能力充其量也就是維修一些槍支而已。

當時,八路軍根本沒有統一的制式槍械,槍械來源主要是靠繳獲,所以槍支型號也是五花八門。除了紅軍時期留下來的老家底,主要來自於國民政府配發的國造槍械,從日軍手上繳獲的槍械和少量的外援槍械。 八路軍主要裝備是三種步槍:武漢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使用的是圓頭7.92毫米子彈,中正式使用的是河南鞏縣兵工廠生產的九八式7.92毫米尖頭彈,日製三八大蓋使用6.5毫米子彈。漢陽造和中正式子彈通用,都是使用7.92x57毫米槍彈。而且,從1918年後,國產的步槍基本都是7.92毫米口徑。所以,這種子彈也是八路軍的主要所使用的子彈。還有就是繳獲的日軍裝備三八式步槍和子彈,口徑為6.5×50毫米的、還有九九式步槍和子彈,口徑為7.7×58毫米,再有就是少量的四四式騎步槍和子彈。


還有就是著名的駁殼槍,這是八路軍基層軍官和偵察兵、武工隊最喜歡的武器,不但有德國原裝,還有西班牙仿製,以及國內各種大小兵工廠甚至是簡陋的鄉間作坊山寨的。子彈為7.62×25毫米,另外也有少量德制魯格P08手槍。機槍方面,八路軍主要裝備馬克沁7.9毫米水冷重機槍,捷克式7.92毫米輕機槍,還有繳獲日軍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就是歪把子機槍,使用的是6.5×50毫米步槍彈,還有數量更少的德式MG13通用機槍,子彈口徑7.92×57毫米。


用戶92780611160陸戰


八路軍使用的子彈主要是兩種:7.92*57毫米槍彈(圓頭和尖頭,通用),和6.5*50毫米槍彈。

當時,八路軍主要裝備了三種步槍:漢陽造(老套筒是初級漢陽造,使用圓頭7.92彈),中正式(使用7.92尖頭彈),三八大蓋(6.5槍彈)。

漢陽造,中正式,老套筒等槍械子彈通用,都是使用的7.92x57mm槍彈。而且,從1918年後,我國生產的步槍基本都是7.92口徑。所以,這種子彈是我軍部隊主流子彈。

日軍三八大蓋是6.5*50毫米,由於我軍繳獲的三八大蓋也不少,所以這類子彈也是八路軍必不可少的。

不過,八路軍其實真的很缺子彈。

日軍步兵標配步槍是38式,每個士兵有三個彈藥盒:前面兩個彈藥盒各裝彈30發,後面一個彈藥盒裝彈60發。這樣的裝彈量很讓八路軍羨慕啊!

1937年,八路軍出師抗戰,四萬官兵一萬多條槍,每條槍平均30發子彈。到1940年,八路軍有40萬人,九萬條槍,每條槍不到20發子彈。



士兵打仗就帶五發子彈是常態,打完三發就不敢再亂打了。也是因此,日偽軍稱我軍為“三槍八路”。平型關一戰,八路軍每個士兵分到了100發子彈,那真是下了血本了。

在如此缺少子彈的情況下,八路軍強調要算好每場戰鬥的投入產出比。

劉伯承反覆教導八路軍“要在敵人槍沒上堂,炮沒上架,馬沒備鞍時就把它打死,不能的話就趕快撤”。

百團大戰,八路軍消耗了70萬發子彈,才繳獲了34萬發子彈。等於是賠本了!



只有儘快剿滅敵人,才能獲取更多的戰略物資。所以,八路軍更喜歡打小規模伏擊戰。而且,每次都要把鬼子放近了才打。絕對不能打耗時長的戰鬥,因為,時間太長,日偽軍把子彈打沒了,就沒法繳獲子彈了。那麼,這場戰鬥純屬賠本,回去要受到批評的。

另外,除了戰場繳獲,八路軍最主要的獲取子彈的方式是兵工廠自制和友軍支援。八路軍的很多兵工廠可以達到年產20萬發的規模。自制子彈中,很大一部分屬於撿彈殼重裝彈藥。



友軍方面,我要讚揚衛立煌將軍。1938年,衛立煌為了支援八路軍,頂住巨大的壓力,一次性給八路軍100萬發子彈,外加25萬顆手榴彈!衛立煌將軍也成了我黨友人,1955年回國,受到主席接見。

最後,我們看看國軍子彈生產情況。

1937.7-1945.8國民黨兵工廠累計生產子彈約11億發,平均每年1.3-1.4億發。另外,外購了5.7億子彈,美國又援助了7億子彈。國軍平均每年有3.1億的子彈進賬!


從1937到1945年,國軍共消 耗子彈17.1億發,共產黨部隊消耗子彈0.2-0.5億發。

這個差距,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激烈程度不同。


勇戰王聊歷史


1937年八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要知道八路軍一般用什麼子彈,得先知道八路軍用什麼槍吧。但說起槍,那種類可就太多了,東邊繳獲一榔頭,西邊繳獲一棒槌的,啥啥都有,所以咱就說常見的。第一個就說漢陽造,全名漢陽造88式步槍。不只是八路軍在用,當時但凡是一個部隊,基本上都有88式步槍。最早追溯到清朝末年,甚至到了朝鮮戰爭時期,軍隊裡面都還在用。漢陽造用的子彈是7.9mm子彈。


第二個,中正式步槍。其實就是德國毛瑟步槍的中國版。由於當初在中國畫化的時候,蔣提出過修改意見,所以也叫中正式步槍。

這是中國陸軍第一種自制的步槍,要比當時日本用的三八式步槍好,用的是7.92mm毛瑟步槍彈。第三個就是三八式步槍了。剛剛講了,主要是日本人用的嘛,我們繳獲了日本人的槍,就歸我們用。

追根溯源來講,38式步槍可以追援到德國的毛瑟步槍。後來經過了改造,就成就了38式步槍。改造之初,曾經選用了三種口徑的子彈6mm、6.5mm、7mm,最後統一為6.5mm。

第四種就是九九式步槍。九九式步槍又是在三八式步槍基礎上改進的。畢竟是改進,但是改進不是特別好,實戰射擊精度和三八式差不多。三八式步槍使用的是6.5mm口徑的子彈,不過九九式的子彈口徑是7.7mm,傷害力比三八式更高。

還有就是莫辛納甘步槍,也叫水連珠。這是俄國產的槍,最早是在庚子之亂的時候進入的國內。尤其是在十月革命以後,大量逃亡到中國的白俄,帶來了不少這類步槍,後來都賣給了軍閥。

1924年,孫中山建立革命政府,按照當初的協定,俄國給我們送來了8000支水連珠,每把槍還配備了500發子彈。

後來,西北軍閥馮玉祥去蘇聯考察的時候,又從蘇聯弄來了一大批的同型號槍彈。再後來大家就都知道了,槍落在了陝北紅軍的手裡,這些家使用的是7.62mm子彈。李—恩菲爾德短步槍,也叫英七七步槍。不過這個槍有局域性,最開始的時候,是有冀東地區的八路軍配備。為何冀東地區的八路軍能夠配備這樣的槍呢?還要從開灤煤礦說起。

當時開灤煤礦正在被英國人佔領,為了保證煤礦的安全,給這個煤礦配備了警衛隊,用的就是因菲爾德NO1型短步槍,後期配的是NO4短步槍。


1938年,開灤煤礦組織起抗日隊伍,這些隊伍半搶半買的,就奪得了不少這種槍。後來這些隊伍接受八路軍的改編,英七七也進入八路軍隊伍,用的是7.7mm的子彈。

上面是步槍的,還有手槍——駁殼槍,但是都是軍官在用。一般來說有7.63mm口徑和9mm口徑。還有南部十四式手槍,就是王八盒子,也是日本人手裡拿來的,口徑8mm。

當然有了步槍手槍,就還有衝鋒槍。M3式衝鋒槍,美國改自湯普森衝鋒槍。因為比湯姆森簡單,所以比湯普森多,用的是7.63mm毛瑟手槍的子彈。
總的來說抗戰時期八路軍的槍種類是真的多,子彈也各不一樣。而且這篇文章講到後面的時候,就有明顯的侷限性了。因為後面接收到幾把槍,不具有代表性。普遍來講,八路軍用的槍還是前面的幾種比較多。


史之策


大家都知道八路軍在抗日戰爭期間,條件十分艱苦。軍需沒有穩定來源。一般靠繳獲的“萬國造”。而另一個來源則是邊區“老鄉造”。

由於“老鄉造”沒有自己的標準,土槍口徑看手裡的鋼管粗細。復裝子彈裝藥來源雜七雜八。一個模具不同批次手雷倒模可能都千差萬別。

題主就問子彈的話,那就從子彈去聊

首先是常凱申物流公司老闆蔣委員長迷信德械。中正式步槍也算是毛瑟M24步槍的兒子。還有各種機槍當時用的也是7.92*57彈,民國自己就有大批量生產,後來租借法案美國也有大量援助。近水樓臺先得月,所以當時八路軍手裡最多的子彈應該就是7.92*57mm子彈

而要注意的是當時北洋政府遺留下來不少漢陽造(湖北條子)他是德國M1888步槍的兒子。

雖然用的也是7.92*57mm彈,但是由於該彈直徑比7.92*57尖頭彈直徑小一點,所以漢陽並不能發射7.92尖頭。

第二多的就是日本的6.5x50mmSR友坂彈,這除了戰時繳獲以外,在開打之前我們也有購買和仿製的三八式(比如晉造仿三八)。而除了6.5mm之外,7.7mm的兩種彈也有繳獲使用,從上到下分別是三八大蓋的6.5*50mmSR有坂彈,99式步槍的7.7*58mm無緣和92式重機槍7.7*58mmSR彈

而八路軍當時從各個大小軍閥手上也獲得到不少槍支彈藥。比如靠經法屬越南的雲南滇軍手裡的使用8*50R勒貝爾步槍有流到八路軍手裡,

《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後,蘇聯援助國名黨5萬支莫辛納甘步槍以及1.2億發7.62*54R毛蛋。所以“水連珠”步槍當時八路軍也有繳獲以及使用

當時意大利還有援華飛行隊支援國府,因此也有小批量購買意大利卡爾卡諾步槍。

而美國通過《租借法案》也一直有援助不少一戰後剩餘的M1917和M1903春田步槍,國人統稱“花旗毛瑟”,雖然不少援華版本已經改成了7.92口徑,但原版的.30-06也有

當時從緬甸回來的國軍士兵還帶回來不少英國人的李恩菲爾德步槍,還有軍閥也有購置恩菲爾德以及劉易斯這類英國武器,雖然存量少,但還是有

而八路軍從滿清餘孽手裡找到的步槍就更雜了,像清朝訂購的使用6.8毫米毛瑟彈的元年式步槍,抄曼麗夏的快利步槍。以及更早的毛瑟1871,英國人馬提尼亨利,老毛子的博丹等等的獨子步槍,實在是太雜了。

上面幾種是國內出土的幾種獨子步槍彈,.42博丹.45-70,.43毛瑟,.577/.450馬提尼·亨利


下排7mm,7.65,6.8毛瑟,以及8*56R和8*50R曼麗夏


瘋狗的輕武


用什麼樣的槍,就用什麼樣的子彈

子彈都是根據槍來的,想要知道八路軍用什麼樣的子彈,先要知道八路軍用什麼樣的槍,從槍械來說,八路軍是典型的萬國造。

步槍主要來說有三種,一種是漢陽造,一種是中正式步槍,還有一種是三八大蓋,除了這三種外前期有各種土槍等,後期還有卡賓槍;

漢陽造是中國最早仿製德國步槍生產而成,1895年開始生產,是在中國生產時間比較早,使用時間比較長的槍,民間俗稱老套筒,怎一個土字了得,後來也是經過多次改良,也算得是中國主力槍械之一,口徑是7.92mm,但是由於漢陽造的槍管鋼材不行,使用普通的7.92mm尖頭子彈容易炸膛,因此採用了88式圓頭子彈。投產之初,漢陽造可謂是國槍,每月能生產十三發子彈。

中正式步槍是老蔣巔峰時期在1935年中德合作時期引進的,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雖然也是從德國引進圖紙進行仿製,但確實正兒八經的毛瑟血統,因此口徑也是7.92mm,使用的子彈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毛瑟7.92*57mm步槍子彈。

三八大蓋則是日本人生產的步槍,是日本士兵的標配,儘管日本也曾仿造德國毛瑟步槍,尤其是三八大蓋的前身三十年式步槍更是仿造毛瑟步槍,但是日本腦回路比較大,自己進行了多次改進,為了能夠打得更遠,將槍變長,口徑變細,因此,三八大蓋的子彈是6.5*50mm步槍彈。中國八路軍繳獲了大量日軍的三八大蓋,也是我們的常用槍械之一。

輕機槍主要是捷克式輕機槍和歪把子;

捷克式輕機槍是由捷克斯洛伐克在法國的幫助下研發生產,但是其性能特別好,是最受亞洲歡迎的輕機槍,中國之所以選擇捷克式輕機槍,而沒有選擇德國的MG34機槍,最主要的考量就是捷克式輕機槍省子彈。除此之外,捷克式輕機槍最大的優點還是在子彈通用上,捷克式輕機槍使用的是毛瑟7.92*57mm步槍子彈,這對於後勤供應來說簡直堪稱完美。

歪把子機槍恰恰與捷克式機槍相反,堪稱二戰中最爛的輕機槍,日本研製歪把子的主要目的,其實和捷克式輕機槍的優勢一樣,就是為了讓輕機槍使用三八大蓋6.5*50mm子彈,這種思想很好,因為歪把子作為制式武器,可以分到每個班級作戰單位,如果子彈不一樣的話,對步兵來說有一定的壓力,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儘管歪把子使用的規格是6.5*50mm的子彈,但是問題卻出在歪把子性能不行,甚至經常出現炸膛的現象,為了改變這個情況,日軍將6.5*50mm的子彈裡面的彈藥減少一些。因此,6.5*50mm子彈出現了機槍專用彈。

重機槍主要是水冷的馬克沁機槍,九二式重機槍;

如果不是看到相關照片,打死縱橫都不敢相信,八路軍竟然有馬克沁重機槍,要知道馬克沁重機槍可謂是近代戰爭中的神器,關於馬克沁重機槍的傳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功夫就打死了六萬名英軍,堪稱是死神收割機。馬克沁重機槍作為重機槍,每分鐘可以發射600餘發子彈,火力十分強勁,按照常理來說,八路軍不可能供起這麼大的子彈耗費。但是中國的仿製的馬克沁重機槍被稱為民24式機槍,子彈採用的是7.92*57mm子彈,和捷克式輕機槍的子彈差不多。

九二式重機槍則是日本在二戰中最有名的機槍,相比於馬克沁重機槍也有一定的進步性,更輕便,更靈活,尤其是風冷的設計還是有進步之處的,口徑上是7.7mm,因此子彈也是和其他武器不一樣。

手槍最出名的是盒子炮,除此之外還有左輪手槍等,

手槍來說種類就更多了,但是縱橫還是要介紹一下盒子炮,作為最受中國歡迎的手槍,盒子炮當年是每個中國軍人的夢想啊,盒子炮的口徑是7.63*25mm子彈。

從以上的槍械製造可以看出,中國八路軍所需要的子彈也是五花八門,想要配備夠用的子彈那更加困難了,但是最差也就是沒有到頭了。

因為子彈匱乏,所以八路軍很難進行大規模的會戰,領導幹部的任務主要就是控制子彈的使用,比如一個機槍可以拿50發子彈,步槍可以發20發子彈,據說有的部隊人均只有三發子彈。

1942年八路軍制造的子彈合計22萬發,你說這個子彈夠不夠用。


史論縱橫


眾所周知,在抗戰時期八路軍的軍用物資是十分匱乏的,早期國軍雖然給過援助,但數量太少根本滿足不了需求。有人說蘇聯給過援助,但在抗戰期間期幾乎所有的國際援助物資都被供給給了國軍,蘇聯給過最多的一次就是45年150萬蘇聯紅軍突擊東北的那一次,把部分繳獲武器給了八路軍。

八路軍使用哪些型號的步槍,口徑又是多少呢?

八路軍主要的武器來自自產和繳獲,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八路軍在興辦了無數個兵工廠,但規模都很小,缺少機器、技術、人才和材料。最大的兵工廠鼎盛時期1940年年產步槍3000多支,子彈12萬發。生產步槍以漢陽造為主,也自助研發過仿製38式的65式步槍,口徑6.5mm。

主力步槍:漢陽造88式步槍

口徑:7.9毫米,採用子彈直接上圖。不光是八路軍,即使在中國漢陽造也是抗戰主力步槍之一,雖然落後中正式2代,38式一代,但其仍不失為一把結實可靠的步槍。產量很大,早在清朝末年就已經生產,大到各地軍隊,小到山間土匪,地方武裝,漢陽造的身影無處不在。雖然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推出來中正式但其產量無法取代漢陽造。


稀有步槍:38式和中正式

38式口徑6.5毫米,採用6.5✘50毫米步槍彈,穿透力強但威力不足。是當時日本軍隊的制式步槍,雖然有了更好的設計有坂99式步槍,口徑7.7毫米,但產量難以替代,迫於戰爭形勢基本裝備太平洋戰場上的軍隊。八路軍雖然作戰會繳獲少量38式,但子彈數量有限難以使用。中正式八路軍裝備太少,少到~~

輕機槍:ZB26(國內通稱為捷克式)

口徑:7.92毫米,採用7.92✘25毫米毛瑟彈,彈匣容量20發。早在20年代就開始購買和仿造,但直到1934年國民政府才能生產出零件統一的機槍。紅軍有通過渠道購買或繳獲,ZB26是各地軍隊的主力機槍和火力支柱,在所有的抗戰片裡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還有大正十一式,俗稱歪把子,口徑6.5毫米,採用6.5✘50毫米步槍彈,容彈30發,和38式通用子彈。這槍很難用,玩得好可以超神,據說有的老供彈手可以在射手一邊射擊時一邊按住彈倉內子彈,另一個手進行填彈,達到持續射擊。但玩玩就好,打仗射手要不斷調整射擊方向,你供彈手~~

重機槍:馬克沁(我國仿製的稱為民24式機槍)

口徑:原版11.43毫米,民24式採用7.92✘57毫米尖頭彈,333發帆布袋供彈(大多數情況)聞名世界的大殺器,它的出現讓遊牧民族徹底乖了起來,在索姆河戰役德軍用它一天殺了6萬英軍士兵。也是抗戰功臣,中國軍隊列裝的唯一的重機槍。

92式重機槍,口徑7.7毫米,採用金屬彈排供彈,容彈量30發,子彈比38式更難搞。

抗戰不易,珍惜眼前生<strong>活。 (H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