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夥伴周煒:中國過去20年,互聯網未能解決醫療和教育的痛點,但AI可以

近日,創世夥伴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周煒在TechCrunch國際創新峰會論壇(深圳)上,分享了創世夥伴的投資策略和他對中國創投生態的思考。

周煒認為,在中國過去20年的創投市場裡,教育和醫療的痛點沒有通過“互聯網”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因為這兩個領域面臨的不是“連接”的問題,而是“供給和需求不平衡”的問題,要通過現在的AI等新技術來解決。

在他看來,中國式AI的成功路徑可以歸結為“Fail fast,learn fast,improve fast”。創業是高風險的事情,尤其是互聯網和技術創業,通常是贏家通吃的市場,該失敗早點失敗,別浪費時間,因為失敗得越慢,浪費的是所有人的時間和更多的錢。

以下是周煒的部分演講內容,經36氪記錄和整理:

大家好,我是創世夥伴資本的周煒,我們的基金比較年輕,剛剛兩年多一點。“Fail fast,learn fast,improve fast”是我們對中國AI行業的總體觀察。

我在硅谷的基金工作了十年,對比硅谷和中國的創業公司,2011年是個界限。2011年之前,中國都是在複製美國的模式,2011年之後,中國出現了很多創新的東西,這些創新是在複製來的模式裡面進行的創新。中國公司的商業模式和很多變化比美國要快很多。微博最早和推特是一樣的,但是今天的微博和推特已經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了。

中國的創業者和老百姓,有一個特點,講究“快速迭代”,但是在硅谷沒有聽到過這個詞。硅谷的創業者、投資人和用戶都希望拿出來的產品是完美的,不能有太多問題。但是在中國,經常有創業者下午5點是一個版本,晚上12點又是另外一個新的版本,通過實際使用的回饋去做迭代,中國用戶的容忍度比較高,耐心也比較差,所以不斷迭代。

我們必須要承認,中國的AI底層技術和美國有差距,中國的AI相當於IQ 120分的正常孩子,但是美國的AI可能是一個IQ 130或140比較超常的孩子。但美國的AI是放在實驗室,一直不出來,保護過度,等到18歲,很聰明,學習很好,但是實際生活能力很差。而在中國,很早就把還沒完全成熟的技術結合在商業環境裡使用,就像三四歲的小孩就能幫你打醬油去了。因為很早接觸了真實環境,用真實數據運行,再加上它的智商,中國的AI很可能在一個時間段內的商用會走在美國的前面。

比如,我們投了一家公司,做的是一對一的英語教學。我們原來在KPCB的時候,談到AI教育課題,我們的合夥人都會說要投純粹的虛擬老師,但是這個技術要5-10年才可以。但是在中國,我們有一個非常中國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用"AI+人"的方法來解決。我們的產品把一節30分鐘的課,讓老師在課堂上碰到的任何一個場景,全都分小碎片拍下來,越細越好,AI只負責從攝像頭採集孩子的反應和聲音的發音給評分,根據評分從後臺選取一個適當的老師來給這個孩子,因為孩子感覺不到太多這個老師有什麼不正常的地方,從孩子的體驗來說像是一對一的過程。

中國的互聯網和創投已經發生了20年,這20年的主題,就是“連接”:連接人和人,連接事和事,連接商業和商業。但是,有兩個特別重要的領域,互聯網一直沒有起作用,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醫療。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個領域的問題不是“連接”的問題。

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醫療被投資了十幾年,2015年之前,互聯網教育和互聯網醫療投了很多錢,但是並沒有真正的大公司成功地證明它的商業模式,並且走向大家公認的成功,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個領域是供給和需求不平衡,好老師、好學校、好醫院和好醫生很不夠。

而現在,我們可以用技術解決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怎麼解決呢?比如我們投的“叮咚課堂”,他們相當於把好老師進行了克隆,可以同時給無數的孩子上課,這解決了供給不足的問題。我們投的“數坤科技”,做AI影像診斷,讓比較沒有經驗的醫生和醫院做出來的診斷精準程度和北京協和醫院的一樣好,相當於是給了普通人一個鋼鐵俠的盔甲,變成了超人。

當你看AI+醫療領域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的公司幾乎都在做肺結節的問題,因為AI需要真實的數據進行訓練,而肺結節的數據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是公開的,大家在網上都能夠用,所以大家做影像產品的時候都會拿肺結節產品做AI。中國的AI在商用上走得非常激進,我們通過真實的運行積累了競爭壁壘。

創業是高風險的事情,尤其是互聯網和技術創業,通常是贏家通吃的市場,該失敗早點失敗,別浪費時間,因為失敗得越慢,浪費的是所有人的時間和更多的錢。

我們那代創業者,平均下來,從創業到上市花8年時間,這中間可以有無數的機會犯錯,還可以改。但今天有無數公司,創業3年就上市了。這種節奏下,創業者沒有什麼犯錯的機會,你沒有戰略性錯誤的可能性,要贏就得一路正確,需要團隊的能力比之前強很多才行。

這種速度對VC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我在2012年進入VC的時候,看一個領域花一年時間都沒有問題,每一個領域的項目,盡職調研好幾個月也沒有問題,但今天的話,看一個領域,3個月內沒有做投資的話,你這一輪的機會就沒有了。

所以,我們的壓力確實也很大,逼著我們必須快速學習,同時非常專注。十年前,任何一家好的公司我都見過,但是今天很多好的公司,我見都沒有見過。我們團隊的人基金有限、人數有限,我們只能專注地運營,今天的環境也逼著VC越來越專注,越來越垂直。

我在VC做了12年半,經歷了4次週期,回過頭來看,市場上很多的公司,投它最好的時間是2008年底和2009年上半年,很多好公司在那個時候融不到錢,後來又重複了好幾次,都是類似的情況。如果你有錢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時機,我們現在非常積極找投資標地。

今天所有的小企業,比如說獨立的小酒店和小診所,都上網了,可以掛到點評上、掛到美團上做銷售,但是這些對他們沒有任何用,因為他們要花錢排在前面的搜索頁面是不可能的。我們把這些小商家稱之為“被遺忘的另一半”,但現在開始有很好的技術和平臺來幫助他們。

舉個例子,中國的很多小診所只有一個醫生和很小的房間,無法做檢驗。我們投的一家公司“雲呼科技”就通過“美團+美菜”的方式,讓診所的老闆可以管理所有病人的病例,可以一鍵呼叫。雲呼科技的工作人員會去診所獲取患者標本,通過自建冷鏈物流體系送達就近的第三方檢驗機構,檢測好之後,把結果從雲端返回到診所,直接開藥。這樣的話,病人就不需要跑到醫院,小診所也沒有流失病人。再往後,這個診所的所有管理需求,我們都可以幫助他們做。

(封面圖來自pexels.com)

——————

我是36氪記者王藝瑾,業務交流可添加微信catherineyijin,煩請備註公司+姓名+職務+來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