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海浪父母的菜,黃曉明心中的一首歌一座城

引言

與黃曉明的對話,從他的家鄉青島開始。在《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歌唱盛典錄製間隙,他與我們回憶起少年時代。“我覺得自己像大海的兒子一樣,海邊出生,海邊生長。”他說,“小時候覺得天是藍藍的,海也是藍藍的,海天一色,城市紅瓦綠樹,現在回想都覺得特別美好。”

城市是我們的棲居之地,故鄉是見證時代變化和自我成長的情感座標,正因如此,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難忘的“一首歌一座城”。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主辦,央視網、央廣網、國際在線、愛上傳媒、各地IPTV分平臺同實施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自啟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而今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藝頻道CCTV-3播出的《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歌唱盛典,更是用歌聲帶我們打開記憶的長廊,重溫新中國70年激動人心的時代畫卷。

在此次盛典中,黃曉明和李宇春合作演唱一首《我們都是追夢人》,不僅唱出家鄉情,也把歌聲獻給所有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的奮鬥者們。同時,黃曉明也在回顧思索著自己的追夢之旅。

這是一次關於時代記憶的對話。“70後”的黃曉明,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浪潮,東部沿海的經濟奇蹟;而作為電影人,他扮演了許多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角色,也見證了中國電影的市場化和票房奇蹟。他說:“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時代,給我們帶來了太多奇蹟。”

這也是一次坦誠地自我剖析。黃曉明講述了家鄉文化給他帶來的影響,演藝事業多年的所思所想,以及面對爭議和質疑,他如何從中學習併成長。

交談之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更加多面、真實的黃曉明。

印象最深的菜是炒西瓜皮

黃曉明考北京電影學院的故事,幾乎已經成了一段“傳奇”。1996年考電影學院前,他從沒有聽過這個學校,甚至以為“北電”是“北京發電廠”。面試時,老師崔新琴讓他展示形體,他就做廣播體操;讓他表演“捉蛐蛐”,他說,“我們青島沒有蛐蛐”;讓他表演打人,他又說,“我不打人,打人不好”。若不是一張足夠好看的臉,他早該落榜了。

家鄉的海浪父母的菜,黃曉明心中的一首歌一座城

除了好看,崔新琴還有另一個選擇黃曉明的原因:這個孩子實在。這大概就得益於一個人的出生環境了。青島人黃曉明,既有山東人的實在、規矩,也不乏沿海人的拼勁和闖勁。他對記者說:“這座城市帶給我的是基因裡的東西。”

在黃曉明看來,青島的擁有大海的基因,“一種寬厚的、容納百川的氛圍,還有驚濤巨浪一樣努力奮進的精神”。小的時候,他和家人住在套院裡,父母最常教育的事情就是禮貌、謙遜、助人為樂。“他們經常幫助鄰居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好東西,照顧老人……這種身體力行的教育對我影響很深。”那時候家裡並不很富裕,西瓜很貴,母親就常常說她不愛吃西瓜瓤,把瓤都給黃曉明吃,西瓜皮就拿銼刀銼成條炒雞蛋。“我就覺得特別好吃,長大了才知道媽媽不是不愛吃西瓜瓤,只是不捨得吃。”

兒時的這些畫面就是黃曉明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記憶概括。“現在有時回青島,看到那麼多摩天大樓,還是會回想起以前的模樣,覺得發展太迅速了。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在青島人的拼搏奮鬥下,這座城市一直充滿活力。前兩年,上合組織峰會在青島舉行,那瞬間我作為青島人都有點認不出青島了,簡直太美了。”

美好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

從青島到北京,從學校到熒屏,黃曉明說自己戲裡戲外,同步見證時代變遷。“我是70年代出生的,經歷了改革開放相當長一段時間。”18歲,黃曉明離開青島來到北京,沒過兩年就趕上香港迴歸。那一次,他和同學一起在天安門前慶祝歷史時刻,歡慶的照片被美國博物館收藏,“那個時候發自內心地為祖國感到自豪和驕傲”。

家鄉的海浪父母的菜,黃曉明心中的一首歌一座城

同樣,在影視作品中,黃曉明也詮釋著不同時代的中國故事。《你遲到的許多年》裡,他講述了鐵道兵轉業後創業,做中國民族品牌的勵志故事;《中國合夥人》裡,他演繹了出國潮、教育熱背景下創業者的拼搏精神;而在今年的《烈火英雄》中,他又塑造了平凡卻偉大的英雄形象,“消防員是和平年代離犧牲最近的人,美好是因為有他們替我們負重前行”……

拍攝《烈火英雄》前,他特地去消防隊訓練了一個多月,把所有消防員需要訓練的項目全做了一遍了。“所以在現場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別自信,我就是一名消防員,就是江立偉。”在他看來,如今電影市場逐漸泥沙俱下,優勝劣汰,演員更應該有過去那種匠人思維,做好體驗和前期準備,否則便很容易被市場淹沒,無法留下真正值得記錄的角色。

“我覺得特別驕傲,能見證自己參與的行業越來越火熱,但同時也知道擔子還是很重的。我特別感謝人民群眾給我們這麼多好機會去演繹各種作品,但新時代對我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黃曉明說,“藝術源自生活,我們還是應該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多創造跟生活主題相關的好作品,這是我現在很希望做的事。”

這或許就是演員這個職業的美妙之處:一面親身經歷時代,一面用影像記錄時代。

有時候懷疑自己會不會太較真

從大紅大紫那天開始,黃曉明就面對著“冰火兩重天”的考驗。作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96級“明星班”的代表人物,黃曉明始終是國內最具新聞熱度的男明星之一,他的演技、外表、私生活,甚至一個表情,都時不時被外界點評一番。很多時候,他就像一個被貼滿了各種標籤的靶子。

爭議最多的時候,很多人把問題歸結于山東男人的“大男子主義”,而在黃曉明看來,這種“大男子”本心上更多出於責任感。“山東人很有責任感,或者說某種使命感。我給自己的擔子就特別重,莫名其妙會往身上添一些東西。”

家鄉的海浪父母的菜,黃曉明心中的一首歌一座城

生活中,很多人說黃曉明是“一個操心的命”,事無鉅細,特別執著、較真。黃曉明有時也會自問會不會太較真了?

“可我後來發現,努力之後有所收穫,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所以凡事都得兩面看,較真並不一定是壞事。”黃曉明說,每個人都在成長,我到今天為止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還可以成長。我覺得自己有點傻,有時候真的是一種傻執著,但是沒關係,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看清自己和認知自己的過程。所以我特別開心,因為不同的聲音可以給我不同感受,讓我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問題,這樣我才能修正自己。”

“我也有夢想和堅持,我的夢想是什麼?就是當我堅持的時候感到很幸福,這就足夠了。”採訪最後,黃曉明用《中國合夥人》裡的這句臺詞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總結。他有自己的堅持和執拗,也有很多人不瞭解的淡然和灑脫。他說,與其花時間在無謂的辯解上,不如多做點真正有用的事,好好工作,多做公益,比如幫助空巢老人、鄉村教師,成立“真心英雄”基金為消防員做點實在事兒等。

刷屏與熱搜之外,中國演員應該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去完成。就像在《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歌唱盛典中,黃曉明和李宇春合唱的那首歌,“我們都是追夢人,千山萬水奔向天地跑道……每次奮鬥拼來了榮耀。”

家鄉的海浪父母的菜,黃曉明心中的一首歌一座城

家鄉的海浪父母的菜,黃曉明心中的一首歌一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