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模式技巧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的生態養殖模式是指種植糧(玉米)、草,鴨、豬、魚以玉米、草(蘇丹草、鼠尾草)為食,豬糞尿入水池,水池除養魚外,還是鴨的活動場所。以豬糞為魚的飼料,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也降低了糧草的種植成本。

一、經濟效益

玉米本身的營養元素已成為豬飼料必不可少的成分。玉米飼料發酵糖化後可以餵豬,還可以釀酒,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通常,釀酒的酒糟還可以作為豬的飼料,只要向釀酒後的酒糟中加入少量麩皮、餅粕等就可以成為豬的優質飼料,成本僅0.4元/kg,當然不包括酒糟成本在內,豬的飼料成本降低了約有7%左右;豬吃了這些優質的飼料之後生長迅速,基本上每天每隻豬可以增重0.75kg,育肥養殖4個月後就可以出欄上市。

另外,玉米秸稈因其含有一些營養和化學成分,在工、農業生產中被廣泛運用。豬糞屬於有機肥料,可用來養魚。在魚池中施用豬糞,能夠促進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長,為魚提供天然的生物飼料,減少魚飼料和肥料的投入成本,提高了魚的產量,並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另外,也可以用豬糞餵鴨,用鴨糞來餵魚。該生態養殖模式既可產生互補性,保持生態的良性循環,又可以節約養殖成本,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二、生態效益

以玉米餵豬、鴨、魚,以草餵鴨(鼠尾草;豬糞也可餵鴨)、魚。豬、鴨糞便既可餵魚肥水,也可作為玉米、草的有機肥,進而使糧、草、鴨、魚,鴨、豬、魚這條生物鏈達到良性循環。

此外,玉米秸稈經過精細加工處理之後,可被製成高營養的牲畜飼料,不僅有利於發展畜牧業,而且通過秸稈養畜還田,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三、社會效益

採用該生態養殖模式,使豬、鴨糞便得到妥善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汙染,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生活環境,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該生態養殖模式使物質之間保持著良性的循環產出的產品均為無公害的生態產品,人們可以放心食用。此外,玉米秸稈的充分利用,對於我國資源緊缺的現狀具有重大的借鑑意義。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共養準備

一、場地選擇

糧、草、鴨、豬、魚共養用地的條件:土質肥沃、地勢平坦、水源和光照充足、遠離工業區和住宅區,但交通便捷。

1.搭建豬舍鴨棚

修建豬舍鴨棚以南北向為宜,建在池塘邊的避風向陽處。豬舍鴨棚的具體面積應按具體情況而定,圈(棚)內建糞溝,要求傾斜有坡度,便於糞便進入魚池,糞便收集口儘可能遠離食槽。

2. 種植糧草

糧草種植可選池埂或旱地,玉米和草各佔一領域在春季種植玉米;蘇丹草和黑麥草共地輪作,夏季種植蘇丹草,冬季種植黑麥草。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3. 修建池塘

魚池一般選擇水質較好、排水方便、用電方便、通風向陽的水池。4.選用優良品種糧:玉米。草:蘇丹草、黑麥草。鴨:櫻桃谷鴨。豬:雜交長白豬或其他良種豬。魚:主要是鰱魚、青魚、草魚等。這些品種都耐食粗飼,生長快。

二、基礎設施

1.種植基礎

(1)土地選擇土壤肥沃的麥茬地、休閒地棉花地、綠肥地、瓜地等,輪作期一般2—3年。

(2)種植前要及時整地處理。整理時不宜過早或過晚,否則會使土壤中層板結或跑墒,影響出苗。整地要求達到松、碎、平、齊、均、墒六字標準。

(3)應根據當地氣候等條件確定具體的播種時間,大多數地方在3月上中旬開始播種,油菜地可推遲到4月中旬。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2.魚池設施

魚池的形狀以長方形最佳,按東西方向修築,長寬比例2:1或5:3為宜。這樣的池形池埂遮陰少,水面日照時間長,有利於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夏季南風可促進池水運動和增氧。

3.防護設施

可用圍欄養殖的方式,以鴨棚和魚池為中心,在周圍建造圍欄,為了防止鴨上岸後逃離以及敵害入侵,如果周圍環境好,鴨、魚天敵少以及社會環境佳,只需建造木柵欄既可,欄高需在1.7m以上;如果周圍環境不好,可設置鐵絲網,以確保安全。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共養技術

1、雛鴨飼料

開食一般都是將乾粉料加水按照10:4的比例拌溼,達到手握成鬆手即散的程度即可,然後將拌好的溼料均勻地撒在塑料布上,雛鴨飼料應為全價顆粒料,因為全價顆粒飼料的營養成分較為7.5%,肉粉1%,貝殼粉1%,食鹽0.5%全面,可以滿足鴨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此外,飼料中一般還會含有鈣、磷、微量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等。

在給雛鴨投餵飼料時,值得注意的是餵食的次數與喂量。因為雛鴨的消化系統還不是特別健全,所以每次的飼料投餵量不宜過多,應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則。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2.豬飼料

玉米麵30%、麩皮20%、豆餅粉15%、糠餅15%、酒麴5%、鴨糞7%、蠶蛹5%、添加劑3%,用適量的水攪拌均勻,密封發酵至有酒香味時直接投餵。

3.魚飼料

豬糞90%、米糠5%、麩皮3%、玉米麵拌勻,製成顆粒。分早晚投餵,同時,白天讓鴨下水放養,鴨糞也可直接供魚食用。這樣既大大減少了餌料成本,又加速了魚的生長。豬糞還有抑制水底青苔生長的作用。

二、共養管理

1.玉米的種植與管理

(1)播種。

播種前先施足底肥。播種深度控制在2—3cm,每穴1—2粒種子。然後用細土將種子覆蓋好。緊接著澆水,鋪上地膜,膜要平鋪,最後用土將地膜的四周壓實。

(2)生長管理。

玉米苗期在栽培管理上以放苗條、封洞、中耕鬆土、除草、蹲苗為主,第一遍中耕的深度要在15cm左右,苗帶6cm左右一般蹲苗要遵循“蹲黑不蹲黃,蹲溼不蹲幹,蹲肥不蹲瘦”的原則。當見葉10—16片時,對玉米進行澆灌以及進行合理施肥,此階段正是玉米需水需肥的關鍵時期,屬於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階段,可以適量施用鴨子和豬的糞肥,保證玉米快速生長。

當玉米葉長出17—19片時,就進入了玉米花粒期。此時玉米的營養器官生長速度下降,進入了以籽粒為中心的生殖生長期,主要是將有機物質不斷向籽粒中進行轉化、運輸和積累。此時的管理主要以澆水為主,並適當補施微肥,可以施用鴨豬的糞肥,也可以適當施化肥等,以促進玉米生長。在澆完頭水之後,一般隔半月左右的時間接著澆第二水。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當最後一片葉子展開時,玉米進入了成熟期,此時莖葉逐漸停止生長,玉米也到了需水高峰期。此時應該儘量使田間持水量在80%左右,要特別注意灌漿水的澆灌,進而加快有機質的轉化速度,使得玉米粒大且飽滿。一般在8月20日前後澆完最後一水,否則會影響玉米的成熟。

(3)防治病蟲害。

①通常,玉米的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紋枯病和葉斑病等。防治方法:首先可以在播種前,將玉米種子用殺菌劑進行殺菌處理,例如可以用25%粉鏽寧按0.3%劑量拌種,可以防治黑穗病。一新農村生旦發現黑穗病,初期可通過噴灑多菌靈可溼性粉劑進行處理。防治紋枯病和葉斑病,一般可以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此外,防治紋枯病也可以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塗莖防治或直接對病部噴霧。

②玉米的蟲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蟲(俗名五彩蟲、麥蠶等)和地防治方法:防治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用殺螟靈1號顆粒劑等。

每畝灌灑2kg左右的呋喃丹。防治粘蟲,可以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而防治地老虎多采用在田邊擺糖漿盤進行誘殺粘捕的方法。

(4)秋收後料理。

將收穫的玉米粉碎後飼餵,粉碎後的玉米麵也不可長時間儲存。因為玉米脂肪含量高,時間久了易變質。粉碎量以15天用完為宜,夏天以10天用完為宜。在配制飼料時,應將玉米麵進行浸泡。玉米粉被浸泡後能吸收水分而膨脹變軟,易被禽畜食用,利於消化吸收。浸泡方法:在玉米粉中加1—1.5倍的水浸泡2小時左右。

2. 草的種植與飼餵

在4月上旬可種植,每畝播種量23kg,播種前施基肥,每次收割後應追肥。在草長到1.2m左右的時候就可以收割並作為魚料進行投餵,一般從6月到9月期間,每10天就可以收割一次,投餵量應具體根據魚體重而決定,一般投餵量佔魚重的20%-30%。黑麥草在11月份播種,每畝用種2kg左右。每次收割時需留茬10cm,並施1次化肥或有機肥。投餵方法按淡水養魚方法投餵,即“四定”:定位、定時、定質、定量。如果養殖者有足夠的土地,可適當種植鼠尾草,收割後給鴨食用。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糧草鴨豬魚,五位一體生態種養殖,方法技巧看這裡

3. 魚、鴨的合理搭配

(1)粗養。

粗養魚塘,每畝可放養600尾魚種,配養鴨100只,主要通過鴨第10章糧一草鴨—豬魚的生態養殖模式糞餵魚肥水,可以不投餵或少投餵精飼料。

(2)精養。

由於精養魚塘的魚密度高,魚多水易肥,以每畝水面放養鴨50只為宜。

4.巡塘

(1)每天堅持巡塘,視察魚類生長的情況,清理環境。(2)調節水質水量,隔10—15天加水一次,有必要時可以利用增氧機增氧。(3)注意輪捕輪放,6-9月份進行2—3次輪捕,7、8月份進行一次輪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