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原縣泥河灣旅遊文化——小長樑

陽原縣,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地處首都北京、煤都大同和皮都張家口之間,總面積1849平方公里。沿109國道向北,行徑快到達陽原縣化稍營時,前方的路牌告訴我們,泥河灣就在眼前面.一個十餘米的一個路口,寫著泥河灣遺址群的豎碑顯示在我們眼前。順道上坡,一處平地便就是泥河灣重要的遺址群--小長梁遺址。

山坡上面只有一些較為簡單的建築,而坡下卻是遺址群。映入我們眼簾的那只是一個剖面,一個外行人看不懂有任何意義的一個刨面,但對於來到這裡專家來說,許多代表遠古印痕的化石正是從這裡出土的,所以這裡也成了古生物化石和泥河灣地層標準剖面。

我們從這裡曾經挖掘過的洞可以發現一些動物的石化殘留,這些遠古動物殘骸以及吃剩丟棄的殘骨以及牙齒的痕跡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人類活動過的地方。

陽原縣泥河灣旅遊文化——小長梁

泥河灣地質遺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陽原縣泥河灣旅遊文化——小長梁

泥河灣國家級地質遺蹟保護區簡介

位於陽原境內的泥河灣地層,是中國和世界進行第四紀地層對比的標準剖面。泥河灣層是包括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跨時代地層,記錄了200—300萬年來泥河灣古湖變遷的完整過程。地層中飽含著古湖時期的動植物化石古人類活動的遺蹟,形成了一個“天然博物館”,是研究我國古人類、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及新構造運動學的寶地,在國際地質界和考古界享有盛譽,尤其是在世界早期人類起源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泥河灣的系統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特的文化現象—泥河灣文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我國地質和考古工作者相繼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和研究,已發現早期文化遺存的遺址80多處,其中100萬年以上的就有25處,全國共30處。距今136萬年前的小長梁早期遺址區、10萬年左右的侯家窯中期遺址區和1萬年左右的虎頭梁晚期遺址區,統稱為泥河灣遺址群,被公認為“世界人類及其文化起源中心”,在國內和國際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陽原縣泥河灣旅遊文化——小長梁

藍藍的天空 安逸小長梁風貌

陽原縣泥河灣旅遊文化——小長梁

小長梁遺址群

陽原縣泥河灣旅遊文化——小長梁

小長梁遺址群鏈接棧道

泥河灣被譽為“人類的東方故鄉”,泥河灣遺址群於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2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10月被列入國家“十一·五”大遺址保護項目,在全國100處大遺址保護項目中排列36位,在全省排第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