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何尊銘文你知道多少?

探索文化


我是史海講經人,我愛回答。

關於何尊銘文我瞭解到了三個知識點:一是銘文中有“中國”字樣,這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錄,第二是通過銘文證明了《史記》中司馬遷關於成王遷未遷都的記載是錯誤的,第三點就是在銘文中最早出現帶“心”的德字,從而佐證了周朝以德政治國。


何尊的發現過程

我們知道考古出土了大量周朝時的青銅器,而這些青銅器很大部分都是禮器,也就是祭祀時用的器,這何尊也不例外,也是一個禮器,但非比於司母戊鼎,曾曾侯乙編鐘,“何尊”就顯得迷你得多,而且其發現的過程也比較曲折。

1963年8月陝西,一個雨後的下午,陳堆在自己租住的後院中發現雨水衝涮一個銅器,於是就把這個銅器挖了出來,後來陳堆回寶雞時將他交給了陳湖保管。但沒想到這個陳湖將這個銅器賣給了廢品收購站,幸好被當時寶雞市博物館一工作人員發現,然後寶雞市博物館又從廢品收購站買回來,最被收藏在博物館。

“何尊”是西周一個名為何的貴族的祭器,此尊高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重14.6公斤。後來選送到了國家文物局,當時上海博物館館長研究了裡面的銘文,於是將其命名為“何尊”。

<strong>何尊銘文的解讀

何尊內膽底部銘文有122字,其中“宅茲中國”是“中國”最早見於記錄的文字記載。

何尊銘文記載了武王滅商後準備建都洛陽一帶的設想和成王遷都成周的事實。這就與司馬遷《周本紀贊》中關於周成王時都城不符,從而證實了司馬遷的記錄是錯誤的。因為司馬遷當時認為成王時都城還是在豐鎬,但通過何尊上面的銘文證實了成王遷都洛邑。這與1981年岐山出土的新邑戈和2008年周公廟出土的新邑卜甲,相互應證了周成王遷都的史實。

我們知道周朝一直提倡以德治國,從很從出土的青銅器和一些占卜的甲骨上都說明了這一點,而在何尊的銘文裡還第一次出現了帶“心”的“德”字,所以從而又能應證周王朝以德治國的理念。



史海講經人


我是人見人不愛花見花不開一名妄想成為遊戲解說的女主播我是小葛!

我不太清楚這個所以百度的我們一起看看學習學習吧!

西周是我國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在西周的古遺址發掘的青銅窖藏與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青銅器,做工精緻,銘紋內容豐富,歷來被考古界所重視,為我們研究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證來源。其中的不少青銅器上的銘紋記載,更是為西周歷史重要事件提供了關鍵的時間界線與實物證明。

何尊銘文

何尊是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訕賈村的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銅質祭器。由於是一個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因此叫做“何尊”。高39釐米、口徑28.6釐米、重14.6公斤,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稜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然而何尊的珍貴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它的工藝,更重要的是何尊內膽底部的122個銘文。

何尊

何尊銘文內容:“唯王初壅,宅於成周。 復稟(逢)王禮福,自(躬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庾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何尊

何尊銘文記載了周成王五年四月的一天,在京室對宗族小子的一次誥命,反映了武王滅商後準備建都洛陽一帶的設想和成王遷都成周的事實。當中的“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對於我們中國意義非凡;何尊還是第一個出現帶“心”的“德”字器物,在何尊之前的器物上,無論是青銅還是甲骨文,無論是表示得到還是表示道德,全部都無“心”,全是“得”。何尊之後的銘文,表示道德有心,證明了周王朝以德治國的理念。

何尊銘文還證明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性事件,它推翻了司馬遷在《周本紀贊》中認為的成王未遷都洛邑。文章來自中歷收藏品鑑定中心,轉載請說明!其開篇的“唯王初遷,宅於成周”證實了成王確實遷居到洛邑。而後來在1981年岐山出土的新邑戈和2008年周公廟出土的新邑卜甲,都是這一事件的佐證。

何尊銘文“中國 ”

何尊目前收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為該館鎮館之寶,是寶雞市博物館1958年成立後收藏的第一件青銅器,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

圖片網上找的百度的,文字也是百度的,雖然都是找的但是我覺得通過這個我要時不時看看這種歷史補充一下知識。

希望答案能幫助作者,喜歡我的幫忙點個關注再走,本人在認證期,謝謝大家啦!不喜勿噴不喜勿評論謝謝大家啦!

我們下期再見拜拜咯!愛你們!






小葛小葛遊戲解說


何尊銘文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其內底鑄 銘文12行122字,記載了周成王親政五年時,在新營建的東都成周(今河南洛陽)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誥,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即“宅茲中國”,與《尚書》中的《洛誥》、《召誥》、《逸周書·度邑》等文獻記載相互印證,起到了證實補史的作用,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出現在何尊銘文中,意義重大[1]。何尊銘文是“中國”一詞出土最早的見證,表明了洛陽是古中國的所在地,即天下之中。此外,中國郵政集團的標識“中”字的設計也來源於何尊[2]。

中文名稱

何尊銘文

出土地點

陝西省寶雞市東北郊賈村

館藏地點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所屬年代

西周早期成王時期

屬性

考古文物文獻

出土時間

1963年

何尊

西周。高39釐米、口徑28.6釐米、重14.6公斤。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稜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銅尊內膽底部發現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營建新都洛邑的重要歷史事件,極具史料價值,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更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東北郊的賈村。現藏於:陝西省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






君王妻


何尊是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訕賈村的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銅質祭器。由於是一個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因此叫做“何尊”。高39釐米、口徑28.6釐米、重14.6公斤,口圓體方,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稜裝飾,頸部飾有蠶紋圖案,口沿下飾有蕉葉紋。整個尊體以雷紋為底,高浮雕處則為卷角饕餮紋,圈足處也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造型雄奇。然而何尊的珍貴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它的工藝


寫字的小易


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時的青銅器,其內底鑄銘文12行122字,記載了成王在其親政五年時,於新建成的東都洛邑對其下屬“宗小子”的訓誥,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時決定遷都於洛邑,即“宅茲中國”,與《尚書》中的《洛誥》、《召誥》、《逸周書·度邑》等文獻記載可相互證,起到了證實補史的作用,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中國”兩字作為詞組,首次在何尊銘文中出現,意義重大。何尊銘文是“中國”一詞最早見處;也是“中國郵政”的標識“中”字的設計來源,這一切都源自何尊。


偈航


何尊銘文是“中國”一詞出土最早的見證,表明了洛陽是古中國的所在地,即天下之中。


金牌大妗八姑姐


自知甚少,慚愧!


李忠傑50


不好意思,我不瞭解,我會好好向大家學習!


王宏2177


記載一段事情,純屬歷史性的東西!


胡力平174024905


南郭行吟

何尊,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尊高38.8釐米,口徑28.8釐米,重14.6公斤。圓口稜方體,長頸,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獸面紋,角端突出於器表。體側並有四道扉稜。造型渾厚,工藝精美。

何尊銘文

“唯王初壅,宅於成周。復稟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雍州何賜貝卅朋,用作口(周)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銘文大意

銘文大意:周成王五年四月,周王開始在成周(今河南洛陽)營建都城,適逢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王於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內容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治天下。武王滅商後則告祭於天說,餘入住到天下的中心,由此統治民眾。周王賞賜何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

2017年9月,有幸參觀了位於寶雞石鼓塬的中國青銅器博物院,被院藏的精美展品所震撼,遂賦詩一首,茲錄於後,以供賞讀。

參觀寶雞

 中國青銅器博物院

  志       感

煌煌石鼓,巍巍大塬。

厚載歷史,青銅為鑑。

殷紂失德,自毀江山。

武王除暴,天下始安。

西東兩週,七百餘年。

有德無德,征戰頻繁。

止戈為武,兵器當先。

青銅鑄就,刀槍戟劍。

各類禮器,盡數觀瞻。

泱泱何尊,中國首現。☆

饕餮紋飾,精美少見。

西周酒器,館藏鎮院。

毛公大盂,雙鼎無前。

虢季子白,製作寶盤。

青銅之鄉,寶雞為冠。

華夏文明,薪火相傳。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何尊銘文中

   2017.09.02於古陳倉石鼓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