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他曾將革命儒雅的進行到底……

一百年前,他曾將革命儒雅的進行到底……

他一表人才

風度一流

寫的一手好字

又妙手著文章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會吹簫

會唱崑曲

教俄文“絕不會誤人子弟”

是將《國際歌》翻譯成中文的第一人

他是儒雅之至的文化人

曾與魯迅一起領導過上海的左翼文藝活動

但也一心為革命而向

他是繼陳獨秀之後的

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人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你一定在課本上或者書籍中

讀過他的名字

但是卻不一定會在談論歷史時想起他

他是瞿秋白

四季更替

秋之白華

今年是瞿秋白誕辰120週年

同名跨界融合劇時隔十三年

再登京城舞臺

還原他短暫而風華的一生

城 市

文化範

瞿秋白的“文”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跨界融合劇《瞿秋白》劇照

跨界融合劇《瞿秋白》

採用倒序形式

圍繞瞿秋白之作《多餘的話》

展開情節

圍繞他發生在內心的革命

展開瞿秋白異乎尋常的一生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跨界融合劇《瞿秋白》劇照

1935年瞿秋白

在福建長汀被國民黨逮捕

後被殺害

被害前寫下《多餘的話》

《多餘的話》是瞿秋白的心靈史

他的勇於自我解剖

中共黨史尚無二人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多餘的話》

並不能展現秋白才情

瞿秋白出身書香之家

少年時便有“才子”之稱

十三經、二十四史

子書、筆記、叢書

詩詞曲等都看過一些

且能書善畫,擅長篆刻

他的人生雖然短暫

卻總有重要轉折的“高光時刻”

他20歲參加五四運動

24歲擔任《新青年》主編

26歲成為中共領袖之一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1920年8月

瞿秋白被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

聘為特約通訊員到莫斯科採訪

1921年7月6日

他在安德萊廳見到革命導師列寧

並在會間進行了簡短交談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同年的11月

俄國十月革命四週年

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電力勞工工廠

參加工人紀念集會

又一次見到列寧

聆聽了他的演講

加深了對世界上

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洗禮

1922年春天

瞿秋白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踏上了一條畢生為之奮鬥的革命征途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瞿秋白是我國最早從俄文原文

直接翻譯蘇俄文藝作品的翻譯家之一

從1919年到1935年

英勇就義的短短16年間

譯介了幾十部優秀作品

不少於200萬字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瞿秋白發表在《新青年》的《國際歌》

瞿秋白在莫斯科工作期間

著手翻譯《國際歌》

回國後又根據俄、英、法等文本譯出了新詞

並在1923年6月15日

《新青年》創刊號上發表

他保證歌詞的準確又易唱

好讓在勞動人民中間流傳

《國際歌》在當時對世界各國的革命運動

起著不可估量的巨大社會作用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在1931年1月7日的

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

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

不再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

但他的“紅色翻譯家”歷程並未停止

城 市

文化範

瞿秋白的“情”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跨界融合劇《瞿秋白》劇照

現代舞臺上的瞿秋白

是真實的

導演紅袖用極簡的舞臺設計

將觀眾的目光只聚焦在

人物本身上面

用戲曲與話劇結合的方式

開闢了戲劇的一條實驗性的新道路

因瞿秋白本身會崑曲

這樣的嘗試也並未和本尊形象割裂

並且平添了中國傳統戲曲

簡約而詩意的精髓

向觀眾們傳達著

劇場中久違了的細膩寧靜

以及對於民族戲劇的迴歸與思索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跨界融合劇《瞿秋白》劇照

舞臺上的瞿秋白需要豐滿

更需要他身邊的那些名字

他與王劍虹和楊之華的愛情

他與魯迅和丁玲的友情

他對於文學的理解

他對於政治的見解

短暫又炙熱的愛情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瞿秋白

瞿秋白與王劍虹是在上海大學相識的

那時候

王劍虹與同窗丁玲都為文學所痴迷

更是崇拜她們的老師瞿秋白

在頻繁的接觸過程中

王劍虹與丁玲兩個少女的心絃被撥動了

她們不由自主地都暗中

充滿了對瞿秋白的仰慕和愛意

或許是由於王劍虹與瞿秋白

在性格、氣質、生活經歷等

方面有更多的相似之處

兩人都是早年喪母

都外柔內剛

都喜歡中國古典詩詞

最終瞿秋白與王劍虹結為連理

而丁玲只能用一生去紀念

自己心中美麗的遺憾

萬分不幸的是

王劍虹這位土家族才女

與瞿秋白結婚僅僅半年多

便於1924年

因患肺病去世了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1929年瞿秋白、楊之華和獨伊在莫斯科

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楊之華

前夫是浙江聞名的

開明紳士沈玄廬的兒子沈劍龍

1923年底

楊之華報考上海大學

被錄取在社會學系

瞿秋白那時是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主任

經他介紹楊之華加入中國共產黨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1924年底瞿秋白與楊之華在上海

兩人在工作中感情逐漸升溫

站在情感的十字路口

楊之華不知所措回到老家

但瞿秋白並沒有逃避

而是用坦蕩的胸懷和豪氣去解決問題

最後的結果是

在邵力子主辦的上海《民國時報》上

同時刊登三條啟事

一是沈劍龍和楊之華的離婚啟事

二是瞿秋白和楊之華的結婚啟事

三是瞿秋白和沈劍龍結為好友的啟事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瞿秋白和楊之華1929年在蘇聯黑海之濱

這份感情也沒有走到白頭

瞿秋白就義後

楊之華沒有再嫁

而是守著這份“曾經滄海難為水”

的情感度過餘生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友情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瞿秋白與魯迅

1931年初

瞿秋白的領導崗位被解除了

但他卻繼續在嚮往的文學園地

為黨工作

開始了他在文學活動中黃金般的輝煌時期

魯迅比瞿秋白年長18歲

又是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

在文壇的地位比瞿秋白重要得多

但魯迅把革新的希望寄託於青年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同樣是1931年

魯迅和瞿秋白第一次通信

並逐漸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此後瞿秋白遇險時

曾數次前往魯迅的住所躲避

1935年6月18日

瞿秋白在福建長汀遇害

魯迅非常憤慨

決定編訂瞿秋白的譯文集以資紀念

於是《海上述林》出版了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這是魯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聯句

書贈瞿秋白的條幅

瞿秋白是對魯迅

在中國新文化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對魯迅思想的形成、發展和特點

給予科學評價的第一人

他所闡明的觀點

即便是經過了近百年

在今天看來也是精彩的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他唱著《國際歌》走來

他把《國際歌》唱得象情歌一樣好聽

瞿秋白的人生

偉大而富有情感

從容而來

從容而去

呈現在現代的舞臺上

體現著中國文化所追求的

精緻和唯美

有審美情緒亦有思索

有範提示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瞿秋白》

演出時間:

11月15日~11月17日19:30

演出地點:

蓬蒿劇場

本期嘉賓

一百年前,他曾将革命儒雅的进行到底……

跨界融合劇《瞿秋白》

編劇 導演 紅袖(左)

《城市文化範》特邀戲評人

文化學者 梁盼(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