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金可兒”做害市場,切勿相信“特殊”渠道

10月31日,上游新聞刊發《業主群的“金可兒”每張便宜5000多元, 沒想到是假的!》一文,引起了市民熱議。“假金可兒從何而來”,“如何鑑別真假”,“怎麼才能不受假貨所害”……是這段時間大家最為關注的話題。

假“金可儿”做害市场,切勿相信“特殊”渠道

上游新聞創意製圖

微信群買的“酒店款”金可兒,一檢測是假的

去年11月,家住約克郡的鐘女士通過小區業主微信群瞭解到有人銷售“酒店款”金可兒床墊,並且每張床墊要比正規門店銷售的床墊每張便宜5000多元,於是買了3張。從今年4月正式入住後,這“酒店款”用起來各種問題頻出,先是孩子身上皮膚長小痘,再是家裡老人睡得腰脊痠痛,最後是鍾女士兩夫妻覺得睡在床上悶熱、床墊不透氣,而且3張床墊的異味久久未能散去。於是鍾女士找原賣家詢問原因,卻發現他早已消失。

原賣家聯繫不上,鍾女士把電話打到金可兒上海總部討要說法,經檢測,金可兒總部回覆說:“每一張金可兒床墊都有標籤,標籤上有二維碼,我們能通過二維碼查出該床墊是什麼時候生產的、發給了哪家授權商,而鍾女士所購的3張床墊,無法查到任何信息。”也就是說,鍾女士在微信群購買的床墊,根本就不是金可兒廠家生產,所謂“酒店款”根本就是假貨!

至少300多張假金可兒流入市場,多部門聯合破獲假冒案件

那這些假金可兒從何而來呢?上游新聞記者做了進一步的瞭解,發現了背後的製假販假案。時間撥回到今年6月18日,“渝北檢察”官方微信發佈消息:“2016年12月,金可兒公司員工謝某在從事銷售工作期間,向經營妙沃公司的曹某、李某提議,共謀生產銷售假冒的金可兒床墊謀取非法利益。謝某提供未經金可兒公司同意使用的“金可兒”“KINGKOIL”商標標識,並根據自己的銷售渠道向李某和曹某具體下達訂購任務,曹某和李某負責生產床墊,貼上金可兒商標標識,然後再由謝某對外銷售。至2017年5月,謝某、曹某、李某三人共向9家客戶銷售假冒的金可兒床墊共計62張,銷售金額91375元。2018年初,李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曹某、謝某先後主動投案。”

據瞭解,為偵破這一涉假案件,渝北檢察院和重慶公安打假總隊組織精幹力量先後多次輾轉四川、上海、重慶等省市,經過了長達六個多月的偵查取證,除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外,還搗毀生產窩點2個、倉儲窩點3個,當場查獲假冒床墊360餘張,涉案總額達500餘萬。最終,李某、曹某、謝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和罰金,並於今年6月正式結案。

餘禍未歇,不法分子多以“特供貨源”名義售賣

案子已經完結,但假冒床墊的餘禍卻並未停歇。據重慶金可兒市場部總監陳昌芬介紹,金可兒床墊一直有非常好的用戶體驗和口碑,但前段時間又陸續接到一些消費者投訴床墊有問題,經檢查仍然是假冒床墊在作祟。

陳昌芬稱,在隆鑫宏府花園、寰宇天下、融匯溫泉城等小區,均出現了假冒品。不法分子就是看準了金可兒床墊的市場美譽度,他們作案非常精明,多以工廠業務經理特供貨源、酒店工程款等名義銷售,讓消費者相信他們的床墊出自正規工廠,並且還以便宜的價格利誘,讓消費者上當。

“鍾女士所購的3張假床墊,就是不法分子以‘酒店工程款’為由欺騙售賣的。就連物流過程,他們都相當縝密,先從假冒工廠發到上海,然後再由上海發回銷售地。以製造出床墊是從上海總部發出的假象。但實質這些產品的彈簧、乳膠、面料等部件都用的劣質的,使用起來對身體不僅無益,反而會有危害。”

為此,金可兒總部也於近日發出了兩份相關聲明,倡議消費者至當地正規家居賣場授權門店購買金可兒,並表示通過其他非正規門店購買的貨品,金可兒公司不保證產品質量,不提供售後服務。同時強調會通過法律手段追究製假售假者的違法責任。

假“金可儿”做害市场,切勿相信“特殊”渠道
假“金可儿”做害市场,切勿相信“特殊”渠道

廠家發聲,金可兒將為“疑似假貨”提供免費驗證服務

對於消費者來說,自己通過其他渠道購買的金可兒床墊是否為正品,是目前大家關心的焦點。金可兒重慶授權經銷商表示:對於其他被“疑似假貨”坑騙的消費者,金可兒願意提供免費上門檢測服務。同時,還特別委託上游新聞正式發佈預約電話,如果消費者對已購“金可兒”床墊有任何疑問,可致電18523391933,廠家將免費上門檢測。

此外,金可兒重慶經銷商還提醒消費者,金可兒銷售渠道非常具有唯一性,只有在正規授權門店才能銷售。金可兒目前在重慶主城有17家“睡眠中心”,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鎧恩國際等等大型家居賣場門店都是正規授權門店。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金可兒官方網站,直接查詢到正規門店信息,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站查詢床墊上的二維碼,以辨明真偽。

》》律師提醒:銷售資質最關鍵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飛躍,今時今日,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渠道早已多種多樣。網絡購物快捷、省心、價廉,消費者選擇這種購貨渠道無可厚非。不過,如果像鍾女士一樣,盲目相信網絡“賣家”所謂的“特供款”,那就很可能上當受騙。

重慶中渡律師事務所主任餘世海表示,消費者如果選擇在微信群之類的渠道購買價值較高的產品,一定要讓賣方出具相應的資質證明,並且索要發票,以便在出問題的時候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如果仍然買到了真假不確定的產品,餘律師為消費者提供了4條建議:

1、與賣方協商解決;

2、請消協進行調解;

3、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

4、向法院提請訴訟。

網絡購物需謹慎,售後維權無窮盡,這並非一句空話,希望廣大消費者還是儘量從正規渠道購買產品,讓錢、貨、消費權益皆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