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架現役傾轉旋翼機有70多種不同配置?美軍:十年內簡化到5種

129架現役傾轉旋翼機有70多種不同配置?美軍:十年內簡化到5種

▲西班牙: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維修技師正在維護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巨大的引擎

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向對其現役的MV-22系列魚鷹傾轉旋翼機頗感自豪,作為世界上唯一一種現役的量產型傾轉旋翼機,MV-22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帶來了多種獨特的能力,大大豐富了指揮官們的戰術策略。不過,自豪的同時,海軍陸戰隊的魚鷹飛行員和維修工程師卻有另一重煩惱。

你大可以猜猜看美國海軍陸戰隊現役的129架MV-22B型魚鷹傾轉旋翼機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配置版本?10種?20種?30種?

129架現役傾轉旋翼機有70多種不同配置?美軍:十年內簡化到5種

▲光看外形的話,所有的魚鷹幾乎沒有什麼差別

都不對,足足超過了70種不同的配置,換言之,如果你從美國海軍陸戰隊現役的魚鷹中任意挑選兩架出來,那麼有超過50%的概率,它們會是兩架不同配置版本的魚鷹傾轉旋翼機。你可能會說,這多好啊,不同的配置應對不同的任務,海軍陸戰隊再也不用擔心沒有適合的航空器可以用了。

事實卻非如此。


如果光憑你的眼睛觀察的話,你或許會認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只有一種魚鷹傾轉旋翼機,然而,在你看不到或者沒有注意的很多地方,不同編號的MV-22B有著或大或小的差異。比如說,座艙佈局的不同、航電系統佈線的不同、甚至是螺栓佈局/型號/種類的不同。這些看起來很細微的差異卻在其他方面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你必須要為不同配置的魚鷹傾轉旋翼機設計不同的任務作業方式、為它們安排不同的維護流程以及為它們準備不同的零備件。對於美國海軍陸戰隊而言,這不僅是後勤維護方面的噩夢,更是將魚鷹傾轉旋翼機的作業成本無形中放大了好幾倍。


簡直頭痛。

129架現役傾轉旋翼機有70多種不同配置?美軍:十年內簡化到5種

​▲旋翼摺疊收起的魚鷹

這也就是如今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IR;海軍陸戰隊的魚鷹採辦項目就是由該機構負責的)開始積極推動魚鷹傾轉旋翼機配置簡化項目的重要原因——他們希望到2027年,海軍陸戰隊的MV-22B總配置版本降低到25種,

而其終極目標就是到2030年,MV-22B的總配置種類降低到5種。這一項目被稱為“通用配置-戰備和現代化”(CC-RAM;Common Configuration-Readiness and Modernization)項目,該項目同時還會將美國海軍陸戰隊現役的129架MV-22從Block B升級到Block C版本配置,海軍陸戰隊本身也會購買151架全新的C型MV-22魚鷹。

從Block B到Block C的升級包含了魚鷹的方方面面,從天氣雷達到照明彈散佈器、從夜視系統顯示屏到數據獲取方式等等。

2300萬一架,還僅僅是改造費用?

根絕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的通告,CC-RAM項目和貝爾以及波音公司簽署的第一筆V-22改裝合同價值為5700萬美元,之後又向貝爾-波音合資公司追加了7000萬美元的經費用於改造第一批總計3架魚鷹傾轉旋翼機。目前,其中的第一架傾轉旋翼機已經到波音費城工廠就位,在波音完成部分工作之後,該架傾轉旋翼機還會被轉移到貝爾位於德克薩斯州的沃斯堡工廠。

129架現役傾轉旋翼機有70多種不同配置?美軍:十年內簡化到5種

▲一架魚鷹傾轉旋翼機正準備著艦

目前,還沒有關於整個CC-RAM項目需要耗費多少資金的公開的官方數據。就單說這筆7000萬美元的經費,平均下來每架魚鷹傾轉旋翼機將會分到2300萬美元的“改造經費”(筆者注:注意,這僅僅只是改造費用,而非新機費用)。不過這個數字並不能用來評估129架魚鷹的總的升級費用,畢竟總共有70多種不同的配置呢,他們之間的升級改造成本差異會非常大,有些可能要花更多的錢,有些可能不需要花什麼錢,總之都不一樣。

129架現役傾轉旋翼機有70多種不同配置?美軍:十年內簡化到5種

▲維護人員正在維護魚鷹的一側旋翼

不過,一般來說軍用裝備有一個“不成文的原則”:那就是隨著生產開發商逐步推進合同進程,他們往往會逐漸推進工作效率並嘗試種種辦法降低成本,所以隨著合同日期的推後,魚鷹維護改裝的單價多半也會逐漸降下來。


雖然美國軍方總喜歡從戰略或者至少從戰術上談論軍事裝備的意義。但是,後勤永遠是一場戰爭中永遠避不開的話題,或者說,是決定一場戰爭成敗的關鍵點——在你可以想象的機械化戰爭中,因為一顆螺絲釘而導致的失敗絕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129架現役傾轉旋翼機有70多種不同配置?美軍:十年內簡化到5種

▲改裝魚鷹是項大工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軍看似無往不利的裝甲部隊就存在這樣的問題——他們的型號、配置版本實在太多了——這對於戰場後勤來說簡直是噩夢——這些裝甲怪物都誕生自那些完美主義強迫症的日耳曼工匠之手,本來是標準的配置卻給他們在生產線上“修修補補”導致不同批次的產品大相徑庭(更被說國防軍那些奇葩花哨的補給車了)。而同時期,美國的M4 謝爾曼和蘇聯的T-34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它們被批量生產,運往戰場,後勤壓力遠小於德國佬。

當某種裝備進入戰場之後,那麼它的生命線就完全依賴於後勤線,一旦零備件供應不足的話,沒有誰願意面對70多種不同型號配置及其對零備件的不同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