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經過科學分析,天鵝座有一顆恆星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是真的,那麼我們會很危險嗎?

蒲公英的約定數


這是個老問題了,前幾年,NASA就發現天鵝座的一顆恆星存在著亮度異常變化的情況對於這顆距離我們1480光年,編號為KIC8462852的塔比星到底發生了什麼,人類無從得知,只能靠猜了,最常見的想法當然就是外星人或者高級文明搞的鬼。

戴森球不是什麼真實的存在,它是科學家們假想的,宇宙中高級文明用來獲取能量的一種裝置。就像人類修仙需要採集日月精華一樣,高級文明當然需要更多的能量來維持活動,太陽這樣的恆星就是他們獲取能量的目標,方法嗎,簡單粗暴,就是建立一些能量獲取裝置,把整個恆星包裹起來,吸收它的能量。

對於天鵝座塔比星的亮度異常,一些科學家解釋說是星際塵埃的影響,造成觀察結果的變化。但人們面對科學暫時無法解釋的問題,就只能交給非自然的力量,談鬼神不太科學,那就說也許是外星高級文明在控制著這種變化吧。

戴森球一般是宇宙二級文明才能實現的裝置,可以想象建造把太陽這樣恆星包裹起來的裝置,需要消耗多少物質和能量。戴森球這樣的能量獲取,對於我們還在燒煤燒氣的,0.75文明級別的地球人來講,就是天方夜譚。即使真是高級文明的戴森球吸取塔比星的能量,那也是神仙打架,離我們1480光年遠,我們也只能像陰溝的蟲子一樣,仰望星空,繼續觀察。


量子實驗室


啥是戴森球?很多朋友初次看到這個名詞可能會一臉懵逼。這可不是我們平常玩的足球籃球一類的。戴森球是科學家弗里曼戴森設想的一種可以將恆星包裹起來開採恆星能源的人造天體。

圖示:戴森球

我在第一次瞭解戴森球的時候,也是被震驚了。能夠將整個恆星包裹起來,這得多大的一個人造天體啊。科學家設想中的戴森球直徑大約在2億千米不等!太陽的直徑只有230萬千米。戴森球的直徑是太陽直徑的87倍之多。令人細思極恐的是戴森球是人造天體。能夠建造戴森球的外星文明科技得有多先進啊?反正現在的人類是隻是想想而已,不可能建造出來的。

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文明可以分為3個等級。第一個等級的文明可以開發利用自己所在的星球上的所有能源,包括所在星球的衛星。第二個等級的文明能夠控制整個恆星系能源為自己所用。第三個等級的文明可以將整個銀河系的能源報為自己所用。這三個等級文明的表述科學家們稱作是卡爾達舍夫等級。

圖示:戴森球

從卡爾達舍夫等級等級來看,能夠建造戴森球的文明至少是達到了第二等級。而我們人類現在連第一等級還沒有達到。因此能夠建造戴森球的外星文明要領先我們怎麼也得幾萬年的時間。而那些達到第三等級的文明對於我們人類來講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問題中說,在天鵝座有一顆恆星可能存在戴森球結構,如果這是真的,對於人類來講也許有潛在的危險的。能夠建造戴森球的外星文明,相信已經具備了強大的星際飛行的能力。如果它們發現了地球,相信會在很短的時間就能夠到達地球。不過我覺得它們也許對地球不感興趣。真正能夠吊它們胃口的是太陽。它們可能會把太陽建造成一個戴森球。

圖示:戴森球

太陽被外星人的戴森球包括起來了,那地球上的人類豈不是失去了太陽的能量?並且建造戴森球需要大量的材料,這可是一個直徑達數億公里的大球,需要使用大量的資源。這樣的話水星、金星和地球以及太陽系內所有能利用行星的資源都被外星人開採一空。那樣的話人類就遭殃了,在我們還沒有升級到第二等級文明的時候,所有資源都被外星人掠奪光了。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好在戴森球還只是科學家的設想。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能夠建造戴森球的外星文明的話,人類最好祈禱別被它們發現!並希望人類是第一個能夠造出戴森球的宇宙文明。


我就是兔斯基


戴森球是一種假象中的超級工程,其主要作用就是包裹恆星然後吸收它的光和熱進而轉化成電能


在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中,一級文明可以利用所在行星的全部資源,二級文明可以利用整個恆星系的所有資源,三級文明可以利用整個銀河系的所有資源,人類文明目前還處於0.77級左右,仍然需要近一個世紀時間才能完全到達一級文明。

戴森球就是二級文明的標誌性技術,理論上如果一個文明在建造戴森球,那麼它們的恆星在這個過程中亮度會頻繁產生變化直至完全被遮蓋住變得不可見。


2009年發射升空的開普勒望遠鏡在觀測天鵝座時曾經發現過一顆編號KIC 8462852的恆星,它之所以在20萬顆恆星中被認為“與眾不同”,是因為天文學家發現它的亮度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了22%,而木星經過太陽時也只是讓太陽亮度下降2%而已。


所以KIC 8462852恆星(塔比星)的離奇光變意味著它很有可能是外星文明正在施工過程中的戴森球。最起碼沒有證據表明它不是戴森球,並且它的光變實在是太大了,遠遠不應該是恆星凌日引起的。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並不需要擔心塔比星的戴森球施工情況,因為它距離我們1500光年,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只是它們1500前年的“工地”,所以它們看到的地球也是1500年前的地球,而那時人類尚未發展出科學和無線電,因此塔比星人是不可能看到地球上存在智慧文明痕跡的。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文明也必將會建造類似戴森球的設備用於吸收太陽能量,畢竟太陽作為一個巨大的核聚變的反應堆,其釋放的能量大部分都消散浪費掉了


宇宙觀察記錄


說起戴森球,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以為是個像籃球、排球、健身球之類的東西,但其實不是,它實際上是一個包裹著恆星的巨大建築。



戴森球可以是個球體,也可以是一個環狀帶,也可以表現為不連續的巨型恆星能量接收器,如果是個球體或者環狀帶的話,那麼其直徑至少要在4000萬公里以上,不同質量的恆星,戴森球的大小也不同,如果在我們太陽系中建造一個戴森球的話,那麼它直徑至少要在3億公里左右,因為它即便建在地球的軌道上也需要有這樣的規模。想一想一個直徑數億公里的球體或環狀帶,該是一種多麼壯觀的建築。


不過,戴森球還只是假想中的一種建築,它是美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一種理論,它是高等文明用來吸收恆星釋放能量的一種人造天體(雖然不是人類建造的天體,但由於是非自然形成天體,因此多用人造天體形容)。戴森認為這樣的太空結構是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後在能源獲取方面的必然選擇,而且他建議天文學家們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高等外星文明。從那時起,天文學家們在尋找地外行星的時候,就很注重尋找這樣的結構了。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2015年的時候,在分析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時,在天鵝座方向發現了一顆亮度變化很大的恆星,編號為KIC 8462852(後被稱為塔比星),它經常會突然變暗20%左右,最高時可達22%左右,而且沒什麼規律,不像是行星掩星現象造成的,也並非其星體活動造成的,因此天文學家們懷疑這顆恆星的周圍是不是有個戴森球。

塔比星距離地球約1480光年,不排除它的周圍存在文明星球,如果那裡的文明真的能建造戴森球的話,那麼那裡的智慧生物的科技水平將比我們高很多,根據判斷宇宙文明等級常用的卡達爾肖夫指數來看,其文明高度已經到達了二級文明(能利用所在行星系統中恆星的能源並能改造整個行星系的文明)以上,而我們人類如今的科技水平連一級文明(能利用所在行星的能源並能改造所在行星的文明)都不到,目前大約為0.75級左右。



如果塔比星上存在更高級的宇宙文明,對我們人類來說,短時間可能沒有什麼影響,因為即便其能達到二級文明的高度,想穿越1480光年的距離來到地球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或許他們已能發現我們人類的存在,只是我們無法瞭解,他們會把我們當做朋友還是敵人。


如果他們信奉劉慈欣科幻作品中所講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的話,那麼對我們來說將是非常危險的,他們的文明比我們先進得多,如果想消滅我們將不是什麼難事,不過已知的歷史中並沒有外星人干涉人類的發展,所以或許他們對人類採取一種不聯繫,不參與,不干涉的態度,而就人類的發展來看,合作共贏遠比敵對鬥爭更有利,所以他們也有可能把我們當做朋友,甚至有可能在社會和科技發展上幫助我們。但不管怎樣,他們如果是一個建立了戴森球的高等文明的話,我們的文明的未來也面臨著一種不確定性。


不過,關於塔比星的亮度異常變化也未必就一定是戴森球引起的,也很可能是一種自然現象,比如帶行星環的行星經過恆星時。今年2月份的時候天文學家們還在另外一顆恆星上發現了80%的光度變化,目前也無法確定是戴森球還是自然現象,這還需要天文學家們進一步觀測來解開這個謎底。


科普大世界


“戴森球”只是一種理論,是在1960年由戴森提出來的,這種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的,這種球體包圍恆星,以捕獲絕大多數恆星或全部的能量來維護自己的發展。

據瞭解恆星每秒可以產生巨大的能量,而文明的發展離不開能量。戴森球又可以用來衡量文明等級,我們地球文明只有0.7級,而建造戴森球卻需要2級,所以建造戴森球絕非易事。

NASA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在天鵝座方向有一顆亮度變化非常異常的恆星,這顆恆星距離地球1500光年,後來被稱為塔比星的KIC 8462852。位於天鵝座方向的塔比星是最令天文學頭疼的一顆恆星,因為它的星等亮度呈現不規則變化。

據觀測,塔比星的亮度大約每隔兩年會突然出現大幅度下降,有時變暗15%,最多時變暗22%。這樣的亮度變化可能對我們來說沒有多大感覺,但是像木星這麼大的行星在合適的位置也只能讓太陽的亮度下降1%。

真的存在戴森球結構嗎?

卡爾達肖夫指數是衡量地球的文明等級,而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能製造戴森球的文明,已經達到了Ⅱ級文明。

戴森球並不是真實存在,是科學家假象的一種理論,天鵝座這顆恆星雖然亮度互高互低,但是絕對不能證明是戴森球結構。

大部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一種自然現象。在恆星的周圍有著大量的塵埃、小行星和彗星在環繞其運動,如果塔比星周圍存在這些物質,而且它們的角度恰好與地球處在合適的位置,在地球觀測塔比星就有可能觀測異常波動。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真的存在戴森球結構,會有外星高級文明出現,那也距離我們很遙遠,目前都沒有外星文明來騷擾地球,說明我們可能沒有危險。


星球上的科學


在2015年,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天文學家在天鵝座方向發現了一顆亮度變化非常異常的恆星,這就是後來被稱為塔比星的KIC 8462852。

根據觀測結果,塔比星的亮度大約每隔兩年會突然出現大幅度下降,有時變暗15%,最多時變暗22%。此外,該恆星還會出現沒有規律的亮度變暗。關於塔比星的亮度異常變化存在多種解釋,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外星文明建造的戴森球所致。

理論上,當一個文明發展到卡爾達肖夫指數所說的I型文明(人類文明大約為0.7型)之後,想要進一步發展需要大量的能量來源,而母恆星產生的能量是最好的選擇。先進的外星文明可以在恆星周圍建造出一種球形結構——戴森球,由此來大量收集恆星的能量用於文明的發展。對於一個能夠建造戴森球的文明,他們已經發展到II型文明的程度。

有人認為,環繞塔比星的行星上可能出現了先進的外星文明,他們建造的戴森球導致塔比星的亮度出現異常的波動。如果是這樣,那個文明的科技水平將至少領先人類幾千年。

倘若塔比星文明真的存在,人類也不會身處於危險的境地。首先,塔比星離地球非常遙遠,距離可達1470光年。人類大約從1900年開始使用無線電波,也就是說,人類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在太空中的傳播距離大約為120光年,這遠未抵達塔比星,所以那裡可能存在的文明不會知道地球上是否存在智慧生命。

事實上,可能存在的塔比星文明也許壓根就不知道地球的存在,因為塔比星和地球的距離太過遙遠,又小又暗的地球在宇宙中顯得微不足道。除非地球、太陽和塔比星文明所處的角度剛好合適,他們才有可能發現地球。即便如此,他們也幾乎無法知道人類在地球上建立了文明。

不過,大部分天文學家都認為,塔比星的亮度變化與外星文明無關,更有可能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在恆星的周圍,有著大量的塵埃、小行星和彗星在環繞它們運動。如果塔比星周圍存在這些物質,並且它們的角度剛好與地球處在合適的狀態,我們在地球上就有可能觀測到塔比星的亮度異常波動。


火星一號


以前人們稱天鵝座為“北十字”,因為外形上看很像一個十字架,天鵝座存在許多深空天體,有些隱匿的星團至今無法被人類觀測到,這也是它神秘的地方之一。那麼天鵝座和戴森球又是怎麼回事呢?

早在2015年9月美國耶魯大學就宣稱,開普勒望遠鏡觀測到編號KIC 8462852的恆星亮度呈現週期性不規則變化,這令科學家們很疑惑,在排除掉設備故障後有科學家提出這麼一個大膽設想,其周圍很可能存在一個由外星發達文明建造的戴森球結構。

開普勒望遠鏡從2011年到2013年對編號KIC 8462852的恆星進行了數年觀測,獲取了重要數據,觀測到數次光變過程,彷彿真的有一種巨大的東西遮住了恆星光芒。要知道就算是巨型的木星,其遮擋太陽造成的亮度減低也不過1%,而對KIC 8462852的觀測發現其亮度下降幅度居然能達到15%至22%,不得不令人懷疑,於是戴森球的猜測便傳開了。

那麼什麼是戴森球呢?1960年美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了“戴森球”的理論,戴森認為,如果一個文明高度發達,是有能力將太陽用一種巨型結構包裹起來,將太陽輻射能量利用起來用恆星做動力源造福後代。

有科學家將文明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就像我們人類,只能開採身邊現有的資源;第二級,也就是上述有能力建造戴森球的這種文明,他們既然有能力開採恆星能源,想必也掌握了穿越星際的能力;第三級,相當於神級文明,能利用所在星系的一切資源,這種文明存在估計已千萬年之久,進化到了高度發達的階段,他們存在的形態和高科技也是超出我們人類認知範疇的。

有人說,戴森球假設不切實際,因為要建造這種巨型人造結構需要先進的科技和足夠數量的超級宇宙飛船,能將恆星包裹起來加以利用的科技人類再發展一百年一千年都很難做到。如果天鵝座真的存在可以建造戴森球這種結構的文明,地球人也不必擔心,雖然“黑暗森林法則”大家都聽說過,但並非就一定是真的。

我相信,一個文明既然能進化到可以製造戴森球,並有能力穿越星際,他們的生命形態和對於宇宙秩序的認識應該遠超我們人類想象,他們對於道德的衡量標準或許比人類更清醒,人家都能利用星系裡的資源發展了,哪還瞧得起你這顆藍色小球,要知道構成地球的物質在宇宙中並不稀罕,打劫誰也不會大老遠打劫地球這個低等文明星球,我們沒有那麼偉大,不過是杞人憂天而已。


徒步全球


這其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而且也已經排除了外星人的可能性。

什麼是戴森球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戴森球是幹嘛的。說白了,就是給恆星上個套,然後大規模使用恆星能量的裝置。

它其實只是一個科學家的設想,實際上沒有任何的科學發現能支持這個設想。


而且,戴森球有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有些科學家經過計算發現,建造一個戴森球所需要的能量其實要比戴森球能帶來的能量還要少得多,也就是說,這會入不敷出,是個賠本買賣。

題主所說的戴森球到底是咋回事

那題主提到的戴森球其實是2015年,NASA用望遠鏡收集數據時,發現了一個恆星的亮度有些異常。這顆恆星被稱為塔比星KIC 8462852。

根據收集到的數據來看,它有時候會變暗,這個範圍在15%~22%之間。不過目前來看,並沒有很有規律的變暗變量。對於它變暗變亮的情況,科學家想了很多原因,其中就有人猜測會不會是戴森球?

不過,這完全就是一個猜想,沒有任何的證據可以證明是戴森球。並且主流的科學界經過深入的研究之後,已經派出了和外星文明有關的可能性。他們認為,這種情況很可能和天體周圍的星際物質有關。


鍾銘聊科學


在天鵝座,有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亮度時常變化,毫無規律。科學家對此也感到十分困惑,有人因此推斷該星附近是否有外星文明建造的戴森球存在,因而造成了該星亮度的異常變化。



其實,正規的天文學家否是很嚴謹的,絕對不會胡亂猜想和想象。比如天鵝座的這顆亮度經常忽高忽低的恆星,科學家對此僅僅表示神奇,但絕對不會說這就證明了存在外星文明,也不會說該星被外星文明建造的戴森球包圍了。而由此聯想的,很多都是業餘的天文愛好者或者一些UFO愛好者,他們會捕風捉影,但反有一天異常的天象,都能和什麼外星文明,飛碟等聯繫在一起。其實,這些我們看似異常的天象,只是我們自身認識還不夠,還不能解開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而已。



比如天鵝座的這顆恆星,其亮度會突發變化。並不能說明其周圍就存在外星人,也更不能說明其被戴森球包圍。戴森球是我們地球人想出來的能量獲取方式,其本質就是建造一個巨大的球形能量收集裝置,把恆星包圍起來,以此來獲取恆星的絕大部分能量。但其實這種能量獲取方式,十分的笨重和不方便,效率也並不高。首先,我們都知道恆星很大,建造一個可以包裹恆星的戴森球,需要的材料是海量的。其次,光電或者光熱轉化效率並不高,導致收集裝置最終的效率底下。還有,能量有很多種存在形式,為何非要建造戴森球獲取能量呢?比如建造一個像鋼鐵俠那樣的小型核反應裝置,完全比戴森球先進的多。還有,真空零點能也巨大無比,只有文明夠發達,完全可以利用這一種近乎無窮無盡的能量。




所以說,不要事事都扯上外星人,扯上外星文明。


科學探秘頻道


先說說什麼是戴森球,戴森球的概念是美國科學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這種裝置是一種巨大的能源收集器,它可以將恆星包裹在內,並獲得恆星釋放的絕大部分能量,那麼是弗里曼·戴森認為,一個宇宙文明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需要源源不斷的能源作為支持。

而戴森球作為一個理想中的人造裝置,在宇宙中是極有可能存在的,人類只要能找到戴森球,就可以找到外星文明所在,那麼科學家們在經過長時間的觀測之後,認為天鵝座有一顆叫做KIC8462852的恆星周圍,有疑似戴森球的物體出現,因為這顆恆星的亮度變化,非常的不穩定。

這種現象是十分異常的,因為按理來說,這顆恆星的周圍如果有一些行星存在,這些行星只會微微的降低恆星的亮度,而KIC8462852的亮度變化很大,完全沒有規律可循,所以一些研究者們認為,天鵝座KIC8462852恆星的周圍,可能真的存在一些人工製造的裝置。

那麼如果人類的猜測是真的,天鵝座KIC8462852恆星肯定存在一個宇宙文明,且這個宇宙文明應該已經達到了2級文明的程度,而人類連1級文明的都未達到,所以一旦它們發現我們,可能就是人類的滅頂之災。

但也有一部分科學家反對這個說法, 他們認為天鵝座KIC8462852恆星之所以亮度變化異常,可能是因為宇宙塵埃的緣故,所以人類不必自己嚇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