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後唐、南唐是何關係?後兩個會是唐朝皇室的後裔嗎?

眼鏡超人


引言

想要弄清楚唐、後唐、南唐這三者之間是什麼關係,那就必須弄清楚這三者都是什麼。

唐王朝很好理解。

公元618年,李淵於長安稱帝,國號為唐。

唐帝國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公元907年為後梁所取代,是我國曆史上盛極一時的強大王朝。

而所謂的後唐、南唐,都是在唐朝滅亡之後,於五代十國時期建立起的割據政權。

公元923年,李存勖建立後唐

後唐的奠基人,乃是唐朝末年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

李克用乃是沙陀人,本姓並非姓李。

李克用的父親本名朱邪赤心,唐懿宗年間因鎮壓龐勳叛亂有功,被懿宗皇帝賜名為“李國昌”。

“李”乃國姓,代表無上榮光,李克用自然就跟隨了父親,改了“李”姓,從此就叫李克用。

唐朝末年,李克用名為河東節度使,實際上就是割據河東,成為了當時勢力最為強大的藩鎮,被朝廷封為晉王。只不過隨著朱溫的異軍突起,李克用接連失利,遺憾而終。

李存勖乃李克用長子,自然繼承了晉王之位。在王位十五年間,李存勖北滅燕,南破梁,最終取代了朱溫所建立的後梁,自己登基稱帝,該國號為“唐”,史稱“後唐“。

李存勖取國號為“唐”,就是要向天下表示,自己這個政權乃是承襲唐王朝的正統,自己登基稱帝乃是合情合法的。

但實際上,李存勖建立的後唐,與李淵建立的唐王朝,已經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政權了,只不過就是親著借用了後者的名頭而已。

至於說血脈關係,李存勖乃是沙陀人,“李”姓也是唐朝皇帝所賜,自然算不上是皇室後裔。如果非要說有什麼關係,最多也就是有一點香火情吧。

公元937年,李昪建立南唐

李昪之所以能登基,那是典型的權臣自立。

幼時的李昪不過是流浪在淮南一代的小乞丐,後來被吳王楊行密看中,有幸成了吳國大將徐溫的義子,改名為徐知誥,從此在徐家開啟了輝煌璀璨的一生。

楊行密死後,吳王楊渥即位。

楊渥在位之時,徐溫發動了一系列政變,將吳國的軍政大權牢牢抓在了徐家手中。李昪作為徐溫的養子,地位自然也是水漲船高,開始參與吳國軍政要事。

徐溫去世之後,李昪在與徐溫其他兒子的爭鬥中勝出,取代了徐溫的位置,成為了吳國第一權臣。此後的十年間,李昪在吳國苦心經營,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以至於吳國百姓只知有齊王徐知誥,卻不知有吳王。

公元937年,李昪見時機已經成熟,便逼迫吳王禪讓,自己登基稱帝,國號為齊。

兩年之後,也就是公元939年,李昪改回本姓,自稱為唐憲宗李純的五世孫,並且將國號改為了“唐”,在宮中設立太廟,供奉唐高祖、唐太宗等人,以此彰顯自己李唐後人的身份。

李昪所建立的南唐,本質上與唐王朝也沒了多大的關係。畢竟南唐政權是從吳國手中篡奪過來的,與唐王朝而言,並沒有任何的傳承性可言。

至於說李昪的身份,是否是唐憲宗的五世孫,這一點我還是保留意見的。

畢竟從《新五代史》中來看 ,所謂唐憲宗後裔的說法,不過就是李昪自說自話而已,並沒有得到官方正史的承認。

自言唐憲宗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為徐州判司;志生榮。乃自以為建王四世孫,改國號曰唐。——《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但是在陸游等人所著的《南唐書》中,卻承認李昪這一說法。

烈祖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名昪,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人。姓李氏。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孫。——《南唐書·列祖本紀第一》

所以李昪真實身份到底如何,是否是李唐皇室後裔,這一點確實是見仁見智的東西。

但為了表示對於正史的尊重,在此採取《新五代史》的說法,李昪與唐憲宗並無血緣關係,因此南唐政權並非是李唐皇室的後裔,更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盜帥夜留香YE


五代十國時期的兩個割據政權南唐和後唐,其建立者其實並不是唐朝皇室的後裔。可他們為什麼卻取國號為“唐”呢?他們取國號為“唐”,他們又是通過什麼辦法,與唐朝扯上關係的呢?

(朱邪赤心劇照)

後唐建立者其實是沙陀人。這是一個北方遊牧民族。不過,這個遊牧民族和當時的突厥、吐蕃、柔然這些少數民族不一樣,屬於小眾民族。正因為是小眾民族,因此並不強勢。他們一直和唐朝的關係比較好,經常派兵幫助唐朝打仗,因此,唐朝也比較護著他們,把他們當成“藩屬國”看待。

沙陀發展到朱邪赤心的時候,由於幫助唐朝有功,唐朝皇帝唐懿宗給朱邪赤心賜姓李,叫做“李國昌”。從此後,這樣一個沙陀人,就成了唐朝皇室的“後代”。

李國昌的兒子叫做李克用。那時候,他已經不只是在邊關發展,而是進駐了中原,並且佔據了中原核心的區域晉陽。當時唐朝已經完全沒落,諸侯在各地紛紛擁兵自立。朱溫甚至已經控制不住慾望,殺掉唐朝皇帝,把唐朝的江山,變成他的江山,建立了“梁”,歷史上叫做“後梁”。

朱溫這種赤裸裸的行為,顯然是各地那些擁兵自重的諸侯們不能接受的。當時就有很多諸侯站起來和朱溫戰鬥。戰鬥到最後,能夠和朱溫抗衡的,也就只剩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後來,李存孝看見時機成熟,建國“唐”,歷史上稱為“後唐”。再接著,李存勖打敗了後梁,實現了中原地區的統一(不是全國性的統一)。

(朱溫劇照)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事實上,後唐與唐朝皇室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僅僅因為被賜姓“李”,因此他們就給自己建立的政權取名為“唐”。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取個別的國號呢?這一點,我們一會兒再說。

南唐的建立者叫徐知誥。他叫徐知誥,其實不姓徐,姓李。因為當了徐溫的養子,所以改姓徐。徐溫是楊行密的得力大將。楊行密是在唐朝解體以後,最早建立割據政權“吳國”的諸侯之一。不過,那是一個強權政治的時代。吳國發展到後來,吳國朝廷就被徐溫掌控起來了。

徐溫去世後,徐知誥接著掌權。

徐知誥掌權以後,迅速就奪取了吳國的政權,根據他自己的分封,建立了“齊國”。

不過,很顯然,這個“齊國”有些名不副實。而且關鍵是,這個齊國在當時並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也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因此,徐知誥決定恢復他自己的本姓,取名為“李昪”。同時把國號改為“唐”,歷史上叫做“南唐”。同時,他還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自稱是李恪四世孫。

李恪是唐太宗的兒子,當年唐太宗的兩個兒子李承乾和李泰因為爭奪皇位繼承人,結果,唐太宗差點把李恪立為皇位繼承人。要不是長孫無忌反對,李恪就被立為繼承人了。後來,長孫無忌因為忌憚李恪,把他陷害致死。

(李顯劇照)

唐中宗李顯上臺後,立刻恢復李恪的爵位。可以說,李恪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的。他的後代在唐憲宗的時候,還當了宰相。

至於李恪是不是李昪的祖先,這個已經無法考證。但因為李昪做自認是李恪的四世孫,李昪就成為唐朝皇室的後代,因而也就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國家也變得很穩定了。

那麼,為什麼後唐和南唐都沒有唐皇室的血脈,他們卻一定要把自己的國號立為“唐”呢?

很顯然,他們這樣做,是想向時人傳遞一個信息,他們所建立的政權,是代表唐朝的。他們所要做的事情,是要復興唐朝。畢竟當時的人們,對舊有的大唐盛世是相當懷念的。這樣的遺老情節,在每個朝代都是具備的,更何況唐朝還是一個輝煌的朝代,因此更加讓人懷念。如果唐皇室的後人能夠復興唐朝,自然是讓人非常高興的事情。因此,他們所建立的政權,能夠得到大家的積極擁護。

而最終的結果,也正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後唐和南唐都是五代十國時期非常受擁戴的政權,這與他們姓“李”,以及國號為“唐”不無關係。

(參考資料:《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首先,談談這三國的關係。

唐朝存在時間為公元618年至907年。後唐為公元923年至936年。南唐存在於公元937至975年。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爆發。在參與鎮壓黃巢起義的唐朝大軍中,有一支力量來自朱邪翼聖,即後來的後唐太祖李克用。因為協助唐鎮壓有功,朱邪翼聖受封河東節度使。公元895年,李茂貞、王行瑜和韓建進入京城挾持唐昭宗。李克用再度勤王,打敗三人,被唐昭宗加封為晉王。

公元907年,朱溫稱帝,建立後梁。李克用認為後梁是偽朝,仍沿用唐朝年號。直到李克用去世,他都打著復興唐朝的旗號與朱溫對峙。

李克用去世以後,他的兒子李存勖即晉王位。直到公元923年,李存勖才宣佈稱帝,但仍然沿用唐朝年號。這年底,李存勖攻進洛陽,滅掉了後梁,並在洛陽建都。

公元936年,石敬瑭用幽雲十六州換來遼的兵力,攻入洛陽,滅掉後唐,建立了後晉。而就在次年,及公元937年,李昪在南方建立南唐,宣稱延續唐正統。

我們今天把這三個國家分別稱為唐、後唐和南唐,實際上是後來人為了方便史學研究而進行的命名。在這三國存在時,他們都稱自己為唐。

我們可以看到,在時間上,三者先後關係是唐、後唐、南唐。在正統傳承上,後唐和南唐後都宣稱自己沿襲唐的正統。但他們本質上已經是三個處在不同時間上的國家了。

再來說後兩個唐是不是唐朝皇室後裔。

後唐太祖李克用曾名朱邪翼聖,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沙陀族的後代。關於李唐皇室的來源,至今未有定論。而沙陀族在唐朝歷史中記載並不多,直到唐代末期,沙陀族才迅速崛起。如果李唐皇室和沙陀族沒有沾親帶故,那李克用和李唐皇室就應該沒有親緣關係。

再說李昪。李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李恪的四世孫。李昪原姓李,後來父親李榮在戰亂中失蹤,便被五代十國時吳國大將徐溫收養,改名徐知誥。

按李昪在建國後追封祖上的情況來看,從李恪起分別是李恪、李超、李志、李榮。事實上,李恪生於公元619年,卒於公元653年。而李昪生於公元889年。兩人死生之間間隔236年,說是四世孫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同時,根據2016年發現的李氏家譜:公元904年,當時的梁王朱溫強迫皇室搬遷,隨遷的李恪十一世孫李道攜帶皇族譜牒逃出。在這本《李氏家譜》中記載了李道的第四個兒子與公元941年出生。所以,李昪應當和李唐皇室沒有親密關係。


陵西散人


要說有關係吧,國號都取為唐,真實的從皇室的血緣關係來說,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大唐王朝(618~907),中國古代歷史上輝煌的頂峰,被歷史課本稱為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開國皇帝為高祖李淵,經歷近150年的輝煌後在玄宗年間發生安史之亂,但又於藩鎮與中央的平衡之間堅持了接近150年,終於於907年被原黃巢的下屬,後封宣武節度使的朱全忠所滅。

後唐的祖先本是沙陀人,姓朱邪,後來因為助大唐平叛有功被賜姓李,而且李唐皇室承認是李唐宗室,錄入宗室族譜。所以後唐開國皇帝莊宗的父親開始就叫李克用了。後來的歷代後唐皇帝(當然也不多)都是姓李,定國號為唐意在恢復李唐王朝。如果不是後唐短命可能又是另一個東西漢的翻版。

至於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父親早死之後被楊吳權臣徐溫收為養子,改名徐知誥。但後來繼承養父的權臣位置最終篡楊吳自立之後改回本姓李。自稱是李唐宗室後人,所以定國號為唐,也是想恢復李唐輝煌。因為地處南方被稱為南唐。

這就是三個唐朝之間的大致關係,後兩者只能算大唐王朝的餘波了。




丁強888


先明確一下,個人認為唐朝、後唐和南唐沒有任何關係,後唐和南唐也根本不是唐朝皇室的後裔。要說關係,大概可以說後唐和南唐是大唐的“仰慕者”吧。

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21帝,享國289年,是後世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唐朝皇族出自隴西李氏,是北魏關隴貴族集團的重要成員,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由李淵父親李昺繼承,後傳至李淵。



後唐是公元923年由沙陀族人李存勖建立,定都洛京,共歷4帝,歷時14年的短命王朝。李存勖以唐朝的合法繼承人自居,把自己的國號定為唐,但他自己的血緣和唐皇室真的是沒有半毛錢關係。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定都江寧,傳三世一帝二主,享國39年,是十國當中版圖較大的國家。公元 975年被宋所滅。公元939年,南唐開國君主徐知誥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恢復李姓,改名為昪。但這種為抬高自家門第,亂攀親戚的真實性其實真是太不真實了。

所以,追根問底,實事求是,實話實說這三家“唐”真的是此唐非彼唐,一點關係都沒有。


子說非說


從血統上講,“後唐”與“唐朝”沒有任何關係!<strong>

後唐建立者李存勖雖然信李,但他不是李唐宗室。甚至於連漢人都不是,他是沙陀人。

這個沙陀族乃是突厥人的分支,所以又被稱為沙陀突厥。大概在唐朝中後期,沙陀族歸附了唐朝,為唐朝屯守西北,屢立戰功,

後來沙陀首領朱邪赤心即李存勖得爺爺因為鎮壓龐勳起義有功,被唐懿宗賜名“李國昌”,這便是李存勖李姓的由來。

後來李克用割據河東,並在朱溫滅唐之後,建立晉國,與其爭霸中原。

到了李存勖這一代,終於滅掉了朱梁,建立了後唐!

所以,這個後唐乃是沙陀人建立的一個新王朝,其與咱們歷史上熟知的“李唐王朝”沒有關係。

但如果拋開血統不談,在法理上,這個“後唐”與“唐朝”又存在一定的存續關係!

首先在朱溫代唐以後,李克用父子一直都是打著唐朝的旗號,用的也是唐朝的年號。所以從名義上來講,李克用父子只是一個唐朝的軍閥,他們乃是為大唐而戰。

後來滅掉朱梁,李存勖也沒有用“晉”這個國號,而是用的“唐”。而且他奉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為宗廟,說明他是奉唐朝為正統,奉李氏為先祖。

從某種角度來講,在他這裡,唐朝還沒有滅亡。

倒是有點東漢光武帝劉秀中興的感覺,只是劉秀好歹也是劉家親戚,宗室之後。李存勖則基本上是一點關係沒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後唐之外,在五代十國時期,還有一個以“唐”為國號的政權,即“南唐”,其建立者是李昇。這哥們自稱是唐憲宗李純的四世孫。

如果其言非虛的話,他這個南唐倒是比後唐更正宗。

不過這個李昇的身份來歷也不是太光彩,一切都是他自己說的。

不過這個南唐政權還頗為出名,在當時的南方頗有勢力,其最後一任國主李煜,是個大才子。


白話歷史君


唐朝、後唐和南唐在當時都是以“唐”為國號的,後世為了區分,就把五代十國時期李存勖建立的中原王朝“唐”稱為後唐,而將李昪建立的南方割據政權“唐”稱為南唐。

即便李克用說:“我是忠君愛國的好臣子,我要復興大唐的盛世。”,而李昪說:“我是李唐王室的後代,我要光復大唐的榮耀。”但是,他們建立的政權已經和大唐沒有什麼關係。他們之所以都用“唐”為國號,自然是想借大唐的光來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

李克用是後唐的締造者,其先祖可追溯到貞觀時期的隴右金城(現甘肅蘭州)人朱耶拔野,也算是大唐的一名驍勇善戰的武將,在徵高句麗和平薛延陀時都建立了戰功,朱耶拔野是第一代沙陀督府的都督,之後就是世襲制,一直到李克用的曾祖朱耶盡忠在和吐蕃交戰中戰死。李克用的祖父朱耶執宜在德宗時期成為陰山府都督。

李克用的父親朱耶赤心為唐州刺史,而李克用原名朱耶翼聖,生於神武川新城,排行第三。話說李克用的死對頭朱溫也是排行老三,這兩個人可不是一般的有緣。869年,龐勳起義,朱耶赤心和朱耶翼聖父子倆立下了大功,被唐懿宗賜姓李,從此,父子倆就成了李國昌和李克用。所以,李克用和李唐王室並不是一個姓,只是被賜了姓而已。

李克用在龐勳起義和黃巢起義彙總立下大功併成為一名強悍的節度使。後來朱溫將唐昭宗遷到洛陽,改了年號,李克用固執的繼續用原來的年號,而當朱溫最終滅掉大唐建立後梁之後,李克用同樣是拒絕承認後梁的合法性,仍舊堅持用大唐的年號,並在去世後繼續讓兒子李存勖攻打後梁,終於在923年滅掉了後梁建立了後唐政權,李存勖下令繼續用年號“唐”,以此證明自己的政權是合法的,但無論如何,它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大唐。而且,後唐也並沒有存在多久,在936年就滅亡了。

在後唐滅國的第二年,徐知誥篡南吳而立南齊,再兩年後,李昪和他的南唐應運而生。徐知誥原名就是李昪,李昪生於889年,其父李榮在他六歲的時候就死在了戰亂中,不久母親有去世,李昪一直在安徽一帶流浪,後來被攻打濠州的楊行密收為養子,楊行密轉手又將李昪送給了部將徐溫收養,從這時起,李昪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徐知誥。

徐溫父子在跟隨楊行密建立南吳的過程中立功頗多,而在楊行密去世後,徐溫父子逐漸把持朝政,成為南吳的實際掌權者。徐知誥在與徐溫親生子的爭權中,徐知誥最終勝出,並在徐溫去世後成為南吳的執政者。

徐知誥最終在937年逼楊溥退位,建立了南齊政權,並在939年改回原名李昪,將國號改為“唐”。李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他稱帝后還為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立廟。

不過關於李昪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謎,能夠得知的只是他的父親是李榮,在那個戰亂年代,李家並不富裕,而李榮又早死。再往上推的話,只能是李昪自己來說,他自認是李唐王室的後人,即李恪的四世孫,但是在《新唐書》中又明確寫著建王李恪無嗣。所以對於李昪的身世,有很多中說法,很大一部分人認為李昪與李唐王室沒有關係,但在一些正史野史中,李昪為李唐王室的說法有好幾種,比如陸游《南唐書》中寫李昪自認是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比如薛居正《舊五代史》中又寫李昪自認是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後裔。

李昪的身世註定只能是一個謎,但即便他是李唐王室的後裔,其所建立的“唐”也已經與大唐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這個“唐”確實能為李昪收買人心,只是南唐立國時間也不長,很快就被李昪的兒子李璟和孫子李煜給玩沒了。

其實李昪認李唐王室為先祖這件事並不是他開的先例,當初李淵建國,也是追溯自己的祖宗到了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但其實李淵的祖上能夠確定的只是其祖父為西魏八柱國之一李虎,屬於關隴集團的貴族。


蕭曉四姑娘


國號來說三家都叫“唐”,後人為了區分而稱之為“唐朝”、“後唐”、“南唐”。後唐是五代之一,南唐是十國之一,他們都是借唐朝的光。後唐和唐朝沒有血緣關係,但因為祖上被唐朝賜姓李,又被封王,所以以唐為國號。南唐是號稱唐朝宗室後裔(基本不靠譜)。


後唐創始人叫做李存勖,但根源要說到他的祖曾父,他是西突厥沙陀部落酋長,姓朱邪,叫朱邪執宜。沙陀部本屬吐蕃,安史之亂後,唐朝對各地掌控力減低,外族多有侵擾,歸附的少數民族多有叛亂。唐憲宗時吐蕃與回紇爭奪甘州、涼州,調沙陀部北上參戰。朱邪執宜認為沙陀部世為唐臣,不願反叛,勸說其父朱邪盡忠帶領族人東遷,被吐蕃圍追堵截,朱邪盡忠戰死,朱邪執宜率餘部萬餘人抵達山西代北,被唐朝接納。此後,朱邪執宜替唐朝征戰,官至陰山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朔州刺史,藉此統一了代北各部,成為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唐文宗時期,朱邪執宜去世,其子朱邪赤心繼承了父親的官職,後一路建功立業,因為平定龐勳叛亂的功勞,官拜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徐州觀察使,賜名李國昌,賜京城親仁裡官邸一所,並準備計入宗籍,視為李唐宗室。這就是後來李存勖定國號為唐的根源。但是,李國昌卻因為恃功而驕,不服調令,擅殺官員,佔據州郡,與李唐王朝決裂,被唐懿宗派兵征討,李國昌不敵,逃亡韃靼。


唐僖宗年間,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李國昌之子李克用在沙陀軍中素有威望,於是李克用被赦免罪責,徵召剿賊。沙陀軍勢如破竹,收復長安,李克用居功首位,唐僖宗任命他為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河東節度使,任命李國昌為雁門以北行營節度使。不久李國昌去世,李克用成為沙陀軍首領。後來李克用繼續征戰,討伐黃巢,其間與同樣討伐黃巢的朱溫產生矛盾。黃巢被剿滅後,李克用被封為隴西郡王。此後,李克用擁兵自重,不斷髮展勢力,割據河東。他與朱全忠(朱溫被賜名全忠)成為唐朝兩股強大勢力,分別被封為晉王、梁王。雙方相互攻擊,最終,朱溫代唐自立為帝,成為五代第一個朝代後梁,病重的李克用拒絕承認,堅持繼續使用唐年號,一年後李克用去世,其子李存勖繼位為晉王。


李存勖稱晉王后十五年中,振興晉國,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於923年四月稱帝,定國號唐,史稱後唐。追尊李國昌為獻祖,追尊李克用為太祖。十二月後唐滅後梁,開啟五代第二個朝代。李存勖在位其間的後唐也是五代中最鼎盛的時代。但不久,李存勖寵幸伶人、宦官,窮奢極欲,屠戮功臣,引發政局不穩,最後死於興教門之變,兵變的李克用養子李嗣源繼位。


然後說說南唐,南唐是五代十國中的“十國”之一,創始人叫李昪,其父名為李榮,在唐末戰亂中不知所蹤,李昪就被十國中的南吳太祖楊行密收養,因又與楊行密的兒子們不合,結果被送給大將徐溫收養,改名徐知誥。靠著徐溫的勢力,徐知誥一步步嶄露頭角,與其養父徐溫一起把持南吳朝政。最後,937年南吳末代君主楊溥禪讓於已被封為齊王的徐知誥,南吳滅亡。

但徐知誥建立的政權一開始並不叫唐,而是因為自己齊王的封號叫做齊。兩年後,徐知誥宣佈恢復本姓李,改名為昪,自稱唐憲宗第四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其實,他的父親出身卑賤,李昪的說辭不過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用李唐王朝的名號撈取政治資本。他究竟是不是李恪的四世孫誰也不知道,族譜可以偽造,全憑他自己說。


伊耆角木


公元907年,投降唐朝的原黃巢起義軍將領朱溫滅掉唐朝登基稱帝。建立梁朝史稱後梁,其他原來唐朝的藩鎮諸侯也紛紛稱王稱帝。有些實力弱小離中原較遠的諸侯紛紛改變旗號,接受後梁的冊封而徹底背叛唐朝。但是還有一些忠於唐朝不願服從朱溫的勢力,他們並不甘心唐朝的滅亡繼續打著唐朝的旗號和朱溫進行鬥爭。


(後梁太祖朱溫又名朱晃、朱全忠)

其中以朱溫的死對頭晉王李克用為代表。這個李克用是誰呢?他和唐朝是什麼關係?後唐和唐朝是像西晉東晉那樣的延續嗎?

唐朝國力強大影響力遠及四方,很多少數民族或畏懼武力強大或者仰慕天朝富足而甘為附屬。很多歸附臣服唐朝的少數民族首領被賜與唐朝國姓李氏,後來他們很多自稱李氏。實則和唐朝皇室並無血緣關係。

沙陀族就是其中一支,他們是西突厥別部處月部。分佈在金娑山南,蒲類海東,名為“沙陀”的大沙漠一帶,因此號稱沙陀突厥,簡稱沙陀。沙陀族首領姓朱邪,李克用的父親朱邪赤心因幫助唐朝鎮壓龐勳起義有功,被唐朝封為金吾上將軍。賜姓李氏,名國昌,其後世代以李氏為姓。


(後唐的奠基人晉王李克用)

後來李克用幫助唐朝鎮壓黃巢起義有功,任河東節度使後被冊封為晉王從此割據河東地區。李克用和朱溫在鎮壓黃巢起義過程中結下大仇,雙方連年大戰互有勝敗。朱溫滅唐稱帝后不久李克用病故,他的兒子李存勖趁朱溫死後諸子爭權奪利滅掉後梁。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年號同光,沿用唐朝國號定都洛陽。後來李存勖派大將郭崇韜和長子魏王李繼岌攻滅前蜀,馬楚和南平相繼內附。後唐基本統一北方和四川等地,後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最廣的朝代,史書記載:“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時梁晉吳蜀四分天下,後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後唐疆域最廣時)

李存勖繼位後開始疏遠猜忌跟隨打天下的宿將,寵信宦官伶人導致朝政混亂。鄴城兵變李存勖派大將李嗣源出兵平叛,不料部下發生譁變和叛軍一起擁戴李嗣源為帝。手下兵士也逃散一空,李存勖在亂軍被部下郭從謙所殺。李嗣源也是沙陀人,從小被李克用收為養子。李嗣源登基後仍沿用唐朝國號,改元天成,是為明宗。李嗣源是五代十國難得的明君,在他的七年統治時期休養生息,治理貪腐。注意民間疾苦,號稱小康。史稱“明宗之治”。


(幽雲十六州地圖)

李嗣源死後他的養子李從珂起兵叛亂殺掉李嗣源的兒子李從厚登基為帝,李從珂又想殺掉坐鎮河東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石敬瑭得知以後先發制人,並派人以稱臣納貢石敬瑭對遼主以父事之和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請求契丹出兵幫助。公元936年,石敬瑭和契丹軍隊包圍洛陽李從珂自焚而死後唐滅亡。

(後唐莊宗李存勖像)

後唐建立者為突厥沙陀族,和李唐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後唐以復興大唐為號召,奉唐朝宗廟為祀。五代史記載:詔於晉陽立宗廟,以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懿宗昭聖皇帝、昭宗聖穆皇帝及懿祖以下為七廟。所以很多人以為後唐為大唐的延續,但是實際上後唐只是延續了唐朝的國號而已,本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政權。這和西晉的宗室司馬睿在西晉滅亡後,在金陵稱帝建立東晉並不相同。後唐前身是奉唐朝國號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東晉是西晉殘餘勢力擁立西晉宗室建立的割據政權。

五代十國除了後唐以外,還有一個以唐朝為國號的政權。由於地處黃河以南的淮河長江流域所以被稱為南唐,南唐因為大詞人後主李煜而被世人所知。


(南唐地圖)

南唐建立者徐知浩,又名李昪,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人。據稱是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孫。也有記載他本姓潘,父親是個小吏。他自稱父親叫李榮,在他六歲的時候去世。一直流浪到淮南地區濠州,偶然機會被淮南節度使楊行密看中。據《南唐書》記載:“乾寧二年,淮南節度使楊行密見而奇之,養以為子。”但是楊行密的長子楊渥很討厭李昪,不把他當做自己的親人估計還有虐待的問題。楊行密便把他託付給自己的部將徐溫,改名叫徐知浩。


(楊行密像)

徐溫倒是很喜歡這個被塞過來的養子。徐知浩也在徐溫身邊學到了很多帶兵和治理地方的本領,而且對待徐溫比徐溫的親生兒子還要孝順。徐溫有病臥床,徐知浩和妻子一起侍候不分白天黑夜。徐溫大受感動,楊行密也說諸位將領的兒子沒一個比得上徐知浩的。楊行密死後楊渥繼位,楊渥和大將徐溫張顥爭權被二人幹掉。兩人推舉楊渥的二弟楊隆演為王,沒過不久徐張二人又發生矛盾。徐溫先下手為強殺掉張顥,獨攬吳國大權並推舉楊隆演稱帝。不再尊奉唐朝年號。

不久徐溫病死,徐溫的兒子們想除掉徐知浩。沒想到徐知浩先下手為強,將徐溫的兒子徐知詢解除兵權軟禁起來。徐知浩掌握了吳國的大權,進封齊王改名徐溫。937年十月,徐知誥受禪稱帝,國號大齊,改元升元,追尊徐溫為太祖,以金陵為西都,以廣陵為東都。


(徐知浩像)

徐浩建立齊國三年後,以自己是唐朝後裔為由改國號為唐。復李姓更名為昪,史稱南唐。就這樣這個不知道真實姓氏的流浪兒變成了皇帝。雖然他自稱是唐朝後裔,尊奉唐朝宗廟。但是在古代家天下的宗法制度下,王朝宗族要血統清晰傳承明確。南唐李昪血統來源不明,又附會唐朝遠支。難以確立其繼承唐朝的合法性。

(唐朝前期極盛時疆域圖)

他先建立齊國後改為唐似乎也證明他的心虛,在打著唐朝旗號的後唐被滅亡之後。又改國號為唐似乎是有意為之,南方各個藩鎮一直對唐朝中央比較恭順。唐朝在南方的影響力很大,李昪改國號為唐未嘗沒有在後唐滅亡後接受唐朝政治遺產的打算。畢竟唐朝滅亡不久,江南地區還有大量的唐朝遺民,躲避北方戰亂而南下的士族百姓也有很多懷念大唐的榮耀與安定。

李昪繼位後輕徭薄賦,修養生息國力逐漸強大。但是李昪沒有對外擴張,反而是和鄰國和睦相處。李昪駕崩後,他的兒子李璟繼位。李璟繼位南唐國力一度達到頂峰,先後攻滅了福建的閩國和湖南的馬楚政權。但是可惜都沒有穩固統治,先後被地方勢力趕了回來。李璟寵信文臣喜好文學生活奢靡。不久他遇到了五代第一英主後周世宗柴榮,後周大軍南下多次擊敗南唐守軍盡取南唐淮南之地。李璟被迫削去帝號自稱國主向後周稱臣納貢,奉後周正朔。成為後周的藩屬國。


(五代第一明主後周世宗柴榮像)

宋朝取代後周之後,南唐又奉北宋為宗主國。南唐侍奉北宋十分虔誠,拒絕其他國家一起聯合進攻北宋的計劃。李煜繼位後南唐國勢日衰,這位大詞人對國家也無可奈何。只能日日填詞作曲醉生夢死。趙匡胤是個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的主兒,他看到李煜不敢反抗便先消滅其他割據政權。

(南唐李後主像)

時機成熟以後北宋以李煜拒命不朝為由,發兵十萬南下攻打南唐。宋軍很快兵臨城下,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李煜為千古詞帝,投降後被封為違命侯。由於經常寫詞表達自己亡國喪家之情,幾年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的詞感人至深,情真意切。使詞這一種形式發展到新的高度,由伶工之詞發展為士大夫之詞。


湘淚飛蝶


中國封建歷史最值得驕傲的兩個帝國分別是漢朝和唐朝,漢朝讓華夏民族有了漢人的稱謂,唐朝的強大讓現在身處國外的中國人聚居的地方基本都會有個唐人街,正是因為這兩個朝代的強盛,在滅亡後還有人在建立王朝後以“漢”“唐”來作國號,以表示正統性。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找袁天罡算大唐的運勢,袁天罡算出後不敢明講,只說大唐滅亡是“豬上樹時”,都說“男人靠得住,母豬會上樹”,唐太宗一聽很高興,這豬怎麼可能上樹了,看來大唐是千秋萬代啊,誰知道“此朱”非“彼豬”,袁天罡說的是朱溫這個“朱”,後來唐朝被朱溫所篡,於天佑四年(907年)滅亡,享國289年。

那麼後來建立的後唐跟唐朝有什麼關係了?

唐朝滅亡16年後,後唐才建立,後唐的建立者叫李存勖,跟大唐皇室沒有血緣關係,李存勖的父親叫李克用,是大唐的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是沙陀族人,本姓朱邪,李克用姓李則要從他父親開始,他的父親叫朱邪赤心,是唐朝末年沙陀部首領,朱邪赤心襲父職,任陰山府都督,在唐宣宗時以戰功遷蔚州刺史、雲州守提使,唐懿宗時隨義成軍節度使康承訓鎮壓龐勳起義軍,因鎮壓起義軍有功,唐懿宗李漼賜名“李國昌”。


李克用年少時就很驍勇,15歲時就跟著他的父親李國昌去討伐龐勳,因其作戰勇猛被稱為“飛虎子”,唐朝從唐玄宗安史之亂後由盛轉衰,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藩鎮割據的現象形成,每次平叛後藩鎮的勢力就更大,唐末黃巢起義引發天下大亂,北起軍使陳景思請求唐僖宗下詔書讓流亡在韃靼的李克用回來帶軍,李克用和他的父親因為叛唐而跑到韃靼,因為黃巢起義而得以回來,回來後又因軍功晉封,勢力越來越大,後來更被封為晉王,割據河東,因為唐末藩鎮的封國已經是高度自立的王國,故此時稱為晉國,史家稱之為“前晉”。

朱溫篡唐後,李克用打著唐朝的旗號,仍然延用唐朝的“天佑”年號,跟朱溫所立的後梁對峙,仍奉唐朝為正朔,這兩人雖然都是在鎮壓黃巢起義中因功成了割據一方的人物,卻結仇甚深,這是因為李克用在討伐黃巢路過汴州時,朱溫設宴款待李克用,李克用醉酒後大發脾氣,把朱溫惹怒了,趁李克用醉酒想暗地裡殺了他,幸虧李克用的僕人救了他,李克用得以逃出生天,自此兩人結下了樑子。


李克用在908年因病去世,他的兒子李存勖即位為晉王,李存勖即位後,繼承父親遺志,勵精圖治,與後梁對抗中勝出,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陽)稱帝,同年底滅掉後梁,定都洛陽,李存勖沒有按傳統以自己的王號作為新朝的國號,而是改用“唐”來作國號,以此表示復唐立國,然而後唐李氏與大唐李氏血脈不同,若論關係,只能說曾經是君臣關係,後唐李氏借用了唐這個國號以示正統。

南唐跟唐朝又是什麼關係?

南唐的創立者是李昪,是屬於五代十國中十國之一,五代就是梁、唐、晉、漢、周,五代各朝掌握中原與關中地區,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楚、南唐、北漢,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的一國,其餘九國分佈在江南地區、湖廣地區、兩川地區。


南唐的李昪據說是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後,這樣算南唐跟大唐就有血緣關係了,就跟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在建立政權後以漢為國號,以此表示自己的正統一樣,李昪在建國後也是改國號為唐,不過李昪在937年稱帝時國號為齊,兩年後才改為唐。

李昪出身微賤,徐州彭城人,他在六歲時父親李榮因戰亂不知所蹤,由伯父帶著他們母子兩到濠州(今安徽鳳陽),沒多久母親也死了,李昪成了流浪兒,895年,吳太祖楊行密攻打濠州,遇到李昪很是喜歡,收他為養子,不過楊行密的兒子們卻很不高興,楊行密只好把李昪送給部將徐溫,取名為徐知誥。


徐知誥為人乖巧伶俐,再加上徐溫妻子也姓李,因此深受他們夫妻兩人喜愛,得到了很好照顧,徐知誥喜歡讀書也善於騎射,長大後,跟隨徐溫左右,楊氏雖然立國稱王,然而掌握大權的是徐溫,徐溫死後,徐知誥繼其位,以大丞相、齊王身份掌握楊吳實權,經過10年的苦心經營,終於在吳天祚三年(937年)廢掉吳帝楊溥,登上皇位,國號大齊,此時後唐已被石敬瑭所滅,兩年後,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李恪四世孫,改國號為唐。

五代十國是唐朝滅亡後的又一個亂世,趙匡胤奪了後周政權後,建立宋朝,隨後相繼掃蕩群雄,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老百姓才又有了安穩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