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大佬鄧暉出局長江證券“隱情”

證券業大佬鄧暉出局長江證券“隱情”

深耕券業近30年的老將鄧暉出局長江證券屈居東吳基金,背後的“隱情”或與長江證券長期“內鬥”有關。

11月12日,有消息稱,長江證券原總裁鄧暉擬出任東吳基金總經理,接替東吳基金現任總經理王炯。

而就在11月1日,鄧暉以一封217字的辭別信,告別長江證券。在信中,鄧暉表示,是因個人原因離職,“我與長江前後風雨十六載,長江是我躊躇滿志投身證券行業的起點;也是我激情滿懷開啟二次創業的支點;如今,成為揮手作別後了無遺憾的故園。”從信中言語可以看出,鄧暉對長江證券有深厚的感情。

出局供職了16年長江證券的鄧暉在2017年12月辭任總裁之位便已有預兆,這其中“隱情”或與“內鬥”有關。

//

終出局

//

11月1日,鄧暉以一封217字的辭別信,告別長江證券。在信中,鄧暉表示,是因個人原因離職,“我與長江前後風雨十六載,長江是我躊躇滿志投身證券行業的起點;也是我激情滿懷開啟二次

創業的支點;如今,成為揮手作別後了無遺憾的故園。”

其實鄧暉出局長江證券早有預兆。2017年12月26日,突然傳出鄧暉辭去長江證券總裁一職的消息,現任長江證券副總裁劉元瑞升任長江證券總裁,繼而成為最年輕的券商總裁。

卸任了總裁一職的鄧暉,之後又逐漸辭去長江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長江成長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長江證券董事兼副董事長等職務。

2018年11月27日,鄧暉重新被選舉為長江證券監事長。巧的是,其2013年底迴歸長江證券時也是先從監事長開始。“頗有成也監事長敗也監事長”之意。

//

內鬥愈演愈烈

//

2013年鄧暉迴歸的時候,第一大股東是青島海爾集團。2015年3月,鄧暉出任長江證券總裁,一個月後,2015年4月,劉益謙通過旗下新理益集團斥資100億,受讓青島海爾持有的14.72%的長江證券股權。

2015年,劉益謙旗下的國華人壽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買入4804萬股,佔公司總股份的1.01%。2016年,國華人壽增持長江證券2.37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99%。同年,劉益謙之女劉雯超買入公司股份47.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1%。

2019年4月26日,長江證券公告稱,2017年5月23日到2019年4月24日期間,新理益集團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增持股份。增持完成後,新理益集團持股7.28億股,佔13.16%;新理益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公司9.6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7.47%。截止目前,劉益謙此次投資或已浮虧超40億元。

企查查數據顯示,湖北國資旗下(武漢房地產開發、湖北省宏泰國有資本)持有長江證券股權為6.96%。另外,湖北能源(湖北國資委旗下公司持股27.92%)持有長江證券9.17%的股權,不過公司控制權已經交於央企三峽集團,三峽資本控股持有公司6.02%的股權;葛洲壩集團持有2.46%的股權。

民資、國資旗鼓相當,長江證券表面上實控人是劉益謙,但董事長李新華仍由國資任命。作為資本老手的劉益謙花重金取得長江證券的控股權,本想著大幹一場,可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管理層內部卻出現“派系鬥爭”。

2015年3月鄧暉出任公司總裁,2016年3月份,鄧暉帶領全體高管公開競聘上崗,改變了過去“能上不能下”的沉痾舊制,大膽啟用一大批年輕員工走上管理崗位。在改革的同時也“藉機”排除異己,拉攏自己人。兩名副總裁、一名合規負責人、一名財務負責人職位均進行了人員更換。兩名副總裁人選分別為湖北省建設銀行會計、計財部管理人員背景的鄧忠心以及長江證券研究部背景的劉元瑞。還提拔了羅國舉任長江證券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出局的則是原胡運釗時期的兩名副總裁,胡剛和田洪。

鄧暉是董事長楊澤柱一手扶持起來的,而楊澤柱與公司副總裁胡剛等原胡運釗(前董事長)時代的下屬不和,老長江員工幾乎人盡皆知。在楊澤柱任職董事長長達半年的時間裡,一直不配合楊的工作。

雖然在行業內資歷頗深,但據業界傳言,鄧暉在長江證券疑似扶持小團體,加上喜歡“運作”、講究排場的個性,受到不少同事詬病,被指用人唯親,善於喊口號等。

面對鄧暉的這一切舉措,劉益謙顯得有些無能為力,曾在與人聊天時談到,“鄧暉每招一個自己人進來就是往自己脖子上多套一根繩,哪天干不好,就直接一勒。

2017年12月,鄧暉辭去公司總裁職務,面對諸多質疑,26日晚間,劉益謙在朋友圈疑似回應鄧暉離職事件,稱“誰也不要裝逼,幾十年了資本市場見證了太多的人情是非,企業就是企業,算賬經營是基本,行就是行,不行下課也是必然,沒這麼多複雜的,公司發展是所有股東的要求,不是我跟誰過不去,平常心看待公司變動。”

在鄧暉任職期間,由於其大刀闊斧的改革,大膽啟用一大批年輕員工走上管理崗位。這樣的舉措並沒有給這家偏居湖北的券商帶來多大的成效,反而由於操之過急導致營收、淨利潤開始大幅下滑,同時也為後期的風控埋下隱患。

2016-2017年,也是鄧暉任職長江證券總裁的兩個完整年度,營收分別為58.57億、56.64億,同比下降31.09%、3.71%;淨利潤分別為22.07億、15.45億,同比下降36.84%、29.98%。股價也從當時20元左右的高點下跌至目前的6元附近,市值僅350億,縮水將近70%。

7月26日,98家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出爐,28家券商評級較去年出現下調。其中,長江證券連降3級,從2018年的BBB級滑落至CCC級。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券商評級一次性從BBB級滑落至CCC級,暴露出內部風險控制的極大問題。

10月26日,長江證券發佈公告稱,2019年1-9月長江證券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共計人民幣1.51億元,減少2019年1-9月利潤總額人民幣1.51億元,減少2019年1-9月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人民幣8821.28萬元。

或許,目前長江證券所面臨的是當初“激進”的改革必嘗的苦果。

//

鄧暉其人

//

鄧暉,1966年出生,1990年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專業,1999年完成研究生學業。於1991年加入湖北證券(後更名長江證券),後擔任湖北證券副總裁兼經紀事業部總經理、長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裁等職位。

2007年,長江證券借殼S*ST石煉,順利登上深交所。不過鄧暉已於2011年離開長江證券前往湘財證券出任副總裁,之後幾年間又輾轉德邦證券、齊魯證券(後更名中泰證券)。正是在中泰證券的經歷,使他聲名鵲起,聞名業界。

2008年鄧暉出任中泰證券副總裁,主抓經紀業務。任職副總裁期間,中泰證券經紀業務獲得迅速發展,市場份額快速增長。2010年3月,鄧暉出任中泰證券總裁。

出任總裁期間,鄧暉大力發展中泰證券的投行、研究所、資管業務。2011年,中泰證券的投行業務量大幅上升,IPO數量在行業排名由第40位衝至行業第20位。至2012年年初,中泰證券的保代人數由過去的不到30人增長至60人的隊伍。在資管方面,至2012年年底,中泰證券的受託資金規模從10多億元在7個月的時間內增長至351億元。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就在中泰證券處於高速擴張之際,鄧暉選擇了離職。2013年底,鄧暉以監事長的身份迴歸長江證券,並在2015年3月在董事長楊澤柱的提拔下擔任總裁一職。擔任總裁之後,鄧暉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在人才、管理機制等方面對長江證券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其中,最大的改革就是實行市場化的人才選拔機制。2016年3月份,鄧暉帶領全體高管公開競聘上崗,改變了過去“能上不能下”的沉痾舊制,大膽啟用一大批年輕員工走上管理崗位。在改革的同時也“藉機”排除異己,兩位原副總裁胡剛、田洪都被替換。與此同時,鄧暉校友、中南財經大學會計系畢業的熊雷鳴升職為公司財務負責人,原財務負責人陳水元平調為合規負責人。還提拔了羅國舉任長江證券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最“意外”的是出生於82年的劉元瑞在競聘中脫穎而出登上副總裁職位。

可是好景不長,2017年12月鄧暉便辭去總裁之位,副總裁劉元瑞升任長江證券總裁。2018年11月27日,鄧暉重新被選舉為長江證券監事長。2019年11月1日,鄧暉以一封217字的辭別信,“徹底”告別長江證券。

此次鄧暉出局長江證券,或許是對他職業生涯的一擊重拳,不僅如此,對於始終偏安一隅並毫無業務見長的長江證券來說,修復之路更顯的,漫漫其修遠兮。

证券业大佬邓晖出局长江证券“隐情”
证券业大佬邓晖出局长江证券“隐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