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淨土,紅雲金頂一線天,女媧娘娘補天石造橋來相連


雲極頂九重天,高起崇臺敞法筵。劈破玉峰開淨土,返荒萬古慧燈懸。

聽聞梵淨山時,僅一個“梵”字,我已然對之嚮往致及。而億萬年的時光裡,梵淨山經歷了什麼,我們可以想像,卻不可以參於其中,更是不能祥盡其億年斑駁時光裡的故事。

秋來梵淨山,看浮雲四起,觀山間仙氣繚繞,這一番,人間美景何處尋? 乘坐纜車,攀爬紅雲金頂。每一步皆在雲海之間,每一步都在飛雲之上。 金秋時節,或晴空萬里,或飛雲流轉,梵淨山呈現了其神奇而多彩的一面。

初次遇見,梵淨山以浮雲迎我。有一首歌《我在梵淨山下等你》,當清晨我隨著人流走進梵淨山景區時,這座山以將自己隱藏在雲海中,嫵媚而神秘。  

紅雲金頂半山腰有個觀音洞,這裡又稱打兒洞,據說將一小石頭丟入這個洞中,兒女即可健康成長。

梵淨山是巴蜀文化和荊楚文化的分水嶺,山雄石怪,水靜林幽,風起雲逸。對於懼怕爬山的我,攀爬如此高難度的梵淨山,竟然心情愉悅到極致。一步一景,飛雲之上梵天淨土。

攀爬紅雲金頂,我想看看那時隱時現雲霧之上的美景,我想一攬眾山小。更有些巖隙間只能一人行,即是一線天,傳說這一線天的金刀峽深約90米。這一路攀爬間,我將梵淨山下的承恩寺、以及對面的老金頂反覆欣賞,隨著高度的不同,流雲飄來散雲間,梵淨山如詩似畫,似煙似夢。

氣爽風清,雲海淺淡相宜纏繞群峰之間,偶見溪草上懸浮清晨的甘露,聽風沙沙吹過樹捎,拂過眉眼心間。遊客不是很多,我攀爬間不停換著角度拍照,俯瞰梵淨山,一睹其淨土梵音。

這些年攀爬過不少知名的山,但每次都會讓我心生拒絕,內心深處總是會說下次再也不爬山了。惟梵淨山紅雲金頂竟然讓我覺得是這些年爬得最有意義也是最值得的一趟。

攀爬間,有的遊客驚聲尖叫,有的遊客沉著冷靜,如此眾生相也是攀爬紅雲金頂趣事。

山路纏於峭壁之上,陡峭之處需手腳並用。

在紅雲金頂上我終是見到了這神奇的風起雲湧,秋季的梵淨山,天高雲淡,層次分明,卻在流雲中盡顯神秘。

至金刀峽頂,有一座五米長的石拱橋凌空跨與兩峽中間,金頂上左右各有一殿,分別供奉著現在佛和未來佛。

金頂上還有一塊巨大的石頭,人稱說法臺。話說這金頂之上的橋是八仙鐵柺李用女媧娘娘補天剩下的石頭而造。

都說來到梵淨山不登金頂,等於白來。紅雲金頂又被稱為梵淨山的聚寶盆,絕世稀有,從峰腳至峰頂94米,需要膽量,更需要耐心,也需要一定的體力。

用時30分鐘,終於到達紅雲金頂,也終於一覽眾山小,半山腰的浮雲時爾快速流動將山下密不透風擋住,時爾流雲不見,山下美景盡顯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