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對話,讓市民對灑水降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場對話,讓市民對灑水降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場對話,讓市民對灑水降塵有了更深的理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見習記者 趙卓琪

11月14日,在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濟南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濟南市城管局聯合主辦的第二期“圓桌對話”上,市民代表、相關職能部門、十九大代表等聚焦灑水降塵問題,通過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共商解決辦法。

市民疑惑:

下雨為啥要灑水?灑的水是自來水嗎?

“我平時習慣騎自行車出門,經常能看到灑水車不間斷的作業,尤其是早高峰,地面總是溼的。”市民代表呂先生說,14日早上5點,他特地早早騎車出門,觀察市區內的灑水情況,“當我騎車到市中區八一立交橋附近的時候,發現這裡剛剛才灑過水,路面變得很滑,尤其是路面上還攜有泥沙,就更滑了。”據呂先生回憶,這裡一直都是灑水較為頻繁的地段,尤其是早高峰期間,路面經常是溼的。

面對這一情況呂先生表達了他的擔憂,“早高峰期間車流量大,尤其是騎車出行的人很多,路面遇水後變滑,騎車的人稍不注意很容易在剎車時摔跤。”他說,自己就曾在騎車時因路滑險些摔跤。“灑水可以,但是時間上是不是可以再提前一些,減少市民出行的安全隱患?”除了困擾外,市民代表呂先生還提出了自己的兩點質疑,“灑水車用的水是自來水嗎?會不會造成浪費?”“冬天還要灑水嗎?”

隨後,市民代表李女士也說出了她的困擾,“我發現灑水車並不是僅僅只針對機動車道,現在非機動車道上也在灑水。”李女士說,在灑水時可能不少車主都有會弄髒車的困擾,然而在非機動車道上灑水直接就會影響到自身,“灑水車經過,一些騎車、步行的市民直接就會被濺一身,那能不能不在非機動車道上灑水?”同時,她也說出了大多數市民心中的疑惑,“前幾天晚上下了一場雨,第二天地還沒幹灑水車就上路灑水了,雨天灑水又是為何?”

城管部門:

針對市民反映突出問題研究整改,最大程度減少對市民影響

自今年6月23日起,城管系統全面放開城區主次道路灑水作業時間,全天實施灑水、清掃、沖刷等溼式降塵保潔措施。“在實際工作中,灑水車每天的高壓沖刷作業一般是在凌晨4點半前完成,6點半前還要完成一次高壓吸掃作業。”濟南市城管局環衛處副調研員劉滿堂介紹說,進入秋冬季後,氣溫逐漸降低,路面灑水後蒸發變慢,導致早高峰時路面可能還不夠乾燥。針對市民提出的早高峰路滑的問題劉滿堂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指導各區根據氣溫情況適當調整灑水時間,將作業時間提前,保證早高峰時地面儘量乾燥,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目前,我們道路保潔上用水來源主要分為兩塊,一是汙水處理廠處理合格的中水,佔絕大多數;二是少量的坑道水,所以說城市道路灑水並不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另外劉滿堂說,寒冬將至,為防治道路灑水造成路面結冰,給車輛和行人帶來安全隱患,他們每年都會與市氣象局進行對接,根據氣溫變化情況及時調整作業方式。“當預報氣溫低於5℃時,我們就將停止灑水沖刷作業,避免因道路灑水出現的路面結冰現象。”

據劉滿堂介紹,為了最大程度降低對市民出行的影響,現已灑水車噴水位置已進行改造,將原來的前噴改為現在的後灑,噴水嘴高度也由原來的離地50釐米下降到30釐米。之後在確保灑水量和全覆蓋的基礎上,會適當調整灑水壓力,最大程度降低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面對市民質疑最多的下雨天灑水問題,市中區環衛管護中心副主任李濤也作出瞭解答,“下雨天噴水,我們其實是按照情況來定的。一般只有在雨量較小,地面微溼的情況下才會灑水。”李濤說,下雨可以讓路面縫隙當中積攢的一些固化泥土有所鬆動,之後再經過灑水車的沖刷,比平時只依靠灑水車效果要好很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表示,衝到路邊的泥沙也會處理,“一般灑水車的後面還會跟一輛吸掃車,這樣就能把路上的泥土很好的清走。”

“對於非機動車道灑水,我們其實是以以洗代掃的方式,這樣對非機動車道也能有一個很好的降塵效果。”李濤表示,下一步他們會加設隔離帶,降低對市民行人的影響,也起到一個提醒的作用。

十九大代表張剛:

圓桌對話集中眾人力量,讓好事辦得更好

“今天能一起坐下來協商、解決這個問題,本身就非常好。我覺得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能把灑水這個好事辦得更好。”會上,十九大代表張剛表示,“除了形式之外,通過圓桌對話,也確實解決了問題。”張剛說,市民代表提出的幾個問題,包括提前灑水的時間、道路溼滑問題的解決等,城管部門都給予了答覆。

“可能以前很多市民有什麼問題會撥打12345,但是打完了之後,收到回覆還能進一步溝通解決,坐下來談這件事情,這是讓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也體現了咱們城管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張剛說,通過圓桌對話的形式,突出了人民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確實能重民意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這種形式可以堅持下去。“希望城管局能繼續發揚‘以人民為中心’,讓‘圓桌對話’成為濟南市城市治理的典型和經驗。”張剛表示。

對於城市的管理問題,張剛也做出了自己的評價,“我們的城市管理過去比較粗放,現在真的是像繡花一樣在管理。”他說,從灑水的噴灑方式到作業時間,都是展現了精細化的管理方式。“其實要特別感謝我們的市民代表,他們反映的問題和意見,其實都是對城市的熱愛,想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好。”張剛說。

“以後的圓桌對話,可以邀請其他相關的管理部門、專家和更多的市民一起來聽一聽,從城管治理的專科醫生轉變成綜合治理的全科醫生。”張剛對圓桌對話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市城管局副局長許強:

虛心聽取市民建議,四方面調整灑水工作

“藉助圓桌對話這個機會,讓我們面對面坐下來,市民直接指出我們工作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我們如何改進,下一步工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是個非常好的形式。”濟南市城管局副局長許強在講話中表示。

對於下一步的工作,許強提出了兩個“整改”。“態度要整改,工作要整改。”許強說,“市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就是考量我們工作的一個標準。”對於接下來的灑水工作,許強提出了幾點措施。“一是調整灑水時間。根據季節、氣溫變化情況,科學調整灑水時間,特別是每天的早晚高峰前的一遍灑水作業。”許強說,通過合理調整,確保高峰期道路路面特別是非機動車道、人行道不積水、不溼滑。

二是調整灑水壓力。根據不同道路的寬度和快車道、輔道、人行道佈局特點,確定不同的灑水壓力,使灑水作業更加精細化、更具人性化。

三是調整灑水高度。前期為了減少灑水擾民,已經指導各區城管局普遍降低了白天灑水噴嘴高度,收到了明顯成效。“我們將繼續在車輛改裝改進上下功夫,在確保灑水效果的基礎上,儘可能降低灑水噴嘴高度,最大程度減少對市民群眾的影響。”

四是調整作業規範。重新完善、核定、明確作業標準,實現高質量道路保潔;重新細化、完善、修訂作業流程,實現精細化道路保潔;重新完善、規範監管考核,實現規範化道路保潔。“切實把好事辦好,把我們的城市裝扮得乾乾淨淨。”許強表示。

市民反饋:

有啥灑水車問題,我也可以給周圍人解答了

“我很滿意,關於灑水車的情況我也瞭解的更多了。”在對話的最後,市民代表對於市城管局的回覆也豎起了大拇指。“對於市民來說,我們也覺得灑水車的工作對於空氣和環境來說非常好。”市民代表李女士說,“許局長也說了,下一步會研究工作流程,再進行細化,對市民減小困擾。能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我們的心願。”李女士說。

市民代表呂先生對於今天城管局的解釋也點了贊,“城管局對我們提出的問題給了明確的答覆和詳細的保障,以後有什麼關於灑水車的疑難問題,我也可以給我周邊的人進行解釋了!”呂先生說,“今後我也會更加關注咱們濟南的環衛和各方面工作,為大美濟南做好我自己的貢獻!”

市局熱線辦:

近期投訴量上升,問題以高峰期灑水及灑水量過多為主

針對灑水降塵擾民問題,濟南市城管局12345熱線辦負責人張小蘇首先對投訴熱線情況進行了通報。據介紹,自9月1日至11月12日,濟南市城管局熱線辦共受理市民反映關於“灑水降塵”類問題共182件。

“近期,此類問題投訴量明顯上升,主要反映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灑水,且灑水次數及灑水量過多,造成路面溼滑,建議更改灑水時間,降低灑水頻次等問題。”張小蘇表示,從投訴情況來看,投訴較多路段為經十路全路段、齊魯大道西客站路段、二環南路領秀城路段、北園高架橋、黨楊路綠地國際花都路段等。而對於這類市民反映的灑水降塵問題,熱線辦已及時將市民反映問題轉辦,此類問題市民滿意度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