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中,為什麼瑞德第三次出獄成功了?

大家好我是VAE


我們知道,希望是貫穿於這個電影的線索。我們知道這一點就很容易理解red的三次假釋陳訴了。

前兩次假釋陳訴red明顯是對自己的出獄生活是有希望的,厭倦了牢獄,而且摩根弗里曼演繹的第一次甚至有一些急切。

第二次的感覺沉穩了很多,但是還是想出去,這一點也是因為希望,只是希望不大,不會太過奢求。

第三次明顯不同,放棄了出獄生活的任何希望,覺得自己已經是監獄的一部分。

這一點是電影情節最後製造高潮的鋪墊,讓一個喪失信心,沒有希望的人重拾希望才是電影的高潮。

完成安迪承諾就是完全喪失希望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通過安迪一步步的指引,重拾希望。安迪的信中最後一句話也是希望是個好東西!

電影通過三次假釋陳訴我們能從側面看到美國在那個年代對犯罪分子是不講人權的。在你有希望的時候繼續關押,直到你沒有了希望才釋放。多麼的諷刺。美國當時的司法系統儼然成了希望粉碎機。包括安迪入獄受盡凌辱,雞姦,警員隨意打罵犯人甚至謀殺,用犯人的勞動換取報仇,安迪學生的橋段都是為了說明希望粉碎機的問題。

我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猜測最後一定會點題,那就是最後的鏡頭一定會給大海推一個鏡頭,猜的很準。其實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大海孕育著生命,大海是希望最完美的表達。電影中從安迪與瑞德的對話中多次提到大海。甚至安迪留給瑞德的盒子都是一艘船航行於大海。


負石


.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描述了瑞德三次的假釋場景,三次面對假釋官瑞德的不同表現。

但瑞德在第三次才能獲得假釋,至於原因,我們可以從他三次的表現中可以窺探一二。

.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肖申克的救贖》常年佔據著豆瓣榜上的TOP1,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的經典。

在肖申克監獄中,瑞德可謂是混得很是不錯,在錯綜複雜的人際中,混得如魚得水。

在監獄中,瑞德面對任何人都能有著自身的辦法,面對其他人的需求,他都能幫忙搞到。

但唯獨在自己的假釋中,接連敗下陣來。

.

好了,扯遠了,咱言歸正傳。

.

第一次假釋:

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應該還記得當時瑞德的表現吧。

在其和假釋官對話的過程中,瑞德刻意的表現出自己已經是悔過,已經認清自己的過錯並且改過自新。

在話語中,注意到,瑞德所說的每一句話,基本都是套話。

刻意的表現出誠懇。

正所謂,過猶不及。在瑞德非常用力的表現出自身的情感,頻頻的說一下套話,反而會讓得假釋官認為瑞德是為了能出去而故意表現出來的。

那麼,這樣會讓假釋官覺得瑞德是有著目的性的,故意為之。而瑞德所說的,在假釋官的判斷中,並不可信。

所以,給到了假釋官如此的印象,瑞德所得到的結果基本也是可以預料到的。

假如你是假釋官,對於瑞德的表現,你也會做出同樣的抉擇。

.

第二次假釋:

十年後,瑞德坐在了十年前的同一個地方。

或許是經歷過了十年的肖申克中的生活,瑞德對於假釋已經是沒有了第一次的熱衷了。

在瑞德說話的語氣中,瑞德只是機械性的說出和十年前所說過的話。

行為語氣中,也沒了十年前所表現出來的那麼刻意的誠懇。

或許在十年的時間裡,瑞德已經是被打磨了意志,這一次的假釋面談,瑞德已經是看做一個過場罷了。

同樣的套話,經過十年後的時間再說出來,即使沒有了十年前那樣的具有目的性的表現,但是在假釋官的角度中,瑞德還是沒有說心裡話,說真話。

那麼,在假釋官看來,這並不是認清錯誤,改過自新所該有的。

這只是一個過場罷了,在電影中,第二次的假釋場景中,不知道是不是導演刻意為之,電影中的描述也有意的加快了節奏。(這只是我個人這麼覺得,勿噴呀)

所以,結果:駁回!

.

第三次假釋:

第三次坐在同樣的位置上。

瑞德已經是對於假釋這件事情看開了,而這也恰恰的讓瑞德爆發,說出了自己內心的話。

心態上的變化,瑞德讓假釋官看到了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

瑞德知道了老布的結局,也知道了一個被監禁幾十年的人,出到社會上到底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場景。

瑞德表現的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卻也真正的向假釋官訴說著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假釋官同意了。

對此,我認為有著以下的因素。

第一:瑞德已經是老了,即使是放出去也不會再有危害。

第二:瑞德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讓得假釋官覺得,肖申克這座監獄已經是做到了它能做到的事情。

第三:瑞德已經對出去不在抱有念想,假釋官也知曉到了瑞德心中的想法,假釋官認為瑞德已經是被肖申克打磨掉了意志,至於是否真的悔過,已顯得不太過重要了。

.

說到這裡,請允許我插入一個題外話:或許沒有安迪出去前讓瑞德出去後幫忙的事情,讓得瑞德有了一個念想,一件事情可做,或許真的會做出和老布同樣的選擇。

.

在電影中,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最後,導演有一個刻意的安排!

瑞德出去後,電影所表現出來的場景,和老布是一模一樣的。

同樣的大巴,同樣在大巴上空洞的眼神,同樣的在一家便利店做著政府為其安排的工作,同樣的住在了同一個房間。

唯一不同的,就是兩人的結局了。

我認為,這個場景對比很是重要,表現給我們的就是這個電影的核心思想:救贖。

在瑞德在想通了,要去尋找安迪所留下的疑問時,在他準備出發的時候,電影中特寫給到了老布所留下的字。在老布的字下,瑞德也留下了一行字。

這就是救贖,瑞德在安迪的引導下,完成了自我救贖!!

.

.

以上內容,僅是個人看法,純手打,覺得ok的話,請各位看官手動點點讚唄。

同時,你的解讀是怎樣的呢?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寶貴的看法!

.

.


影視北閣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老瑞德在第三次假釋時,終於獲得了自由。相比於前兩次的假釋審問,最後一次的瑞德可謂言辭激烈說話不留情面。可就是這樣反而能獲得了假釋通過得到了自由,為何會如此?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其實細心一看,還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分析原因前,我們得先來了解一般監獄假釋的前提和基本條件:1.犯人服刑達到原有刑期的一定時間(在那個時候的美國,達到刑期的三分之一就可以申請假釋了,好比刑期是30年,服刑10犯人就可以申請。)2.犯人監獄遵守監獄規則。3.通過一些審核被認定為的確有一些悔改表現,且不會再給社會帶來危害。這就是假釋的前提和基本條件。下面分析瑞德之所以獲得假設的原因。

一.假釋審問官通過最後一次假設審核與瑞德前兩次假釋時所謂的悔改表現對比,覺得其是真有悔改。

看過《肖申克的救贖》的人都知道,前兩次瑞德被假釋審問官叫去時,瑞德一個勁兒的迫不及待的表現說其如何真實的悔改和知錯了,可以說那個時候的他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對自由的渴望,想要迎合審核人員想要聽的說辭,以至於其所謂的悔過自新表達的非常官方和千篇一律。

絕大多數想要通過假釋的人說的都會是他那一套說辭,在當時經驗豐富的假釋審問官看來,像瑞德這一類人所謂的知道悔改不過是為了能得到自由而刻意說的話而已,畢竟能這麼快這麼迫不及待認錯悔改的人其內心是不可能真的悔改了的。

而在第三次假釋審核人員到來時,對面的老瑞德,從老友安迪事件中對自由和希望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因為他此刻已經深刻的認識到,所謂的改過自新無非就是一套自欺欺人的說辭而已,因為改過自新就是彌補自己曾經放下的錯誤。而他已經不可能去彌補了,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因為他的錯誤傷害了別人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被關在監獄這麼多年,他已然從一個稚嫩的年輕人到如今的垂垂老矣的老人,這種遺憾是他已經永遠無法彌補的了,所以他何談改過自新?因為他永遠無法再改過自新了,這是一種思想的改變,是瑞德對自身所犯錯誤的一種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改變。這是前兩次假釋審核人員沒有從瑞德身上看到的,而這也正是審核人員想看到的,因為只有這樣的表現才證明了瑞德是真的有改過自新了。

二.因為老布和安迪的事兒,瑞德對自由已經不再那麼渴望,還有其對自己所犯下錯誤的愧疚,他甚至認為自己就該待在監獄裡。

因為老布出獄不久適應不了新世界的生活而痛苦直至最後自殺,當時的瑞德就說到過這種體制問題:“起初你討厭他,然後逐漸的習慣了他,足夠的時間後你開始依賴他,這就是體制,當我們習慣於一種制度的時候,我們就成為這種制度的犧牲品。”從這段話就可以看出,瑞德的感同深受。

在面對假釋審問官的提問時瑞德回答:“後悔?事實上我沒有哪一天不後悔,我後悔不是因為我在監獄服役,也不是因為你們我應該覺得後悔……趕緊把你的章蓋上去吧老弟,別在浪費我的時間了,說句實話,我根本就不在乎。”事實上瑞德認為他就應該待在監獄,應該接受懲罰,這才是一個人內心真正後悔的標誌,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對能否在走出監獄已經不在乎了。對於瑞德來說,後悔曾經犯下的錯,繼續在肖申克監獄服刑就是自己的救贖。

在假釋審問官看來,一個人越是能坦然面對自己接受懲罰的現實,就代表他改過自新的越好,你越不想出去,就代表你已經在悔改在反省在救贖,所以那一刻,假釋審問官才毫不猶豫的蓋上了章同意假釋。


熒幕精彩瞬間


呃,題主“第三次出獄”的說法並不準確,按照電影裡來說,瑞德應該是經歷了三場假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瑞德這個人。一句話可以概括他在前半段的心態:在這裡,希望是個可怕的東西。

這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希望代表著自由,嚮往自由就必然被眼前的囚禁生活所折磨;你的憧憬越飽滿,受到的傷害就越大,這種精神傷害會變成一種自我譴責,隨之而來的便是厭世和無望。

第二,暗示肖申克監獄不僅是身體的牢籠,也是精神的枷鎖。被囚禁的人即使盼到了出獄的那天,靈魂也始終在監獄中。

在旁人看來,瑞德像一個樂哈哈的老好人,監獄中的幫派他不站隊,黑白兩道都不招惹,他信奉迎面不打笑臉人的哲學。前兩次,他去保釋,掏心窩子跟官方說,我早就洗心革面了,你們就放過我吧,讓我重新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言辭虛偽,根本不走心。

但大家都知道,他被拒絕了,保釋官沒有任何分說的餘地,非常決絕地打回了他的請求。

但是第三次,瑞德的心態已經完全改變。

他說,愛咋咋地,老子不在乎。

十年才有一次的機會就這麼被他粗暴對待,有人想問這是為什麼。

小編覺得,這時的瑞德,已經獲得了救贖。

他明白了內心的贖罪與外界的懲罰沒有必然聯繫,牢籠裡的人依然可以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而外面行色匆匆的人也有脫不去的枷鎖。

既然靈魂獲得了自由和希望,那這殘破不堪的身軀在哪裡有何妨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肖申克的救贖》偉大之處也在於它對普通人的關注和解救。


銳影Vanguard



瑞德是個殺人犯,至於他的犯罪過程在電影中並沒有交待,可能因為打架鬥毆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在美國黑人的犯罪率較高),而被判處了無期徒刑。

前兩次瑞德申請假釋都沒有獲得成功,第一次是瑞德服刑了20年的時候。他一再對假釋官解釋,說自己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罪行,已經悔過自新了,可假釋官就是不相信,於是假釋的申清被駁回了。

第二次是在他服刑了30年時,瑞德更加誠懇地解釋,自己已經改過自新了,結果還是得到同樣的結果。

所以,當瑞德服刑近40年時,再一次申請假釋時,他不再象以前那樣強調自己改過自新了,這次他有些氣憤,說話也毫不客氣,這是瑞德和假釋官員的對話。


官員:你已經服刑40年了,告訴我你改過了嗎?

瑞德:我想想看,我不大明白這個詞的含義。

官員:就是說你準備好重返社會了嗎……

瑞德:這個我懂,年輕人,但它對我只是一個虛詞,是政客們發明的詞,讓你們年輕人穿上西服繫上領帶有活幹,你想了解什麼,是否後悔犯罪嗎?

官員:你後悔嗎?


瑞德:我每天都在後悔,但不是因為受到懲罰才感到後悔,回首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想給他講道理,告訴他還有別的方式可以解決,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可現在辦不到了,因為那個孩子消失了,只剩下我一個垂老之軀。我得接受這個現實。改過自新?狗屁不通的名詞,你蓋章吧!別再浪費時間了,我跟你說句實話吧,我他媽早就不在乎了。

結果卻出人意料,保釋官竟然批准了瑞德的申請,在申請表上蓋了章。

也許是瑞德的話觸動了這位年輕的假釋官,在與瑞德的對話中他能體會到瑞德講的很真實,也許他對瑞德有幾分尊重和幾分好奇,另外,因為官員還年輕,對自己的工作比較認真負責,不再象前兩次遇見的,上了年紀的假釋官那樣謹慎小心,只是例行公事而矣。

當瑞德假釋出獄後,按照與安迪之前的約定,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一封信和一部分錢。

再之後瑞德順利出國,又趕往某地的一個小海島,終於見到了越獄之後隱居在這裡的安迪,兩個朋友緊緊的擁抱到一起……


大可151753208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前兩次假釋失敗是因為諾頓的干擾。因為瑞德知道諾頓的不少秘密,諾頓怕他出去亂說,所以假釋沒成功。同時揭露了美國社會的黑暗。

諾頓的死,瑞德得到了出去的希望。

諾頓在監獄呆了四十年,一個老人,隨之而來的是疾病,養老。美國政府無意於給一個囚徒養老買單,所以釋放。出去自生自滅。是歷史的必然,也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管理人員看到他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麻木,只會說客套話(申請假釋時),安迪出去的同時他也得到了救贖。


捕景捉影


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物,三次申請假釋,第三次成功,瑞德和假釋官的一段對話很值得人思考。從瑞德和假釋官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瑞德對走出監獄已無任何期望和希冀,通過讀原著和看電影對比,我認為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事不過三,前兩次的假釋只是法律賦予犯人的一樣權利,犯人可以申請,但主管方可以不重視,但每個犯人只有多次申請才有可能會認真對待你一次,這可能也形成了監獄的慣例,就算你符合假釋條件,也不能一申請就批准,就得讓犯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申請,反正是不能讓犯人認為假釋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第二:瑞德是重型犯,要不然也不會從年輕時候一直關到年紀一把了還沒出去,所以作為監獄和假釋官就必須格外慎重考慮重型犯的假釋問題,如果因為假釋官的失誤,讓一個重型犯再次進入社會,危害社會,風險係數太高,不符合司法操作,所以主管方採用了最簡單的辦法,拖著,拖到你老的都對社會沒危害了,再答應假釋成功,這樣兩下都放心。



第三:瑞德的談話真情流露,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真實狀態和想法,而不是假惺惺或故作卑謙的懺悔,讓假釋官感覺到瑞德確實是內心已經懺悔了,悔改了,說白了,放瑞德出去,他是絕對再無二次犯罪之心的。



第四:我個人認為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一條,假釋官通過瑞德的談話,明白瑞德已經完全適應了監獄的生活,而且不想出去了,一個人在一個環境生活久了,不管他是監獄內還是監獄外,都沒什麼區別了,瑞德這次的假釋申請不再是懺悔和哀求,而是對於能否走出監獄,沒有任何的想法了,這就說明通過長時間的監獄生活,瑞德已經被環境徹底改造了,沒有希望,沒有期盼,在哪兒都一樣,這時候再去關押瑞德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這其實就是監獄改造的最高境界,讓你徹底喪失一切幻想、希望,包括自己和自己生命,假釋官有理由確認這樣的人讓他假釋出去,絕對是安全的,也達到了監獄強制改造的最高境界。所以可以假釋了。

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是希望和自由的象徵,而瑞德則是美國體制和監獄改造人員的一面鏡子。如果沒有瑞德,安迪的救贖只是一個人的英雄救贖,有了瑞德,就變成了普度眾生了,小說、故事、電影、安迪的境界都上了一層。


濤聲入耳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拍的非常的好,每一個細節也都是值得推敲的。瑞德作為電影男主的“男閨蜜”,可以說是救贖的非常徹底的一個人,同樣也是被判處了終身監禁,可因為男主安迪,他也成功的逃離了肖申克的藩籬,跟著安迪浪跡天涯了,當然,這是在他成功假釋之後的事情了。為什麼他前面兩次都失敗了,最後結局的時候,卻假釋成功了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肖申克監獄的大洗牌

因為安迪的成功越獄以及對典獄長和警衛隊長等人的舉報,肖申克監獄裡的領導層全部都大換血,典獄長自殺,警衛隊長被捕,還有很多沒有表現出來的,想必也都受到了牽連。從最後瑞德第三次假釋辯白的時候面對的那群人來看,肖申克的人員替換,應該是很徹底的。也就是說,原本的人可能對於救贖的理解,跟後面那群官員的理解,也許是不一樣的。這就給了瑞德一次全新的機會,讓他有了被假釋的機會。

肖申克監獄的新官員需要表現

新上任的官員需要肅清之前的老官員作風,更需要樹立新的口碑,做出新的成績給外界公眾看,他們急切的想要通過一些好的表現來挽回公眾對政府的信心。對於肖申克監獄裡這些已經被馴化,關押了數十年卻安分守己的人,自然不會這麼嚴格了。這一點,在瑞德出去之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在小超市裡工作的很好,兢兢業業的,從經理對他的態度可以看出,大家對瑞德其實是很滿意的。可以說,這算是這批新官員押對了寶了, 當然了,這只是暫時的,誰叫瑞德後來直接越過邊境逃了,不再出現在在他們的監控範圍內了呢?

瑞德在前兩次的談話中,態度很敷衍

整部電影中,出現了三次瑞德的假釋談話,前面兩次的談話內容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他的回答也是一樣的,很敷衍,像是對所有事都不抱希望了。也沒法讓人感受到他真正的悔意和救贖。可第三次的談話就不一樣了。在第三次談話之前,他經歷了老布的死,看見了一直欺壓他們的典獄長下馬,看慣了監獄裡的生死倫常,經過安迪的逃獄,對希望的看法徹底變了。原本他覺得希望是一種危險的東西,可後來,安迪讓他相信了,希望是一種美好的事情,他在逃走的安迪身上看到了希望的可能,心靈得到了真正的救贖。所以他在談話過程中,彷彿就是在在跟朋友闡述年輕的自己那些狂妄,年少輕狂的事,那種悔意和痛苦是痛徹心扉的,可畢竟世界上沒有後悔藥,自己再也不可能有機會重來一次了,他話裡的絕望和失望,卻又是這麼明顯的,讓那些官員們感同身受,正因為這些觸動了他們,所以他獲得了假釋的機會。

瑞德的救贖,代表肖申克的救贖

安迪已經出逃了,已經在國外過上了他自己嚮往的人生。同時,他也用將近20年的時間救贖了肖申克監獄,讓肖申克監獄變得不同,也讓裡面的人變得不同。尤其是瑞德,他幾乎就代表了肖申克監獄的一切,安迪走之前,給他留了希望,告訴他自己在哪裡給他留下了東西,讓他自己去尋找答案。這已經意味著,安迪知道瑞德是一定會爭取機會出來的,也意味著,他相信瑞德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救贖方式。瑞德代表著肖申克里的那群被體制化,卻又反體制化的人,代表著那一群失去了希望,卻又重燃希望的人,他的假釋,他越過邊境,找到安迪,這都是這部電影情節的需要,肖申克的救贖的需要,所以他的假釋,是必然的。

不管怎麼推敲,瑞德在安迪越獄之後能夠假釋,能夠再次迴歸到安迪身邊,能夠跟安迪一樣遠走天涯,瀟灑自在,這都是救贖的需要,也是靈魂救贖的情節安排。


兮言小姐


那年夏天

瑞德在那年夏天因謀殺罪被法院判處了無期徒刑,那年夏天發生的事情影響了整個世界歷史,也改變了美國進程。那年夏天,1927年的夏天發生了什麼事了呢?

1927年柯立芝總統堅信市場經濟秩序,崇尚無為而治的政府,當時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0年時間裡經濟快速發展,催生了泡沫巨大的金融服務業,銀行家們把黃金藏在地下室,市面上發行白紙一樣的美元在流通,沒有金本位的支撐,一切繁榮景象都是海市蜃樓,這一切都為1929年大蕭條埋下了埋下伏筆。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一個拿著10萬美元年薪的合法公民,需要向聯邦政府納稅,需要向州政府納稅,甚至需要向市政府納稅,到手裡的錢不到2萬美元,這讓美國人無法承擔高額稅務負擔。與此同時,美國婦女的女權運動高漲,女性用手中選票威脅議員們制定了禁酒令(丈夫喝了酒,情緒不穩,經常家暴,損壞婦女人身權益),禁酒令規定飲酒的場合和飲酒量,這讓無數酒鬼無法忍受,想盡一切辦法搞酒,搞不到酒的丈夫,情緒更加不穩,妻子遭到家暴的頻率和強度更高。

那年夏天面臨著高額政府稅收和禁酒令及瘋狂的股票行情及種族主義政策,有一個叫做歐瑞李的傢伙把炸藥埋到了學校教學樓下面,隨著爆炸聲轟然一聲巨響,200名兒童成為了粉末,那個變態的行徑震撼了整個美國。在那個瘋狂的夏天,瑞德做出了瘋狂的事情,他交不起稅,他喝不到酒,他想到一個可以免費提供住宿和吃飯的地方,就像警察和小偷故事說的那樣,他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弄進去,希望永遠不要出來。

我不再信仰上帝

瑞德在牢裡呆了20年後的一個夏天,那是1947年美國人領導世界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杜魯門在歐洲推行金元外交,美國人成為了世界的債主,華爾街的銀行家們賺的盆滿缽滿,安迪就是他們其中一員。

美麗的妻子和漂亮的豪宅及受人尊敬的職業,安迪努力工作獲得崇高的社會地位,可是他卻忽略了滿足自己妻子的慾望,她揹著他,與隔壁老王搞到一起了。安迪喝了很多酒,他買了槍準備幹掉老王,可是他喝得太多了。第二天,警察在附近的車裡找了他,看到他手上血跡,法院按部就班審判了他,他被判處謀殺罪成立,需要在裡邊待上很長一段時間。安迪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悔恨自己衝動奪走了妻子的生命。

瑞德第一次看到安迪的時候,覺得他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小白臉,沒有什麼異於常人的地方。安迪在偶然機會發揮了他精通財稅的專業,幫助獄警成功合法避稅,為獄友們贏得了一次向正常男人們一樣坐在屋頂喝啤酒的權力,這是給了他們人生的尊嚴。瑞德開始關注這個小白臉,同時也要面對自己的人生,人生需要靠爭取才會有希望。

瑞德此前已經經歷了數次假釋申請,他已經變得麻木了,他自己面對假釋都覺得可笑,他對假釋審查委員會的人說:我已經改過了,我知道錯了,監獄的生活讓我受到懲罰,我不該那樣做!假釋結論報告是:不通過。

安迪這個時候,正在為爭取改善監獄圖書館條件向議員們寫信,寫信寫了十年,他一直沒有停止過,最終讓議員們無可奈何答應撥款建設圖書館。瑞德還要繼續,他認為這只是個開始,監獄需要更大剛好的圖書館來安放迷茫的靈魂。與此同時,瑞德的第二次假釋申請免試開始了,他精心準備,非常虔誠的對他們說:我開始信仰上帝了,我虔誠悔悟我犯下的過錯,我已經不期待寬恕了,那是我罪有應得,我不會再傷害別人了。假釋委員會結論依然是:不通過。

安迪寬慰了瑞德,瑞德成為安迪給監獄長做假賬得力助手,這些國家公務人員正在想盡一切辦法偷稅漏稅,而可笑的是他們卻負責看管和抓捕偷稅漏稅的罪犯,並且負責改造他們。他們正在孜孜不倦的享受著工作樂趣的時候,監獄進來了一個小偷,這個小偷吹牛的時候說到自己和同夥一次行竊看到一個銀行家老婆偷情,他們被發現後,同夥槍殺了姦夫淫婦,而愚蠢的警察竟然認為是醉醺醺銀行家做了這件事,銀行家入獄了。小偷吹牛的故事和地點正是安迪的家,安迪說服小偷為自己作證,自己將付一大筆錢給他,小偷答應了。監獄長為了防止自己偷稅漏稅秘密洩露,涉及殺害了小偷,安迪想找監獄長理論,卻被教訓後關押了起來。

瑞德知道所有事情,但是作為階下囚他沒有任何辦法,安迪找他要了一把鶴嘴鋤用於雕刻消磨時間,同時還要了一張性感女明星安茱莉的海報,安迪此時開始了自己靈魂救贖計劃,十年如一日的挖崛逃亡的地道,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安迪逃出昇天了。瑞德第二天早上,監獄長查房的時候才知道這件事,韋德想起了安迪的囑託,如果他可以出去一定記著去自己與妻子第一次相遇的榕樹下一塊石頭壓著一個鐵罐,那裡面有驚喜給他。

假釋委員會又一次審核瑞德的假釋申請,老瑞德已經心如死灰了,他兩眼無光,麻木的對著他們說:我已經不知道什麼是自由了,也不希望什麼自由,年少輕狂做的錯事讓自己失去最美好的青春。你們愛怎麼處理怎麼處理吧!瑞德轉身離去,這一次他的申請通過了。

1967年的夏天,瑞德走出了肖申克監獄,他可以自由的喝酒,他可以自由自配人生。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裡,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裡,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髒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這段充滿絕望與沉重的救贖之旅來自臭名遠揚的肖申克監獄、來自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原著、來自哲理導演達拉邦特的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贖》帶來的是恆久不變的真摯友情、百折不撓的靈魂鑄煉和生生不息的命運之火。希望不需要熱情,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一次不經意的衝動。在監獄裡,當生命的過程只能以時間為刻度的時候,任何高漲的熱情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向失望舉起雙手,宿命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只有內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謬,否則,人只有在面對冤枉時委屈和無奈、在面對壓制時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爛,甚或在平常的環境中寂寞和絕望。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華盛頓郵報》評

唐俊龍55398571


最主要的原因是:太老了。

自殺的老布也是在很老的時候被假釋的。

或許警方是從成本方面計算的,監獄中的老齡犯人,幹活幹不了多少,卻還要白吃白喝,浪費大量的行政管理費用。而且這麼老了,假釋出去,也幹不了什麼壞事了。

就像老布一樣,想幹點持槍搶劫的勾當,殺掉他打工的超市的老闆,重回肖申克監獄,卻因為太老,有其心而無其力。

甚至,就連瑞德違反假釋規定出城,警方都懶得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