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討伐曹魏的襄樊之戰?

煮酒論三國上回說到關羽雖然對黃忠與自己同列不滿但是接受了劉備的任命,並且在不久之後發動了一場影響蜀國曆史走向的大戰、襄樊之戰,最終關羽也在曹魏與東吳夾攻之下,兵敗身亡。那麼關羽是出於什麼原因,發動這場戰爭的呢?

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討伐曹魏的襄樊之戰?

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規劃戰略構想的隆中對上說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討伐曹魏的襄樊之戰?

雖然隆中對上提出、荊州與益州出兵北伐圖取天下的戰略構想,關羽攻打襄樊符合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所提出的“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但在劉備入主益州以後,其所佔領的荊州各郡由關羽鎮守,而後因為荊州歸屬問題,孫、劉兩家發生了一些摩擦,差點開戰。在經歷了“湘水劃界”之後,關羽鎮守荊州已變成南郡、武陵郡、零陵郡三郡。並且劉備剛剛平定漢中,並沒有立馬就從秦川出兵,進而實現諸葛亮提出的雙線進攻計劃;

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討伐曹魏的襄樊之戰?

很多人認為關羽主動發動是為了牽制曹魏而達到緩解漢中之戰劉備的壓力,因為關羽北伐前夕,劉備授予關羽“假節鉞”,假節,代表皇帝出巡,凡持節者,代表皇帝親臨,可以代替皇帝行使權利,意味著關羽可以調動整個荊州的力量任意行動而無需請示劉備,既然劉備敢於授予關羽“假節鉞”,其實是暗示關羽出兵北伐。關羽北伐之時,都曾經要求佔據東三郡的劉封、孟達出兵協助北伐,劉備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劉備在知道關羽出兵北伐的情況下,依然沒有派人命令關羽撤兵,自然就是默許了關羽北伐。

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討伐曹魏的襄樊之戰?

但其實小百科不太認可這樣的說法,首先是這時候的劉備已佔據漢中,曹魏這時候已把漢中百姓全部遷走,曹操已退出漢中、對於劉備與曹魏來說來說,漢中之戰已結束了,劉備雖然益州與漢中政局也不穩定、需要休養生息,但劉備已完全佔據漢中,這個時候劉備不太可能急於與曹魏開戰,並且這時候劉備與東吳孫權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完全解決,因此不太可能是為了漢中之戰。

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討伐曹魏的襄樊之戰?

按《三國志·關羽傳》:“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

《三國志·曹操傳》:“(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

《曹瞞傳》:“是時南陽間苦繇役,(侯)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三國志·曹仁傳》:“復以(曹)仁行徵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侯音以宛叛,略傍縣眾數千人,仁率諸軍攻破音,斬其首,還屯樊,即拜徵南將軍。”

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討伐曹魏的襄樊之戰?

從《關羽傳》可以看出關羽在建安二十四年水淹于禁,但是《曹操傳》記載早在建安二十三年十月以前,曹仁就為了攻打荊州關羽而屯兵樊城,而且還被賦予了“假節”的權利。期間,宛城百姓因為苦於曹魏的徭役,對曹魏有不滿之心,守將侯音趁機劫持了太守東里袞,並聯合關羽,反叛作亂。

也就是說,襄樊之戰的開打,是在建安二十三年,由曹仁先動手的,但恰巧遇到了侯音叛亂,而侯音又聯結關羽,關羽很有可能是為了響應侯音,才出兵的。

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討伐曹魏的襄樊之戰?

而侯音從建安二十三年十月開始叛亂,到建安二十四年正月被殺,前後僅僅兩個月就被曹仁平定。因為民心不穩,從而爆發了侯音之叛,按說平定叛亂之後應該花點時間休整一下,穩固一下民心、軍心,但是曹操想法總是出人意料。

按《三國志·龐德傳》:“侯音、衛開等以宛叛,(龐)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

《三國志·于禁傳》:“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於)禁助仁。”

龐德被派去幫助曹仁平定了侯音之叛,隨後就隨曹仁進駐樊城,並且繼續進攻關羽。也就是說,在經歷了侯音之叛後,曹魏方面沒有片刻喘息,仍然樂此不疲的對關羽發動進攻。這也更加肯定了襄樊之戰,其實就是曹魏主動發起的。所以小百科認為其實關羽的襄樊之戰其實也是被動的,

關羽為什麼要發動討伐曹魏的襄樊之戰?

曹仁從建安二十三年十月以前進駐樊城開始的討伐關羽行動,到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被關羽圍困,前後九個月的時間,因為史料的缺乏,我們無從得知雙方交戰的勝負如何,但是關羽作為被攻打的一方,轉被動為主動,反而讓曹仁陷入了被圍困的境地,不得不說,關羽的軍事能力是非常優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