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剛剛 樓市 發生 實質性 變化

前所未有!剛剛 樓市 發生 實質性 變化

前所未有!剛剛 樓市 發生 實質性 變化

遠超預期,大超想象!

樓市銷售創天量,歷史記錄再改寫!

11月14日,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個月來首次轉正!銷售額增速則連續5個月提升!

按照目前的趨勢看,2019年樓市銷售額和銷售面積,有望同時超越2018年,再創歷史新高!

前所未有!剛剛 樓市 發生 實質性 變化

細分來看,銷售金額佔全國半壁江山的東部地區成為,10月樓市數據“爆表”的最大功臣。在其他地區增速相對放緩的情況下,東部地區,無論銷售面積增速,還是銷售額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前所未有!剛剛 樓市 發生 實質性 變化

房子嚴重被低估 未來怎麼辦?!

葉檀老師此前親赴一線多次調研,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確實在下跌,樓市行情不容樂觀。

但,從8月開始,葉檀財經率先發現,最先提出,三四線城市回暖速度超乎想象。

結合本次10月份的數據來看,目前樓市分化非常嚴重,結構性行情非常“結構”。

分化嚴重,銷售“爆表”,樓市行情如此,讓人憂慮。

前所未有!剛剛 樓市 發生 實質性 變化

為什麼?

一方面,銷售超預期,需求可能被提前透支,另一方面,存量房遠遠被低估,潛在需求,也許更加不容樂觀。

11月初,葉檀財經掌握到一組數據,來自中國第一大券商,國家隊成員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用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即將採用的“以房查房”方法,測算全國城鎮人均住房。(注:11月8日,國家宣佈將展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這次不同以往,查人更查房,明確查清城鄉住房狀況。)

測算結果,非常驚人!

結果顯示:

全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約為 44.9 平方米,我國城鎮存量住房規模約為 373 億平方米。

前所未有!剛剛 樓市 發生 實質性 變化

城鎮人均住房面積44.9平方米什麼概念?

2018年,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39平方米。

如果中信“以房查房”的計算方法推算無誤,中國存量住房至少被低估15%!

2018年,韓國人均住房面積為28.2平米,俄羅斯為27.9平米,日本為33.1平米,德國和法國分別為38.6以及39.5平米。

中國城鎮(不算面積更大的農村)人均44.9平米的水平,已經超過幾乎所有主流發達國家,僅次於美國的66.9平米,英國的49.4平米。

真可謂,追英趕美!

人均住房面積遠超想象的背後是中國人對住房態度的巨大轉變:

居住主導,正快速變成投資導向!

2019年,西南財經大學公佈了其統計的住房報告,報告顯示:

2008年有7成人是首次購房,接近7成是剛需,十年之後2018年,首套房購買人群佔比只剩下3成,投資人群佔比突破50%!

前所未有!剛剛 樓市 發生 實質性 變化

克而瑞的數據,2017年二三四線城市裡傳統剛需,即二套房以下,成交佔比就已經不到4成了。2018年,這一趨勢仍在繼續,到了2019年,更為誇張,二三四線城市裡,傳統剛需都已經不到3成,四線城市甚至都不到2成了。

目前,只有一線城市二套房以下佔比稍微高一點,但合計佔比也僅僅維持在40%,6成左右的人,選擇三套房甚至更大的房子。

前所未有!剛剛 樓市 發生 實質性 變化

現狀令人吃驚,未來可能更讓人驚訝!



此前文章寫過,中國樓市有異象,開工面積持續高增長,但竣工面積卻不斷負增長,截止目前,已經連續22個月為負。

更令人驚訝的是,新開工與竣工面積增速“剪刀差”,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西藏、青海的新開工與竣工面積增速“剪刀差”超過100個百分點,甘肅、寧夏、新疆、山東在50個百分點以上,內蒙古、陝西、上海則超過40個百分點。

如此巨大差異,原因究竟何在?

主要兩點:

第一, 房企被逼無奈,故意為之。

2015年之後,中國房企越來越強調所謂高週轉,而這個高週轉,實際上並不是開發全流程的高週轉,而僅僅侷限於“拿錢”之前的高週轉。

簡單來看,房企的開發環節裡:拿地→開工→預售→竣工等幾個環節,預售環節之前的算是拿錢環節,而竣工則算是“出血”環節。

資金壓力不大的時候,房企還能留有餘量和理智,按部就班完成整個開發流程,可一旦政策收緊,竣工環節,現金流是王道,能拖就拖,能慢就慢。

前所未有!剛剛 樓市 發生 實質性 變化

第二, 地方監管錯配,管理差異。

預售制度下,一二線商品房銷售條件相對苛刻,政府方面催得也緊,房企面對強勢地區,自然不敢太怠慢。

而在三四線,銷售條件比較鬆弛,政府也沒太多壓力,結果就是房企處於相對強勢,有條件拖,自然拖。

2016年之前,三四線城市銷售佔比在64%,2016年之後一直維持在70%以上,再配合三四線這幾年房價上漲幅度顯著超過一二線,都能印證,一點:

這些年,未竣工的房子,大量堆積在三四線。

再進一步推演,其實很容易聯想到一個結果:

未來一兩年,隨著竣工時間限制到期,三四線城市會有大量新房集中出現!

如今棚改已經退潮,專項債、PSL這些配套資金要麼縮減,要麼轉向,可以預見,三四線樓市最大動力不可能重演往日的輝煌。

接下來,三四線樓市庫存問題,又會是一個問題。

寫到這裡,想做個總結:

當前中國樓市,早已舊貌換新顏,傳統剛需已非主流,投資改善成為新剛需,晉升新主流。



新剛需時代,存量房被低估,增量房正爬坡,需求一旦不濟,結果讓人警醒!



住房不炒,房住不炒,中國經濟需要樓市,但,更需要控制樓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