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已不是當年的趙州橋,50年代的大修,成了新建的橋

趙州橋已不是當年的趙州橋,50年代的大修,成了新建的橋。

赵州桥已不是当年的赵州桥,50年代的大修,成了新建的桥

趙州橋始建於隋朝,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距今已有1400餘年,全長64.4米,其“敞肩拱”的運用,為世界橋樑史上之首創,對後世橋樑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1991年,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認定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並贈送銅牌。

但是遺憾的是,現存的趙州橋,已很難說還算不算一座古橋。因為上世紀50年代時啟動對其進行了一次有史以來最大的整修。

赵州桥已不是当年的赵州桥,50年代的大修,成了新建的桥

在1952年時,河北省公路局曾建議對該橋進行一次大修。到了1954年,獲交通部和文化部撥發的專項資金,開啟了趙州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整修。而到了1956年時,趙州橋的整修工程基本完結(欄杆部分除外),而對於這座“歷經近一千四百年的風雨”的古橋來說,從內部結構到外觀,全都“煥然一新”。

赵州桥已不是当年的赵州桥,50年代的大修,成了新建的桥

梁思成對趙州橋的“煥然一新”深感遺憾以“壓力灌漿”工藝,取代古橋原來採用的“幹擺砌築”工藝,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得已的選擇——拆除主拱和小拱,以原工藝重新修砌,在當時是不現實的,經費方面不能允許。石縫之間,全部用水泥灌滿,使橋身成為一整體。但橋體修葺時的全面翻新,卻令梁思成相當痛心。1963年,梁公開撰文,相當剋制地表達了自己在這方面的不同意見(考慮到當時的政治環境,梁文中的“遺憾”“美中不足”,已是相當大膽的表態):“直至今天,我還是認為把一座古文物建築修得煥然一新,猶如把一些周鼎漢規用擦銅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樣,將嚴重捐害到它的歷史、藝術價值。……在趙州橋的重修中,這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