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三資”清理讓群眾唱主角!新增村集體收入750萬元

香城都市報報訊(記者 姜明助 通訊員 周劉)“家底清清楚楚,幹部清清白白,群眾心服口服。”11月12日,嘉魚縣魚嶽鎮護縣洲村二組村民鄒廣林對記者說,這次“三資”清理全程向村民公開,承包合同“曬”出來接受大家監督,大夥兒心裡“敞亮、服氣”。

針對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三資”管理長期缺失,集體資源被賤賣、賤包現象,嘉魚縣在主題教育中把“三資”清理列為重點內容,全面清理 “口袋合同”“嘴巴合同”“無期合同”,把糊塗賬算明白。

“合同是村幹部們訂的,自己清自己,肯定搞不下去。”起初,不少村民對“三資”清理持觀望態度,等著刮“一陣風”。

“三資”清理,如何破局?

集體的財富需要集體守護。嘉魚縣的做法是:發動黨員群眾廣泛參與“三資”合同清理。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即村黨組織提議、村“兩委”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決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制度,將“三資”合同清理作為民主議事的重要議程。

簰洲灣鎮花口村有一片1200畝的地,被300多戶集體承包。合同2016年到期後,大家既沒交錢,也沒有交地。

“三資”清理開始後,村裡將舊合同“曬”出來,由花口村黨總支牽頭,請黨員群眾一起商議,每畝地究竟租多少錢合適。

“最後大家達成共識,本村村民每畝地150元一年,外地來的租戶200元一年。”村黨總支書記王永奇告訴記者,全程陽光操作,大家心悅誠服,300戶農戶全部按期補交了租金。

“請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由群眾評價。”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魏萍說,“三資”清理由支部“搭臺子”,請群眾“唱主角”。實踐證明,越是群眾參與度高的村,“三資”合同清理的效果越好。

截至目前,全縣清理“三資”合同2394份,村級集體經濟收入750萬元。

“三資”清理成效如何,群眾說了算。

以簰洲灣鎮為例,3個多月完成14個村的“三資”清理,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到337萬元。

村裡有錢了,也好辦事了。該鎮東嶺村修理維護機耕泵站、建老年人活動中心,連續3個月實現零上訪。村民胡名海說:“動了少數人的奶酪,維護了大多數人的利益,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更多咸寧本地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香城都市報(或公眾號搜索:xcdsbgfw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