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嶺:痛擊日寇的大獵場

摩天嶺:痛擊日寇的大獵場

摩天嶺:痛擊日寇的大獵場

摩天嶺:痛擊日寇的大獵場

摩天嶺:痛擊日寇的大獵場

在綿延起伏的威海灣南岸群山中,位於海埠村正南方向3裡和距離威海灣5—6裡的地方,有一座因甲午抗日而名垂青史的山頭——摩天嶺。在這裡,新右營營官周家恩及全營官兵500人英勇抗擊日軍,全部戰死疆場,日本陸軍少將大寺安純被擊斃於此。彪炳史冊的摩天嶺之戰不僅為大清國軍隊在甲午抗日戰爭中增添了並不多見的一抹亮色,也為華夏後裔關於甲午悲情記憶中留下了一絲久違的慰藉。甲午硝煙散去,在今年紀念甲午戰爭120週年重要時間節點,筆者重新走進威海的摩天嶺,穿越歷史時空,重溫百年前那段蕩氣迴腸、悲壯慘烈的歷史。

威海摩天嶺因峰頂生長松樹,冬季青翠一片,當地民眾稱之為“冬青頂”。日人則稱其為摩天嶺。清軍當時修建了鹿角嘴炮臺、楊楓嶺炮臺、所城北炮臺、龍廟嘴炮臺、皂埠嘴炮臺構成南岸炮臺群,與劉公島炮臺遙相呼應,封鎖整個威海灣。而摩天嶺作為南岸炮臺群的制高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將其佔領便可控制威海南岸諸炮臺,但威海衛海岸諸炮臺存有先天缺陷:面向陸地的一面沒有防衛設施;炮臺之間距離較遠,難以呼應,就連炮臺設計及監造者德國人漢納根也承認:“只能顧及海中,不能兼顧後路”。1894年11月22日,李鴻章對日軍兩日內攻陷號稱東亞第一要塞、守軍和炮臺都多於威海的旅順口大為震驚,並很快發現了威海南岸炮臺的致命缺陷,唯恐“敵利抄後”,遂臨時抱佛腳,於1894年12月1日急電周家恩由原駐地長峰寨調往摩天嶺搶修臨時炮臺。從此,周家恩不僅改寫了命運,而且走進了歷史。

臨時炮臺位於摩天嶺頂嶺平坦處,設有8釐米口徑行營炮8門,守軍僅有周家恩部鞏軍新右營500人,且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但營官周家恩堪稱敢戰之將,附近村民雖都叫他“周麻子”,但無不稱讚他是條“硬漢子”,他明知眾寡難敵,但抱著與炮臺共存亡的決心與敵拼戰到底,隨後的歷史軌跡證實了這一點。

官階不高的周家恩卻有著戰爭指揮員般的敏銳性,也同樣發現摩天嶺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其得失對整個戰局關係重大,必是日軍進攻的首選目標。為抓緊備戰,他重點抓了兩件事,一是針對新兵軍力差的情況,組織士官抓緊操炮訓練;二是針對炮臺防禦設施差的狀況,加緊搶修工事。構築臨時炮臺工程量最大的是夯築胸牆掩體,剷平地面,構築炮位,夯築胸牆與地面造平相輔相成。數九寒天,高山之上,土層溼凍,在沒有機械的情況下,全憑鐵鍁钁頭搶築工事。戰事緊急,周家恩帶領士官和附近村民,日夜奮戰,用石夯在炮臺周圍打築了一道厚厚的圍牆,圍牆上均勻地築有垛口;在圍牆外又挖出一道深深的壕溝,溝外堆積樹木作為鹿砦,並在壕溝和鹿砦間埋設地雷,使炮臺的防禦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強。可以說,寒冬時節,在不足2個月的時間內能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然而,歷史留給他們戰備的時間太少了……

1895年1月30日3時,日本陸軍第二軍第六師團對南幫炮臺發起總攻,分左右兩翼:右翼隊由長谷川好道少將率領,從東路進攻;左翼隊由大寺安純少將率領,從南路進攻。大寺安純的任務是先攻佔摩天嶺炮臺,以控制整個南幫炮臺,進而突破清軍南路防禦,實現與南路日軍配合合圍威海衛的作戰企圖。是日黎明,日軍左翼隊發起攻擊。負責守衛摩天嶺炮臺的清軍新右營官兵在營官周家恩的率領下,奮起抗擊。

日軍為奪取摩天嶺,曾投入了左翼隊的大部兵力。日軍左翼隊司令官大寺安純驅使日軍以密集的隊形向山頂上爬,周家恩率軍死力抵禦,新右營官兵依託炮臺上的簡陋工事,以僅有的8門火炮和步槍頑強抗擊,附近位於西北方向3000米外的楊楓嶺炮臺中國守軍也頻頻發炮遙擊,在友軍的支援下,新右營官兵給日軍重大殺傷,令其在山坡上遺屍累累。見摩天嶺久攻不下,大寺安純下令增加兵力,以密集兵力,波次攻擊的戰術,不顧傷亡強行穿越了炮臺附近的鹿砦區。爬過鹿砦的日軍又陷入了新右營官兵佈設的雷區,一踏連環排雷,突然雷轟谷鳴,地動山搖,傾刻間數百日寇全部喪命,令其士氣更為沮喪。在日方記載中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我軍立即進逼壘下,敵發大炮防戰,我軍亦亂放山炮應戰。兩軍戰正酣,山動谷鳴,地軸為傾,敵兵在壘下預伏地雷,我兵誤於其上,爆然燃炸,黑煙沖天,我兵勢稍沮。”在第一次攻擊失敗後,大寺安純遂糾集兵力再次發起攻擊,但仍被新右營擊退。但在兩次打退日軍進攻後,守衛炮臺的清軍士兵也傷亡慘重,彈藥也所剩無幾,營官周家恩身中數彈,身負重傷。即使在這種危急關頭,炮臺上最後的守衛者們也沒有絲毫退縮,周家恩以極大的毅力忍住傷痛,帶領僅存的幾十名士兵奮勇抗擊爬到炮臺上來的敵人。敵人三次爬上炮臺來,彈藥耗盡的清軍官兵又以佩刀與日寇白刃相格,三度將日軍擊退。日軍見清軍彈藥耗盡,便暫時放棄正面攻佔炮臺的企圖,改以密集的海陸炮火覆蓋炮臺,在日軍猛烈炮火的轟擊下,炮臺上僅存的清軍士兵也全數戰死。周家恩腿部和腹部又中彈片,一腿殘廢,仆地不起,腸子突出腹外。為了不做俘虜,他便從西坡爬下炮臺,以難以想象的堅強毅力往西南爬行了十餘里,等爬到壁子村西北的山溝裡時,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1958年5月,甲午歷史研究者戚其章採集甲午口述史時,海埠村84歲的農民邵啟元、百尺所村79歲的木匠謝增等人異口同聲地讚許周家恩。摩天嶺戰鬥發生時,謝增16歲,摩天嶺上的戰鬥是他親眼所見。摩天嶺炮臺失守後,周家恩負重傷,有村民稱他一路向西南爬行,最後因流血過多,昏迷凍死在壁子村西北的山夼裡,這個距離至少5千米,鳳林集農民王振儉等人湊錢買了一口棺材,裝殮了他。

在摩天嶺上已無守軍的情況下,日軍猶如驚弓之鳥,不敢向前。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日本官兵如臨大敵,小心翼翼地試探著爬坡,直到爬上山頂後才發現炮臺上已無一名活著的中國守軍。大寺安純喜不自勝,與部下登上炮臺,打著太陽旗,並命日本《二六新報》的隨軍記者遠藤拍照志功留念,不料被港內前來助戰的北洋艦隊“來遠”艦將士看見,丁汝昌親自下令照準摩天嶺上的太陽旗連發數炮,大寺安純及記者遠藤等多人斃命,大寺安純在日本國內曾被譽為“一代良將”,是甲午戰爭中第一個被清軍擊斃的日本將軍,日人江間些亭有悼詩云:威海壁壘摩天嶺,棨戟林林攢銳峰。石破天驚炮聲震,陣雲慘澹啼黃龍。寧測驥足忽屯蹶,將軍馬前鐵彈裂。將旗裂處筆折處,六尺之軀雲變滅。馬革裹屍所曾期,只見沙場滿腔血。如果把摩天嶺比作狩獵場,周家恩率領戰友們在摩天嶺之戰中浴血奮戰、捨生取義的英雄壯舉,以及擊落日寇將軍級大獵物的豐碩戰果,摩天嶺是當之無愧的痛擊日寇的大獵場。清政府在整個甲午戰爭中,中國陸軍一直以“一觸即潰”而倍遭詬病,但從周家恩為代表的大清陸軍將士在摩天嶺之戰中的英勇表現看,即便在華夏山河如此慘變之際,也充分展示了我中華軍中依然還有此等鐵血壯士,足以氣壯山河,光照千秋。

歷史漸趨遠去,警鐘始終長鳴。120年前爆發的震驚中外的甲午戰爭因清政府腐敗無能、裝備落後、軍紀渙散、指揮失誤等綜合因素導致清軍失敗,從此改變中日兩國國運的走向,日本走進了帝國主義的魔路,而中國跌入黑暗的深淵。然而,斗轉星移,歷史又走過了兩個甲子,如今,命運多舛的中華民族已今非昔比,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站在實現偉大中國夢新的歷史起點上,在甲午戰爭爆發120週年之際,我們勿忘甲午,就要將甲午戰敗的恥辱,作為省察中華民族的一面鏡子;就要將英烈用鮮血和生命染紅的歷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就要激勵後人心繫祖國,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作者:彭均勝 史豐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