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於鳳霞:我國共享製造將呈現三大發展趨勢







【政策解讀】於鳳霞:我國共享製造將呈現三大發展趨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國務院《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積極發展面向製造環節的共享經濟”。最近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的《關於加快培育共享製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既是落實發展先進製造業和建設製造強國戰略的又一重要部署,也是我國共享經濟領域一個重大政策。在一系列政策促動下,可以預期,未來幾年,我國共享製造將呈現新的發展趨勢。

共享製造將成為推動製造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

共享經濟是近十多年來興起的新業態新模式,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廣泛的應用浪潮,尤其是在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領域,共享經濟發展更是迅猛並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如今,隨著人們對共享理念認識的進一步深入,技術創新應用步伐加快,共享經濟正在快速從消費領域向生產製造領域滲透。從全球範圍看,隨著全球經濟進入調整期,以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重塑全球競爭格局。深化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製造業領域應用,推進製造業生產方式、發展模式的深刻變革,進而重構國家競爭優勢,已成為諸多發達國家的戰略選擇。


在此背景下,我國將“互聯網+製造”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戰略規劃和政策文件,推進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加速邁進世界製造強國之列。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共享經濟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鼓勵搭建資源開放共享平臺,積極發展共享經濟。國務院在《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裡強調,要積極發展面向製造環節的共享經濟。2018年11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要“鼓勵大企業利用‘互聯網+’等手段,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創新生態,促進生產製造領域共享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重構產業組織模式,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降低自身創新轉型成本,形成融通發展的格局。”


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共享製造兩個階段發展目標,按照產業價值鏈三大主要環節,結合共享製造現實發展需求,以製造能力共享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共享為支撐,提出了共享製造的三大發展方向;針對我國共享製造現階段的發展特點和主要問題,從平臺、集群、生態和基礎4個方面,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此外還提出了4個方面的保障措施。《指導意見》是順應全球製造業轉型發展大勢,將我國關於製造業轉型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進一步細化落實的重要體現。

《指導意見》的落地實施,意味著共享經濟將與生產製造深度融合,並將培育出更多的創新模式和業態,從而推動製造業從資源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共享製造將成為推動製造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激發“雙創”、培育新模式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共享平臺建設將成為共享製造的基礎支撐

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網絡平臺是共享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和核心載體。在消費領域,通過網絡平臺將海量分散化的資源整合起來,以較低的成本提供給有需求的用戶,實現資源使用價值的最大化。在製造領域,依託於工業雲平臺,可以打通商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提供研發設計、生產製造、供應鏈、服務等協同,支持開展跨企業、跨區域的產業鏈協作。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共享平臺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截至2018年底,製造業重點行業骨幹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超75%,已培育形成50餘傢俱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部分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過10萬套,湧現一批創新工業APP並實現商業化應用。


  與消費領域共享活動的參與主體主要是個人不同,製造業共享平臺的參與主體主要是企業,平臺發展與參與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密不可分,各類製造資源對接更為複雜。而且製造業細分行業眾多,產業鏈條長,價值分配複雜,產品質量把控問題突出,線上線下協同要求更高,企業參與的成本高、風險大,其商業模式構建更加複雜。《指導意見》將“培育發展共享製造平臺”作為首要任務,從平臺建設、平臺創新應用、推動平臺演進升級三個方面,提出了推動共享製造發展的具體指導。從發展趨勢上看,以新型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為重點,將會有更多的製造業龍頭企業建立基於互聯網的製造業共享平臺,聚焦產業鏈協同,開放自身優質資源並提供社會化服務,通過製造資源、生產能力的集成整合、在線共享和優化配置,打造目標一致、信息共享、資源與業務高效協同的社會化製造體系,並推進中小企業製造能力的整合。

工業互聯網將進入規模化普及階段

共享製造即共享經濟在生產製造領域的應用創新,是圍繞生產製造各環節,運用共享理念將分散、閒置生產資源集聚起來,彈性匹配、動態共享給需求方的新模式新業態。共享製造的前提是互聯網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普及應用和智能化生產,只有當製造環節相關流程以及製造服務可以在網絡雲端實現控制、管理和信息對接的時候,共享製造才能發展起來。

工業互聯網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的融合集成應用,構建起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實現製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互補和高效配置,是共享製造的關鍵技術支撐之一。工業互聯網構建了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也成為製造業產能共享的基礎設施。從技術層面看,工業互聯網主要包括數據採集層、IaaS(基礎設施及服務)層、PssS(平臺即服務)層,以及工業軟件APP層,主要是基於雲端的工業服務,讓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按需使用信息資源,極大地為製造企業的個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和服務化轉型提供技術支持。

針對當前共享製造相關的基礎設施不完善這一問題,《指導意見》的“主要任務”部分有兩處提到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和應用。一是在“培育發展共享製造平臺”任務中提到,要“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區域整合開放各類資源,發展共享製造服務”。二是在“夯實共享製造發展的數字化基礎”這一任務中提出,要加強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意味著,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將進入加速期,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領域更加廣泛、場景更加豐富,推動工業和信息化在更高水平的深度融合。

來源:《學習時報》2019年11月15日 第A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