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我渴望的不是收入不菲,而是財富自由

查理.芒格:我渴望的不是收入不菲,而是財富自由

在芒格改行做投資之前,他是一個優秀的律師——有一家自己的律師事務所,而且在業界有著相當不錯的口碑。但他卻毅然放棄了律師這份工作,就連自己在律師事務所的股份也轉贈給了一個過世同事的妻子和孩子。

芒格是一個十分理性的人。在他看來,理性意味著放棄一些東西,放棄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東西。芒格渴望的是財富自由,雖然律師的工作為他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但離財富自由還是有著很大的距離。

查理.芒格:我渴望的不是收入不菲,而是財富自由

當他通過投資股票和房地產獲得了遠高於律師工作的財富時,他就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律師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投資工作中去。

當他遇到巴菲特之後,他又發現,和巴菲特一起搭檔投資,是比他們各自為戰更好的方式,於是他又毅然清算掉自己的投資公司,加入了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團隊,成為了巴菲特幕後的智囊。

對於這些選擇,芒格的體會是:“最好的用途,總是由第二好的用途衡量出來的。”在經濟學上,這叫做比較優勢。

芒格曾說:“最好且最實用的智慧,就是最基本的學術智慧”,因此要更好地理解芒格的這句話,你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比較優勢。

查理.芒格:我渴望的不是收入不菲,而是財富自由

比較優勢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生產一種物品機會成本較少的生產者在生產這種物品中有比較優勢,比較優勢主要是用來衡量兩個生產者的機會成本。除非兩個人有相同的機會成本,否則一個人就會在一種物品上有比較優勢,而另一個人將在另一種物品上有比較優勢。

如果你知道比較優勢,就意識到只要善於並勇於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即使在別的方面有些不盡如人意,同樣也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或許你沒有經驗,但你擅長學習;你不知職場規矩,但你特別真誠;你不懂人情世故,但你會細細揣摩。只要你發揮自己的特長,並能有效加以利用,就會收穫理想的果實。

查理.芒格:我渴望的不是收入不菲,而是財富自由

不過,要看清這一點並不容易。在芒格看來,有太多的聰明人因為過度自信而帶來災難,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有更強的能力和更好的方法,於是往往他們在更艱難的道路上疲於奔命,而不是換道——去往那條跑得更輕鬆更快的道路。

巴菲特曾說:“從理想的角度來看,所有投資決定都應該以機會成本為考量依據。任何有理性的人,都應該在機會成本的基礎之上做出決定。但是你在社會中很難做到這一點,雖然我們像呼吸空氣一樣信奉這項原則,但是大學教育沒教給我們這個知識。因此,如果要考慮等待的機會成本以及投資的機會成本,我們寧願等待。”

查理.芒格:我渴望的不是收入不菲,而是財富自由

對此,芒格完全贊同:“在你的投資生涯中,你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機會成本……這才是妥善經營投資生涯的本質所在。”

如果你能搞懂機會成本的奧秘,何愁不能成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