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老兵的 23 年,沈向洋留下了什麼?

微軟老兵的 23 年,沈向洋留下了什麼?

「他在計算機科學和 AI 領域的貢獻為未來創新留下了遺產,並打下了堅實基礎。」

北京時間 11 月 14 日凌晨,負責微軟人工智能和研究事業部的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宣佈將於明年 2 月離開他供職達 23 年的微軟。相關調整即刻生效,沈向洋的職責轉交給微軟 CTO Kevin Scott。這位前領英工程和運營高級副總裁將負責公司的 AI 策略,對基礎設施、服務、應用的研發以及包括搜索引擎 Bing 在內的聚焦 AI 的產品事業群。

微軟老兵的 23 年,沈向洋留下了什麼?

沈向洋|微軟

據瞭解,沈向洋並未透露他下一步的動向,但微軟發言人表示他在正式離職前還將繼續擔任微軟現 CEO 薩提亞·納德拉和比爾·蓋茨的顧問。

「沈向洋對微軟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在計算機科學和 AI 領域的貢獻為未來創新留下了遺產,並打下了堅實基礎。」沈向洋獲得了來自納德拉的讚賞。

老兵的二十三年

1998 年,從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畢業兩年之後,沈向洋與李開復等人一起創建微軟中國研究院。短時間內吸納了包括張亞勤、張宏江、李江、王堅等人,為國內科技產業培養了一大批互聯網及 AI 人才。三年之後,這家被《麻省理工科技學院》評為「最火的計算機實驗室」的行業研究機構,正式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

微軟老兵的 23 年,沈向洋留下了什麼?

創辦 MSRA|極客公園

目前,MSRA 是微軟在亞太地區設立的基礎及應用研究機構,也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一個研究院。MSRA 從事自然用戶界面、智能多媒體、大數據與知識挖掘、人工智能、雲和邊緣計算、計算機科學基礎等領域的研究,並最終將這些創新技術轉移到微軟的核心產品中。比如,HoloLens 的 3D 模型重建和紋理映射技術,和運用在公有云平臺 Azure 中的資源分配和 VM 佈局算法,均來自 MSRA。

2004 年,沈向洋擔任第三任 MSRA 院長;2007-2013 年,他負責必應搜索引擎的產品開發;2013 年成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開始領導全球的微軟研究院,成為了繼陸奇之後美國科技公司最高級別的華人員工;2016 年全面接手微軟全球人工智能戰略。

2016 年,微軟進行了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合併了包括微軟研究院、微軟信息平臺部門、Bing 和 Cortana 產品部門,以及環境計算和機器人團隊,成立了人工智能和研究事業部。沈向洋得到重用,開始領導這個新成立的事業部。必須提到的是,新事業部與微軟 Office 事業部、Windows 和設備事業部、雲計算和企業事業部這三大事業部同級。由此可見,從 2014 年納德拉成為微軟第三任 CEO 時提出的「移動為先、云為先」,「智能為先」也在正變成關鍵。「如果幾年之後,在智能這件事情上,微軟沒有出現一個這樣標誌性的產品,像 Windows,或者 Office 這樣的產品的話,我覺得微軟就會有很大的挑戰。」沈向洋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 2017 上表達出了微軟需要更加「智能」的迫切。

微軟老兵的 23 年,沈向洋留下了什麼?

沈向洋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 2017|極客公園

2018 年,微軟在沈向洋的指引下再次加倍押注 AI,成立了聚焦 AI 產品的新事業群,比如專注於 Azure 的 AI 認知服務和平臺、AI 認知和混合現實事業群。新事業群能夠將 Azure 與尖端計算機視覺技術、HoloLens 2 等增強現實技術融合在一起。其中一項成果就是 Azure AI 平臺,它幫助開發者將微軟的 AI 技術運用到他們的自主雲計算應用中。微軟稱,這一平臺現在擁有 2 萬個客戶,超過 85% 的財富 100 強公司在過去一年中使用了 Azure AI 平臺。

企業裡的教育者

沈向洋無疑是不斷推動微軟在產學研結合程度的關鍵人物。

在這 23 年間,沈向洋還曾獲諸多學術榮譽,包括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IEEE Fellow)、國際計算機協會院士(ACM Fellow)、美國工程院院士和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在成為領導者後,他把工作重心的從研究「分給」了產品,負責中長期技術戰略規劃的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永遠在找 the next big thing。」

為了找到 the next big thing,沈向洋加大了在研究和教育的投入。

去年 9 月,沈向洋宣佈創辦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並與上海儀電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創新院。作為全球第八家微軟研究院,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的目的在於加速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的產業化進程,推進計算機科學前沿技術發展。

此外,他還主導和包括浙大、清華、哈工大、北大、上海交大等在內的眾多高校合作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探索了校企研究合作的新模式。迄今為止,MSRA 與中國高校合作建立了十個聯合實驗室。不僅如此,他還力主推出了微軟學者獎學金、微軟創新人才學院等人才鼓勵項目。

雖然沈向洋並未透露未來的動態,但從他今年 3 月發佈在領英上的文章,人們仍看到了他不願「退休」的心。「當拿到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專業的博士學位之後,我制定了一個職業生涯目標——成為一名計算機科學教授,培養年輕人,為計算機科學領域貢獻頂尖的研究成果。」二十多年前,他對職業生涯的設想就是最終成為一名終身教授,但如我們所見,事情沒有朝著他事先計劃好的方向發展。

他曾問圖靈獎得主 Jim Gray:「你在微軟研究院和 SQL 工作過,但似乎從來不擔心自己是在一個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後者回答道:「我選擇我能發揮作用的項目。」儘管「偏離」了軌道,但沈向洋仍在微軟發光散熱。這 23 年間,有近 7000 名 MSRA 院友活躍在科研創新、產業創新的最前沿。在產業界,超過 15 位院友在互聯網企業擔任 CEO 或 CTO,範圍幾乎覆蓋全部中國最頂尖的互聯網尤其是人工智能公司。更為實際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斷「刷新」微軟,為其帶來效率和收益。以持續 AI 化的 Azure 為例,在最近一個財季,微軟整體商業雲業務收入達到 11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6%,其中包括 Azure、Office 365 以及其他雲服務。

微軟老兵的 23 年,沈向洋留下了什麼?

微軟「重生」|極客公園

「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也許一路走下去,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更加優秀的教授。」他在文章的最後這樣寫道。

以下為沈向洋致員工信

同事們,

11 月,對我來說,在過去的二十三年裡,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1996 年 11 月 4 日,我在雷德蒙德加入了微軟研究院;1998 年 11 月 5 日,我參加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創建儀式;2007 年 11 月,我作為搜索產品研發工程副總裁正式加入必應團隊;2013 年 11 月,我成為執行副總裁、加入高級管理團隊,主管技術與研究;而今天,2019 年 11 月 13 日,一切圓滿始終。

能在這樣一家偉大的公司,縱貫研究院與產品研發團隊,其至上體驗,永生難忘;感恩之情,無以言表,惟有深懷於心。

能與一群計算與技術產業最聰明的人一起共事,能有機會來參與解決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並幫助公司塑造「下一個未來」,我深感無比榮幸;能夠幫助推動計算科學的發展,尤其是與微軟研究院和學術界這麼多才華橫溢、成績斐然的研究員與學生共同創新,我更感到無上榮光;我們在必應搜索領域的那些鐵尺寸進——提升搜索質量和性能、提高廣告盈利和用戶體驗,以讓對手膽寒之勢持續推出包括 Bing for Business 在內的全新產品;這一切都讓我倍感難忘。而更讓我珍視和驕傲的,是我們締結的友誼。

離開微軟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今天,微軟已經如此地成功,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我覺得,已經是時候去開啟一個新的篇章;去探尋超越微軟、超越商業的新挑戰;去思考為產業、為下一代計算科學領域的研究員和工程師們,還能多做些什麼。

我為你們感到自豪——為微軟、為人工智能和研究事業部、為微軟研究院、為搜索和廣告新聞團隊、為必應團隊、為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為亞洲研究院,也為我們共同的成就而自豪!我將會非常想念大家。我相信,大家會在薩提亞和凱文的領導下,繼續取得新成就。

過去二十三年中,我學到了很多,其中最大的心得就是——我們雖無法預卜未來,但能夠做最好的準備:坦蕩、寬容、善待他人。

謝謝你們,我的朋友們!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