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塔里木盆地中心,東西長約12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33.76平方公里,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也是全球面積最大的流動性沙丘沙漠,中國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塔里木盆地中心,東西長約12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33.76平方公里,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也是全球面積最大的流動性沙丘沙漠,中國第一大沙漠。

塔克拉瑪干”維吾爾語意為“被遺棄的故鄉”,又稱“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流動沙丘面積廣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300米左右,沙漠腹地,沙丘類型複雜多樣,複合型沙山和沙壟,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塔型沙丘群,呈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變幻莫測。有固體海洋之稱。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何為N39°,許多人還不瞭解。沿北緯39°線、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最長軸腹地。線路東起新疆麥蓋提縣,N39°01′30〃;E78°03′36〃點出發進入沙漠。沿北緯39°線經過和田河、塔中公路到達沙漠東端的若羌縣。整個行程預計1500公里,無比形容的困難,這是在越野界赫赫有名的一條殿堂級難度的經路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N39。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N39°線穿越,這個近乎瘋狂的創意來自瑞典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1895年雄心勃勃的赫定在和他的探險隊僅僅沿39度線行進了不到300公里,就因乾渴和迷路差一點死光了所有隊員和駱駝,全隊只有兩人僥倖逃生。這次悲壯的潰敗使塔克拉瑪干沙漠和N39°線威名遠揚。從19世紀開始橫穿這一死亡禁區成為無數探險家畢生追求的終極目標。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之後,英國考古探險家斯坦因及日本僧侶,又先在造訪塔克拉瑪干沙漠,只不過勢單力薄的他們並未強行進行穿越,只是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進行考察研究。

1991年,中美沙漠探險隊沿沙漠南緣線路53天穿越成功。但由於過於靠近沙漠邊緣,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1993年日本大學生探險隊從瓦石峽出發,企圖東西橫向穿越塔克拉瑪干,創造一項人類的壯舉,但歷時60天后從安迪爾河退了出來。

2004年1月23日,中日聯合探險隊以騎駱駝及徒步的方式沿古老的北緯39度路線由西向東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全程迂迴距離超過1500公里,歷時73天成功穿越,成為第一支按照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設想的北緯39度線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隊伍。

沙漠腹地有兩座紅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為“麻扎塔格”,它是分別由紅沙岩和白石膏組成的沉積岩露出地面後形成的。“麻扎塔格”上的風蝕蘑菇,奇特壯觀,高約5米,巨大傘蓋下可容納10餘人。白天,塔克拉瑪干赤日炎炎,銀沙刺眼,夏天沙面溫度時高達70-80攝氏度。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麻扎塔格古堡遺址,在紅山嘴上有一古戍堡,位置最高,可府視四周景觀。背依紅山山體,面對寬闊的和田河河床,北為白山嘴,白山嘴下為一巨大的迴音壁。古代自龜茲至於闐必經由此地。古堡始建於東漢時期,延續至唐、宋時期。是漢唐時期南北東西的交通樞紐;遺址內曾出土有古代文書及期他文物,是和田歷史上重要的古城之一。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尼雅遺址(精絕國)是漢晉時期精絕國故址,以佛塔為中心,散佈於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5-7公里的區域內。在這片狹長的古城遺址中,殘存的佛寺、房舍、墓地散落其間,當年的農田、林帶、渠系和冶煉遺址依稀可見。可以看出,當年精絕國的居民們以穿城而過的尼雅河為界,分居南北兩區,南為豪門,北住平民。但是,家家皆有果園、畜圈和池塘。遺址中心有一土築佛塔,雖然破敗,但依舊古風猶存。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且末古城是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由於諸多原因,且末古城如同樓蘭、尼雅古城一樣,成為世人神往和渴求探險之地,所不同的是且末古城卻鮮為人知,更具神秘色彩。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安迪爾古城,是絲綢之路南道一處漢唐時期重要遺存。至今荒無人煙,原有遺址現象基本清楚。安迪爾古城遺址是一個較大,而且延續時間長的遺址,它處於絲綢之路南道。主要由夏羊塔克、道孜勒克古城,阿其克考其克熱克古城以及周圍的佛塔、墓葬、冶練作坊和窯址等。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達裡雅布依鄉,1895年,瑞典籍探險家斯文赫定首先發現,當時名為通古斯巴孜特。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心腹地,克里雅河尾閭的沖積綠洲之上。面積2000平方公里,卻只生活著不到200戶人家,2000人。附近有兩座古城,圓沙古城、喀拉墩古城,與不遠之處的尼雅遺址, 羅布泊的小河墓地之間的有著密切的聯繫。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喀拉墩古城,古城堡成長方形,邊長60米,現存的土城牆高8米。這裡曾出土過陶片、氈子殘片、漢代古錢幣等文物,這些文物都屬於漢代-南北朝時期,是當時于闐國境內"小城數十"中的城堡之一。後逐漸淪入沙漠。遺址距現在綠洲居民點300公里以外。喀拉墩古城內有中國最早的佛寺遺蹟,它們是經典的“回”字形,佛像在回形的中央,信徒們沿走廊旋轉禮拜,回形的 牆壁上繪滿了壁畫。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圓沙古城,這裡即是西域36國之扜彌國所在地。該城始建於漢代,古城呈不規則四邊形,城牆周長995米,高度、頂寬均約3-4米,木骨泥牆結構。幾乎全被沙丘覆蓋。外側有護牆坡,南牆中部和東牆北部各有一門,其門道、門柱、門板遺蹟尚存。城內有暴露於地表的建築遺蹟有六處,出土陶、石、金屬、料器等。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斯皮爾古城,斯皮爾古城遺址距今約1800年,屬漢代四重城結構建築,在整個和田地區僅為此一處,考古人員推測為西域36國之渠勒國王城。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丹丹烏里克古城,考古推斷為廢棄於唐代的重要佛教遺址梁榭城,斯坦因在此發現了幾幅價值連城的唐代木板畫和壁畫。這幾幅畫就是後來轟動世界美術界並在解釋上引起爭論的《鼠神圖》、《傳絲公主》、《波斯菩薩》和《龍女圖》。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沿北緯39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殿堂級的越野線路

歡迎關注或私信“少數派”君一起探討關於無人區穿越的話題,參與我們的無人區穿越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