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最後一位華人高管沈向洋離職:那些人與一個時代的結束

這位微軟領導結構中位置最高的華人,也被外界譽為“微軟在中國的形象大使”。自沈向洋離職,硅谷科技巨頭華人高管再無人能出其右。

微軟最後一位華人高管沈向洋離職:那些人與一個時代的結束

沈向洋

沈向洋於1996年加入微軟,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創始成員之一,服務微軟超過23年。沈向洋2004年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第三任院長和首席科學家,隨後建立了我們熟知的搜索引擎Bing。2016年9月,微軟組建新的微軟人工智能與研究事業部,沈向洋為負責人,這一部門之後開發出人工智能微軟小冰。

沈向洋是一個典型,他的身上有著許多“微軟華人高管”的相似背景,也延續著這些“微軟華人高管”的相似歸宿:他們年少成名,擁有著非凡的智力和才學,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罕見地遠渡重洋赴美深造;他們趕上了90年代互聯網浪潮,打破種族制約的職業天花板、成長為這艘科技鉅艦中掌握話語權的極少數華人;他們選擇回國,成為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未來技術的佈道者和建設者;他們在天命之年相繼退隱,逐漸從臺前走向幕後……

那些年的微軟華人高管

李開復

微軟最後一位華人高管沈向洋離職:那些人與一個時代的結束

李開復博士畢業於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專業,在以微軟亞洲研究院首任院長而被人熟知之前,他還曾在蘋果、SGI擔任過副總裁、總裁。

拋開近年來因個人言論引發的爭議,李開復對科技行業的突出貢獻主要有二:

1998年,李開復接受微軟總裁比爾·蓋茨的委託回到中國,創辦一個進行前沿性基礎研究的機構,並出任首任院長。在科研環境尚顯落後的1990年代末,李開復和一批海外歸來的科學家,帶著數十名剛畢業的本土博士,在研究院裡進行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人臉識別等前沿技術的研究,那時中國的互聯網時代尚未真正到來,PC電腦都沒有普及。而時間證明,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的“黃埔軍校”,它的“畢業生”中包括金山CEO張宏江、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以及剛剛退休的百度總裁張亞勤等。

第二大貢獻,創辦創新工場。雖然在孵化器和共創空間不勝枚舉的當下,創新工場並未有太大出色的表現。但很大程度上創新工場是國內孵化器的探路者,它的出現與李開復的個人光環雙位一體,打破了中國創業環境單打獨鬥的原始狀態。

教育者和投資人是他目前所扮演的角色。繼他之後,不少已達天命之年的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人也紛紛選擇以兩種身份作為離開一線工作後的新起點。

陸奇

微軟最後一位華人高管沈向洋離職:那些人與一個時代的結束

陸奇是復旦大學87屆計算機系的精英,於2008年加盟微軟,此前曾在IBM和雅虎工作。陸奇加盟微軟後,曾領導微軟必應(Bing)搜索部門,後來被提拔為該公司應用和服務集團負責人,該集團涵蓋Office、必應搜索、Bing應用、MSN、Skype、SharePoint、Exchange和Yammer等產品。在陸奇領導下,微軟Office軟件擴展至iOS和Android移動設備。

陸奇是大陸華人在外資科技公司總部所任職位的最高級別。作為微軟在線業務部門總裁,陸奇是微軟四大業務部門負責人之一,曾掌管一支10000多人的技術團隊,並直接向CEO薩蒂亞·納德拉彙報。

加盟百度後,陸奇得到了李彥宏足夠的器重,成為百度有史以來職權最大的高管。

陸奇上任後隨即進行了大刀闊斧甚至有些激進的改革:2017年2月8日,陸奇裁撤百度醫療事業部,移動醫療事業部被整體裁員,只保留醫療大腦團隊;2017年8月,曾被李彥宏重金押寶的O2O業務百度外賣被出售;2018年4月,百度金融分拆。

陸奇為百度定下的願景是“All in AI”,但作為佈局未來的戰略,AI並不能為當下的百度帶來利潤,“All in AI”成了一句威脅這家美股上市公司價值的話。2018年年初,李彥宏出面否認百度“All in AI”的戰略方向,陸奇也逐漸不再過問傳統業務線的情況。此時百度給他的職權承諾與當初相比嚴重錯位。

不久之後的2018年5月18日,陸奇宣佈卸任,之後的兩個交易日百度股價累計下跌15%,市值縮水14%,造就“史上最貴離職”,不少百度員工紛紛留言惋惜“這是一場四萬人的失戀”。

離開一線管理工作後的陸奇,也像李開復一樣轉型投資人角色——美國著名孵化器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Y Combinator全球研究院院長。

張亞勤

微軟最後一位華人高管沈向洋離職:那些人與一個時代的結束

12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23歲分別獲得華盛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31歲成為IEEE史上最年輕的院士,38歲晉升微軟全球副總裁。在他人的印象中,“天才”是張亞勤身上最為顯著的標籤之一。

出任百度總裁前,張亞勤曾在微軟公司工作16年。31歲加入微軟兩年後就成為微軟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任職期間,他一直積極推動雲計算技術的發展,並呼籲中國建立自己的雲計算發展戰略。

2014年9月,張亞勤加入百度,任職總裁,負責新興業務拓展。除了核心搜索業務沒碰過,張亞勤幾乎接觸了其他所有的業務,先後負責過技術體系、自動駕駛、雲計算、教育、醫療、國際化、公關等業務。

張亞勤為百度雲提出了ABC概念,即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數據)+Cloud Computing(雲計算)三位一體,並引入蘋果大中華區企業部總經理和生態系統負責人尹世明擔任百度雲總經理,雲業務目前已經為百度帶來收益,是財報的高光點也是張亞勤在百度以來的最大功績。

但在百度工作的五年來,張亞勤一直在做著自己“不擅長的事”。15年底開始,張亞勤開始接手公關與政府事務長達一年多,這其中16年時血友病吧被賣和魏則西事件讓百度口碑一落千丈至今未能翻身;隨後陸奇空降百度出任COO,百度所有業務線均向陸奇彙報,包括張亞勤在內。

一直以來,百度對張亞勤的希望是一個優秀的公關角色、一個稱職的對外發言人角色,而他也一直盡力做好這些工作。

今年3月,張亞勤宣佈“退休”,他表示將開啟Life3.0,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科研、中澳學術交流當中。

張宏江

微軟最後一位華人高管沈向洋離職:那些人與一個時代的結束

張宏江是微軟中國的“元老級”人物。

是世界多媒體和人工智能研究領域一流的科學家,是計算機視頻檢索研究領域的“開山鼻祖”。

1999年,創始人之一的張宏江創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一年之後又創立了融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研究成果轉換於一體的微軟亞洲工程院。曾擔任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

自2011年10月起,張宏江出任金山軟件CEO和執行董事兼任金山雲CEO。同時,張宏江還任任獵豹移動,迅雷有限公司及世紀互聯數據中心有限公司的董事。

2016年,張宏江正式退休,並加入源碼資本,擔任投資合夥人。

時代結束英雄落幕

正如陸奇和張亞勤離開微軟早有預兆一樣,近年來業內一直盛傳著沈向洋將不期離職的猜想,可以說這個結局是意料之中。自薩提亞·納德拉出任新CEO後,他將微軟原有業務進行大調整,弱化主業Windows、放棄智能手機業務,對高管全面換血,而沈向洋作為微軟前CEO鮑爾默時期的最後一位執行總裁,沈向洋的離開似乎充滿必然性。不過由於納德拉確立的微軟“雲優先、AI優先”的戰略思路與沈向洋的職能相重合,加上二人曾有共事經歷,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沈向洋仍能繼續這個職位長達五年。

雖然沈向洋現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人工智能與研究事業部負責人,身居要職。但相比幾年前,這個EVP的含金量還是被不斷稀釋。

18年3月,微軟進行內部架構大調整。拆解多年來象徵微軟的Windows和設備部門,成立兩個新部門——體驗與設備部門、雲與AI平臺部門。其中,雲與AI部門的成立將最賺錢雲業務從沈向洋手中徹底剝離出去,沈向洋的工作就只剩了領導人工智能基礎科研這樣邊緣性質的工作,沒有商業話語權。

沈向洋離職後,其工作職責將由現任CTO Kevin Scott接任,微軟的AI業務進一步整合,對微軟而言未嘗不是好事。以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微軟小娜和微軟小冰為例,微軟人工智能部門分散,不利於資源調度、也並不利於用戶認知。

張宏江曾在張亞勤離開微軟時在微博上感慨,“一個時代的結束!”到今天,這些華人高管或已經轉變身份、或即將退隱告別舞臺,——可以說這是兩個時代的結束——PC時代的結束以及外企時代的結束:

他們曾在PC時代效力於全球IT行業的金字塔公司,但如今面向未來的微軟將要重點佈局量子計算、雲與混合現實,服務軟件和Bing搜索將成為過去式,這是不可逆的大勢所趨,他們出眾的管理才能和前沿認知適合於瞭望員和宣傳員的角色,但已經不再適應於擔當新興業務的負責人。

此外,外企思維在輔佐這些人的同時,也成為他們的阻礙,對於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的文化和管理風格存在認知偏差,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

這能解釋陸奇、李開復、張宏江等人最終為何轉型投資人,也能解釋張亞勤最終決定投入教學和中美學術交流的原因。

雖然沈向洋並沒有明確透露接下來的去向,但他今日在公開信中寫道“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是時候去開啟一個新的篇章;去探尋超越微軟、超越商業的新挑戰;去思考為產業、為下一代計算科學領域的研究員和工程師們,還能多做些什麼。”字裡行間似乎在暗示像張亞勤一樣迴歸學術。

在微軟的華人高管盡數離開的同時,微軟也不斷在中國公眾的視野中消失,這家曾經新聞不斷的大公司,開始默默走向後臺。

作為人工智能的“黃埔軍校”,微軟仍然輸送了我國大量人工智能新貴:“阿里雲”之父王堅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如今他帶領下的“阿里雲”佔全國公有云市場份額的50%;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2005年至2008年期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視覺計算組負責人,如今商湯科技是中國AI領域估值最高的獨角獸;曠視首席科學家、研究院院長孫劍其與團隊研發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甚至比主流的TensorFlow的誕生還要早半年;此外百度CTO王海峰、小米林斌都有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任職經歷……

“沈向洋“們的離開,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浪漫和悲壯色彩,他們締造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也即將親眼見證下一個更好的時代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