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孩子命歿親爸之手,放養的孩子怎能撐起你失敗的人生

12歲孩子命歿親爸之手,放養的孩子怎能撐起你失敗的人生

即使是在今天,中國仍然有很多“狼爸”,固執地選擇用“打”這種粗暴殘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要麼被打服,要麼被打傷、打死。

文|江水寒(文中人物為化名)

2019年9月1日,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68歲老人唐明珍收到兒子李玉從監獄寄來的信:“媽媽,請饒恕兒子不孝,因為兒子的愚蠢和衝動,讓您痛失孫子。兒子在監獄積極改造,爭取早日出獄陪您安度晚年……”讀著來信,唐明珍老淚縱橫,如果孫子軒軒沒死,他今年該上初一了。在朦朧的淚光中,她彷彿看見軒軒揹著書包歡快地向自己跑來……

一場失敗的婚姻

2005年2月16日正月初八,四川省平昌縣馬鞍鄉黃粱村籠罩在春節的喜慶之中。然而,李玉和錢芳夫妻卻不得不丟下剛滿8個月的兒子外出打工。錢芳再次親了親襁褓中熟睡的兒子,含淚對婆婆叮囑:“媽,您和爸少乾點兒農活兒,一定要把小軒照顧好啊!”一旁的李玉不耐煩地說:“你都說多少遍了,把兒子交給媽,你還有什麼不放心?”在丈夫的連聲催促下,錢芳拎著行李箱一步一回頭地上了客車。

李玉時年24歲,因為家境貧困外出打工,兩年前,認識了在惠州一家鞋廠打工的錢芳。相同的生活經歷,讓兩人惺惺相惜,很快墜入愛河。

2003年,李玉貸款5萬元,加上自己的7萬元積蓄在老家建起一座兩層小樓,與錢芳舉行了婚禮。2005年,錢芳生下了兒子小軒,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但是為了還債和撫養兒子,夫妻倆決定一起去惠州打工。

到惠州後,錢芳回到鞋廠上班,李玉在建築工地幹活兒。夫妻倆省吃儉用,每年只有春節才回家看望一次兒子。經過3年的打拼,夫妻倆不僅還清了5萬元債務,還攢下4萬元,這讓錢芳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再過不久,她就可以租套房子,把兒子接到身邊了。

天有不測風雲,2009年6月,錢芳的母親突發腦出血急需錢做手術,可家裡一貧如洗。錢芳得知後,想拿出存款給母親治病,可李玉卻閃爍其辭。再三追問之下,李玉才哭喪著臉說:“對不起老婆,我把4萬塊錢存款全輸光了……”

原來,工地上的生活單調枯燥,沒有活兒時,工友們常聚在一起賭錢。猶如晴天霹靂,錢芳簡直不敢相信,一向老實的丈夫竟然會揹著自己賭博,還把家底全輸光了!她哭著與丈夫大吵一架,兩人都一夜未眠。第二天,李玉向工地老闆借了2000塊錢,陪同妻子趕回岳父家。然而,就因為耽擱了一天沒做成手術,錢母病逝了。

母親的死讓錢芳對李玉恨之入骨,2009年10月5日,她一紙訴狀將李玉告上法庭,兩人離了婚。

12歲孩子命歿親爸之手,放養的孩子怎能撐起你失敗的人生

一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

小軒被判給了李玉,錢芳淨身出戶。離婚後,她回到四川涼山州另嫁他人,從此杳無音訊。

父母離婚時,小軒年僅4歲。他的幼兒園離家有3公里遠,一天來回接送要跑4趟。李玉父母十分不滿兒子因為賭博斷送了婚姻,一氣之下不願再給他帶孩子。無奈的李玉自己帶了兩個月孩子,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沒有精力打工賺錢。而這兩個月,是小軒一生中與爸爸在一起相處最長的時間。

一天,小軒得了重感冒需要住院治療,可李玉卻身無分文。還是父母賣掉家裡的肥豬給孫子交了1500元住院費。小軒出院後,李玉痛哭著向父母求情。二老心頭一軟,答應繼續幫他帶娃。沒有了後顧之憂,李玉再次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為了養兒子和再婚,李玉戒掉賭癮拼命地打工掙錢。他很關心兒子,每週都要打電話與兒子聊聊天;只要發工資,就會給兒子買新衣服和玩具寄回家。

2010年3月,經人介紹,李玉有了新的女友王娜。王娜是四川南充人,比李玉小3歲,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史。戀愛時,李玉擔心她不接受自己,向王娜隱瞞了自己與前妻有一個兒子的事實。就在兩人準備登記結婚時,王娜發現李玉錢包裡藏著的小軒照片。得知真相後,王娜勃然大怒,大罵道:“你就是一個騙子!我能接受你結過婚,但我絕對不能做人家後媽!”當晚,就與李玉分道揚鑣。失戀後,李玉痛苦萬分,喝了個酩酊大醉。

李玉開始遷怒錢芳,恨她太絕情,非要和他離婚,兒子也不管;李玉越想越恨,就將一腔怨氣發洩在兒子身上。

從那以後,他很少給家裡打電話,對兒子不聞不問,只有在每學期開學時給家裡寄1000塊錢。有時,父母主動在電話裡提起小軒,李玉總是很不耐煩地匆匆掛了電話。他工作也不再積極努力,手裡有了錢就喝酒打牌,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

2014年春節,李父心臟病復發,李玉回家探望,與兒子久別重逢。這次,他給兒子買了一件羽絨服。因為李玉多年不歸,已上小學二年級的小軒忘記了爸爸的模樣,囁嚅了半天不肯叫爸。李玉怒火頓起,厲聲說:“叫爸爸!”小軒愣愣地盯著李玉,怯怯地問:“你真是我爸?”李玉惱怒萬分,一把扒掉兒子身上的新羽絨服,喝斥道:“我看你跟你媽一個樣兒,老子這是養了只白眼狼!”他抄起院子裡二指寬的竹條朝小軒的腿上打去,小軒疼得直掉眼淚。小軒奶奶看見這一幕,連忙大聲喝止。

爸爸多年不歸,對自己不聞不問,一見面就開打,這讓小軒對爸爸很反感。他背地裡從來不叫李玉“爸爸”,都是稱呼為“他”。春節過後,李玉又要外出打工了,出發時小軒躲得遠遠的,不肯上前與他道別。送走兒子後,奶奶對小軒說:“你爸爸出門,你應該叫他一聲‘爸爸’。”小軒委屈地說:“我沒有他這樣的爸,他滾得越遠越好呢!”

爺爺和奶奶只有小軒這一個孫子,他4歲時就沒有了媽媽,還得不到爸爸的愛,他們就愈發心疼他。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給小軒留著,他要什麼東西都儘量滿足。小軒洞悉了爺爺奶奶的心思更加驕縱起來。小學三年級時,班上轉來一個新同學,他有一架遙控飛機。小軒眼熱,也想買一架,奶奶一聽要好幾百元就拒絕了。哪知,小軒偷了家裡的400元錢,買了同學的二手遙控飛機。爺爺把小軒關在屋子裡,想要好好地教育一番。小軒看見爺爺高高揚起的巴掌立刻大叫:“奶奶救我,可憐我這個沒媽沒爹的孩子吧!”奶奶聽得心頭髮酸,拉住老伴的手,爺爺只有放下了手。

12歲孩子命歿親爸之手,放養的孩子怎能撐起你失敗的人生

一個毀滅的家庭

2016年6月,小軒爺爺生病去世,李玉回家奔喪。

農村男多女少,像李玉這樣離異還有兒子的再婚基本無望,將來得指望兒子養老,李玉決定在老家找份事做,與兒子一起生活。他把小軒接到自己修建的兩層小樓裡住,做起販牛的生意,還買了一輛摩托,沒有生意時騎著摩托帶兒子出去玩,想好好彌補小軒缺失的父愛。

見爸爸經常接送自己上下學,小軒也很高興,有時還主動給爸爸洗衣做飯,李玉高興地說:“哎呦,我兒子也會孝敬爸爸了!”父子倆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暑假。然而,開學後,父子關係很快緊張起來。在一次英語考試中,小軒只考了58分,名列全班倒數第五名,李玉很是失望,喝斥道:“小軒,你這分數叫爸怎麼有臉見人?”小軒卻嘀咕道:“你只嫌我成績差,你以前管過我的學習嗎?”李玉頓時火冒三丈,揪過兒子的腦袋就是幾拳,打得小軒嗷嗷叫。

不久,李玉發現兒子沉迷上網,還有小偷小摸的惡習。為了杜絕兒子上網,他斷了小軒的零花錢,就連每週的生活費都微信轉給班主任老師保管。一天,班主任老師來家訪,給李玉帶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小軒竟然偷了同學的智能手機,偷偷跑到網吧門口蹭網。老師走後,羞愧難當的李玉抄起一根指拇粗的荊條劈頭蓋臉地打小軒,小軒卻雙手抱著頭一聲不吭,再疼也不肯求饒。李玉一直打到手腕發麻才停了下來。

學習不好又一身惡習的兒子成了李玉的心頭之痛,可無論自己怎麼打,小軒都沒有改過的跡象。李玉又氣又恨,束手無策,每當小軒犯錯,他就變本加厲地打兒子。他只有一個念頭:棍棒底下出人才!哪知,一場悲劇正悄然襲來。

2017年10月30日下午6點左右,李玉看到床頭櫃上放著兒子換下的髒衣服,準備拿去洗,結果發現衣兜裡竟然有300元錢!他的腦袋頓時“嗡”的一下:突然想起上週村口的陳大爺店裡丟了300元錢,難道這事是小軒乾的?李玉頓時火冒三丈!這時,小軒回家了,李玉黑著臉問:“你兜裡的錢是怎麼回事?”小軒見情形不對扭頭就跑,李玉更是氣瘋了!

晚上9點,李玉從柴屋裡找到小軒,將他帶回一樓住屋。為了防止兒子再次逃跑,李玉扒光小軒的衣服,用一根兩米長的鐵鏈捆住他的雙腳,再用電線把他綁在老式的床架上。他左右開弓狠狠地打了小軒幾十個耳光,氣急敗壞地問:“這300塊錢,你從哪兒偷來的?”小軒一言不發,只是用仇恨的目光狠狠地盯著爸爸。打罵聲驚動了住在附近的小軒奶奶,她趕過來看到李玉這樣毒打孩子,連忙勸阻。李玉卻執拗地說:“他不承認錯誤,我今晚要他好受!”以為兒子只是打兩下出出氣,小軒奶奶見勸不動就離開了。

見兒子不思悔改,李玉氣得抓起他的頭朝床架撞了幾下,又踢了他幾腳,可小軒仍然是一副打死不認錯的倔樣兒。李玉絕望了,丟下一句“你想通了就叫我”,自己回二樓睡覺了。第二天凌晨兩點,李玉一覺醒來,下樓去看兒子。結果發現,小軒的頭低垂著,鮮血順著後腦勺流了一地,他已經被爸爸打死了!望著兒子冰冷的屍體,李玉掩面大哭。冷靜下來後,為了逃避罪責,他用床上的電熱毯裹住兒子的屍體,趁著夜色將其埋到房後山坡的樹林裡。

第二天,李玉向家裡人謊稱小軒經不住打跑了。3天后,小軒奶奶不見孫子回來,擔心出意外,讓李玉去派出所報警。見母親起了疑心,李玉以2000塊錢低價賣掉摩托,帶著錢連夜逃離,跑到惠州。

2017年11月27日下午,小軒奶奶到自家房後樹林砍柴時,發現有新翻的泥土。她用鋤頭刨開泥土,裡面埋著的正是失蹤了近一個月的孫子小軒,見此慘景,老人悲聲痛哭並報警。平昌縣公安局接警後迅速偵破此案,並把李玉抓捕歸案。

2018年11月2日,巴中市中級人民法院以過失傷害罪判處李玉有期徒刑12年,一個家庭就這樣分崩離析了。 

心理點評

文|謝際春(北京布穀鳥心理諮詢中心)

故事中的李玉是個農村出身的普通打工者,他不是大惡之人,但有一些失敗者典型的心理特點:他遇事喜歡怪罪他人,這是失敗者的通病。最典型的例子是他賭博輸掉家當,導致岳母沒能得到及時救治而病逝,妻子因此和他離婚,他卻怪罪前妻無情無義。同樣,在很多事情上他都是錯誤歸因,原因和結果的邏輯不通,而錯誤歸因會導致一錯再錯,如孩子的事情。

另外,他的心理不夠強大,沒有自我約束能力,例如受環境影響去賭博;心智化水平較低,心智化是指個體覺察、辨識自我與他人的情緒感受,更進一步地形成動機、意圖、信念等概念的能力。李玉整體缺乏自我反思能力,更談不上有理解他人,如妻子、兒子,並做出恰當反應的能力。他的反應是本能、直接、簡單、情緒化的,沒有再加工和思考的過程。

在社會人群中,處於李玉這樣心理水平的人不少,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如果外界條件順利,一般僅表現為人際困難、挫敗、不幸福等;一旦外部有風吹草動,這樣的人格水平經不起風雨,有的人走上犯罪道路,有的人抑鬱自殺,有的人則像李玉這樣自己的人生失敗了,把期待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

這個悲劇的發生還有兩個原因:一是李玉對待孩子非常功利化和工具化,孩子先是他的拖累,後來是為了將來給他養老。二是在具體教育方法上,他信奉也只會棍棒之術。於是,本就無愛的親子關係中,一方只會懲罰打罵,另一方恰逢青春初期逆反、倔強,兩者的情緒張力到了極點,嚴重衝突和傷害的發生幾近必然,只是致死是個意外。

事實上,具備以上一條甚至兩條的父母並不少見,例如許多留守兒童和父母分聚的情景,以及親子關係類似李玉父子的挺普遍。為了避免悲劇,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們一直強烈建議:孩子由父母親自養育,同時,父母要有相對健康的人格,二者是親子關係、教育、成功、幸福等人生大事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